作者:主创团·六六
前几天,有位邻居妈妈跟我吐槽:
她五岁的儿子总是把家里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
小汽车没了轮子,机器人缺了胳膊,就连新买的电子琴也被撬开了几个键。
她无奈地问我:“你说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乖乖玩玩具呢?”
我告诉她,这不是多动症,这可能是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表现。
孩子拆的不是玩具,而是对未知世界的一扇扇窗户,那些被拆解的零件,在他手中变成了思维的积木。
事实上,生活中,许多被我们视为“烦人”的孩子行为,恰恰是高智商的表现。
如果你家孩子有以下四种“烦人”行为,先别急着纠正,也许你正在养育一个高智商的孩子。
![]()
永不停歇的“为什么机器”
很多父母都吐槽,从睁开眼睛那一刻起,孩子就像一台开启了无限循环的“为什么机器”:
“妈妈,为什么天是蓝色的?”
“为什么每天都要睡觉啊?”
“妈妈,你说樱桃为什么这么甜呢?”
问题一个接一个,无穷无尽,直到把父母问得哑口无言、精疲力尽。
朋友小林曾向我吐槽,她带四岁的儿子去超市,短短半小时的路程,儿子问了近二十个问题:
“为什么超市灯这么亮?”“为什么冰淇淋要放在柜子里?”“我们为什么走这条通道?”……
她说自己最后几乎是用求饶的语气说:“宝贝,能让妈妈的耳朵休息一会儿吗?”
其实,每个为什么后面,都藏着一颗试图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好奇心。
孩子不断提问的过程,实际上是在构建自己的认知地图,通过成人的回答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和猜想。
而且,据研究表明,高智商儿童的大脑神经元连接更为密集,他们对信息的处理和整合能力更强,因此会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孩子经常问“为什么”,那就表示他们的大脑处于快速发展状态。
所以,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多一点耐心,认真倾听孩子,并给予回应。
面对“为什么机器”孩子,我们可以这样做:
1.当无法回答问题时,坦然说“我也不知道,我们一起查资料吧”;
2.也可以引导思考,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反问“你觉得是为什么呢”,激发孩子自主思考。
3.提供探索资源:准备科普书籍、博物馆参观、科学小实验,将问题转化为探索的机会。
孩子的每个问题都是一扇通向理解世界的窗,父母千万不要因为疲倦而关上它,也关上孩子智慧的大门。
![]()
![]()
搞破坏小能手
“妈妈,我把你新买的口红拆了,我想看看里面到底有多长!”
“爸爸,我把你的手表拆了,我想看看里面的构造到底是什么样的!”
面对这样的“破坏王”,多少父母能忍住不发火?
很多父母都吐槽孩子搞破坏的行为,觉得头疼不已。
其实,拆东西的过程,正是他们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在“破坏”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手脚并用,更需要大脑进行周密的思维规划,将脑海中的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
长期探索之下,他们才能积累到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有两个儿子。
老大生性活泼,平常不爱学习,总在学校捣蛋;
老二在读写方面很是困难,家里的电器和家具,都被他拆了个遍。
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两个孩子的未来,然而,这俩个孩子最终双双考入了常青藤名校,还拿到博士学位。
大家惊讶不已,忍不住去问罗伯特的教育方法。
罗伯特却笑笑说:“他们不是听话的好孩子,好动、话多,但我一直没有限制他们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孩子搞破坏的同时,不仅锻炼了思考能力,还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不会扼杀孩子的探索欲,而是为它找到合适的出口。
如果你家孩子有喜欢乱拆东西的“小爱好”,家长不如给他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商发展。
![]()
![]()
小嘴巴说个不停
很多孩子每天小嘴叭叭说个不停,常常让父母感到头痛不已。
实际上,这恰恰是他们一个难得的优势。
因为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智商的重要组成方面。
话多的孩子往往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强烈的表达欲望。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调查:
在波士顿地区选取30多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他们对话、讲故事等方式观察他们的大脑。
有些孩子表现得很安静,但有些孩子就是话痨,叽叽喳喳说不停。
虽然话唠的孩子有些“招人烦”,但据脑电图显示:孩子话越密,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
一个孩子在与外界交流的时候,他的大脑的神经突触会成倍增加,这个神经突触越多越发达,孩子就会越聪明。
韩国一档真人秀访谈节目《英才发掘团》里,有一个3岁的小男孩卞艺潭,不仅能叫出各类恐龙的名字,还能解释很多深奥的科学现象。
后来节目组对他进行了智商测试,显示他的语言理解能力达到了99.9分,远高于同龄段孩子的水平。
而艺潭的优秀,少不了父母的引导。
他刚出生不久,父亲每天晚上都会花半小时或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地给他讲故事、读绘本。
在父母的影响下,艺潭从小就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但父母从来不会嫌弃他吵,还经常腾出时间陪他聊天。
在这个过程中,艺潭的词汇量得到了丰富,理解力、好奇心、想象力都得到了提高,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好。
作为父母,不要打击孩子的表达欲望,而是在他说话时认真倾听,在需要时多配合他,或者抛出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导他去思考。
这会更加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激活思维能力。
![]()
![]()
敏感脆弱的“爱哭鬼”
有些孩子似乎特别“玻璃心”——被批评一句就掉眼泪、看到感人的画面会哭泣、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就情绪崩溃。
“妈妈,动画片里的小熊找不到妈妈了,我好难过……”
“爸爸,云云一天都没跟我说话,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看到孩子为这种“小事”掉眼泪,你是不是经常说:“别哭了。”还给孩子贴上“脆弱”“娇气”的标签。
但据心理学中的“情感细腻度”研究表明,能敏锐捕捉情绪的孩子,共情力比常人高30%,这种能力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
著名主持人何炅就是一个特别会共情的人,他总是在节目中因为别人的经历而感动落泪,这也让他收获了很好的观众缘。
一位心理咨询师分享道:“我接触过很多被贴上‘爱哭鬼’标签的高敏感孩子,他们往往有着超乎寻常的观察力和艺术天赋。
其中一个小女孩因为看到落叶而感伤‘一切美丽都会逝去,所以要更珍惜当下’而被同学嘲笑。
但她后来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诗人。”
高敏感儿童的大脑处理信息更加深入和细致,他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
这种特质如果得到正确引导,可以发展为深刻的洞察力、创造力和同情心。
孩子的“高敏感”“玻璃心”,其实是上天赐予他的一份礼物。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嘲笑或责备孩子的敏感,而是承认他们的感受是真实的。
甚至可以在家中提供一个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安全空间,将敏感转化为优势:引导孩子将敏感投向艺术、写作、助人等领域。
![]()
![]()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如果你家孩子恰好有这些“烦人”表现,恭喜你,你可能拥有一个智商较高的孩子。
但同时也要明白,高智商就像一颗珍贵的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和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接纳孩子的特质,为他们提供丰富而适度的刺激;建立清晰的界限,让孩子的天赋在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今天那个“烦人”的孩子,明天可能正是用他的好奇心、秩序感、思辨力和创造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人。
与各位父母共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