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摩天大楼之间,在道路两旁高高的行道树下,在城市无数的斑马线上,人们穿梭于城市之中,短暂相遇而又擦肩而过……对此,我们是否曾有过疑惑:为何必须如此奔波?城市空间是否已超出人的尺度?城市形态又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每一座城,都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想象的共同体”。我们建造了城市,城市也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想象城市?想象是双向的:既指向过去,通过文字触摸那些消逝的伟大城市;也指向未来,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城市,人与城应该建立何种关系。
历史学家汤因比主编的《命运之城》或许能给我们启示。这部作品书写了人类历史上19座伟大的城市样本,从雅典的城邦到长安的盛世,从威尼斯水城到纽约都市……揭示了“城市是人类灵魂安放之所”的深刻命题。
11月1日(周六)14点,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新京报书评周刊、光启书局联合邀请了《命运之城》的译者、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陈恒,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张松,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开启一场由“城市罐头”主播YAO主持的对谈活动,共话人与城的相互成就——无论是伯利克里与雅典的共生,还是普通人与巨型城市的羁绊。
让我们从历史中读懂当下,在《命运之城》里遇见文明的温度。
![]()
《命运之城》,  [英] 阿诺德·汤因比 主编,陈恒、屈伯文、倪凯、黎云意 译,光启书局,2025年10月。
我们如何想象城市?
——《命运之城》新书分享会
对谈嘉宾
陈恒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研究领域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西方城市史。著译《世界史与当代中国》《历史是什么?》等,主编《世界历史评论》《新史学》等杂志,主编“光启文库”“历史学研究入门丛书”“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等丛书。
张松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城市规划学刊》编委、《城乡规划》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工业遗产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专家特长:城市规划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建成遗产保护规划与管理 。
罗岗
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兼及当代理论与思想史研究。著有《英雄与丑角》《危机时刻的文化想象》《想象城市的方法》等,编有《重返“人民文艺”》《现代民族国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等。
对谈主持
YAO
建筑师,播客《城市罐头》主播。
时间和地点
2025年11月1日 (周六)
14:00-16:00
上海图书馆东馆(合欢路300号)
7楼阅读推广区
活动报名
线下活动请扫码报名
相关图书
![]()
《命运之城》
[英] 阿诺德·汤因比 主编
陈恒、屈伯文、倪凯、黎云意 译
2025年10月
光启书局
为纪念汤因比逝世50周年,光启书局推出《命运之城》中文版。本书由汤因比策划主编,邀请19位城市历史的名家,合力描绘了历史名城的19份经典样本。本书将城市分为三种类型,描绘了两河流域和古希腊的城邦,从古罗马到隋唐中国的首都城市,从伦敦到纽约的巨型城市,刻画了城市与人类文明相伴始终的宏大画卷。通过书写作为人类灵魂安放之所的城市,为“城市的未来”这一现实问题寻求答案。
运营团队
联合主办  新京报书评周刊 光启书局
本文编辑 张瑶
海报设计 光启书局
本文校对 柳宝庆
新京报书评周刊
隶属于新京报的文化领域垂直媒体,自2003年创刊以来,新京报书评周刊深耕于文化出版动态,向读者提供有关文学、社科、思想、历史、艺术、电影、教育、新知等多个领域的出版动态与学界动态,提供诸如专题报道、解释性报道、创作者深度访谈等深度文化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