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匠心打造 |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MC唱头

0
分享至

文章翻译于:positive-feedback.com By Myles B. Astor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MC唱头

我与 Hyper Sonic X4 MC唱头的初次邂逅,是在 2023 年Capital Audiofest音响展的 VPI 展厅。第二年新泽西州 Distinctive Stereo 音响店的老板Laurence Borden,在 2024 年Capital Audiofest音响展的黑胶播放系统中,同样选择以 Hyper Sonic X4 唱头作为核心设备。这两次展会体验中,该唱头的响应速度、声音中性度与解析力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也好奇:这款唱头在家庭环境下的表现,还能再提升多少?而实际结果证明,它的性能甚至超出了最初的宣传。

Hyper Analogue这家新兴音响公司推出的首款MC唱头,源自一个跨国合作团队,成员包括Wuti Larnroongroj(泰国)、T.K. Han(新加坡 / 马来西亚)、Richard Tin及其上司(中国香港),最后还有Gary Koh(美国)。Gary表示: “团队合作的模式让我们有机会去实现任何单一个体都难以企及的目标。但随之而来的是,整个过程耗时漫长。毕竟,大家都知道‘集体决策’向来效率不高。” 这支团队在音乐重放与设备设计领域累计拥有 150 年的专业知识与经验,他们与 HiFiction 公司(同时涉足 EMT 和 Thales 品牌业务)的Micha Huber合作两年,历经了四次原型机研发改进,最终才让 Hyper Sonic X4 唱头达到量产标准,正式面向市场。

引用 Hyper Analogue 公司的说法:“对于追求极致性能与超高规格的产品而言,任何因素都至关重要,每一个细节都不容忽视。” 当你愈发深入地聆听 Hyper Sonic X4 唱头,并通读评测文末的 “技术亮点” 部分时,便会愈发清晰地体会到这一点。

实际体验记录

Hyper Sonic X4 唱头最初是安装在 VPI Avenger Direct 黑胶唱机的 SAT LM-12 碳纤维唱臂上;随后(也是这篇评测的主要内容)安装在“VPI Super Avenger Direct Drive 黑胶唱机” 上。更准确地说,是安装在了 VPI 最新的黑胶唱机代表作 —— 配备外置 Vanquish 电源的 Avenger Reference 黑胶唱机上。稍作补充:VPI 这款全新直驱黑胶唱机,虽沿用了 “Avenger” 的命名,但实际上与该品牌此前推出的直驱唱机产品在几乎所有方面都截然不同,堪称 “全新产品”。

毋庸置疑,所有唱头的安装与校准都需要格外用心,而对于 Hyper Sonic X4 这类高端唱头而言,这项工作更是至关重要 —— 细致到清洁唱针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若想让 Hyper Sonic X4 充分发挥性能,建议你多投入些精力:聘请专业的唱头安装调试师,确保这款唱头的安装校准精准到位。甚至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先完成唱头的初步安装与 “煲机”(让设备经过一段时间使用以达到最佳状态),再请调试师上门进行最终的精细校准调试。如此一来,你便能安心享受这款顶尖MC唱头的全部性能,让付出物有所值。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MC唱头

在本次评测过程中,经过 “煲机”(让唱头充分磨合)及少量调试后,该唱头的唱重设定为 2.1 克,负载阻抗设定为 120 欧姆(需注意,负载阻抗值会因您的系统配置不同而变化,因此建议自行尝试调试)。该唱头的输出功率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搭配一台噪音极低、增益极高的唱头放大器 —— 本次评测中所使用的搭配设备,便是具有 72 分贝增益的 Doshi Audio Evo 唱头放大器。我也曾尝试将 Hyper Sonic X4 与 Soulution 326 前级放大器内置的唱头放大器搭配使用:尽管音质表现尚可,但后者的增益不足,导致音乐的动态表现受到了影响。

评测难点解析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MC唱头

简而言之,本次评测的核心难题在于:如何才能以最佳方式评估这类高端唱头的性能?若想稳妥行事,完全可以采用成熟可靠的传统方法 —— 选用一些精选录音作品来测试唱头的表现。但必然存在更好的方案,一种更具客观性的评估方式,而这种方式确实存在。音响发烧友的终极目标,是在家中尽可能还原现场音乐的真实音效;但现实情况是,母带才是真正的参考标准(此处暂不讨论直刻唱片)。幸运的是,为应对本次评测,我手上恰好准备了一些早期二、三代 15-ips开盘带,以及与之对应的黑胶唱片。这些唱片来自多家品牌公司,包括但不限于 Analogue Productions、2XHD 和 Horch House,且推测均源自同一母带,专为这类评测场景而准备。至少,用于制作这两种模拟录音(开盘带与黑胶唱片)的母带,年代大致相近。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即便对比尚未开始,开盘带在先天条件上就已占据优势。例如,开盘带不会像黑胶唱片那样存在 “唱片各区域频率响应不一致” 的问题,其低频通常无需转为单声道,动态表现也更出色(尤其是在低频区域),且整体压缩感更低。尽管黑胶唱片存在这些局限,但多年来,其音质已在不断接近开盘带的水准,尤其是在低频表现与动态范围这两个维度。那么,在这场直接对决中,Hyper Sonic X4 唱头的表现究竟如何?请继续阅读下文。



在15-ips开盘带与LP黑胶唱片的首轮对比中,选用的是 2XHD 公司发行的Bill Evans专辑《Some Other Time V.2》—— 包含黑胶版本(45转,编号 2XHDRE-V1239)与开盘带版本(15-ips,编号 2XHD HDRE-TB1044)。其中,45 转黑胶唱片的母盘由母带制作大师Bernie Grundman切割;而 15-ips 开盘带则由Rene LaFlamme通过一套定制化的全 Nagra/Doshi Audio 电子设备系统复制而成。开盘带的音质堪称惊艳:Evans的钢琴声饱满流畅,被一层空灵通透的 “空气感” 包裹。每种乐器的存在感都清晰可辨,你只需闭上双眼,便能仿佛置身于乐手所在的演奏现场。相比之下,听完开盘带再听黑胶唱片,后者的表现则略显逊色。这张 45 转LP重制版中,Evans的钢琴音色更偏向其在 Riverside 公司时期的风格 —— 音色偏单薄且金属感较强,而非 MPS 公司时期那种更浑厚饱满的质感。此外,黑胶版本的钢琴声也缺乏开盘带那种环绕全身的通透声场包围感。



出于强烈的好奇,我决定进行第二组15-ips开盘带与黑胶唱片的对比测试,此次选用的是Fink,(又名Fin Greenall)近期发行的作品《The Low Swing Sessions》—— 黑胶版本由 Low Swing 唱片公司推出(45 转,编号 LOSO010,由 Brinkmann Audio 赞助),开盘带版本则是Horch House发行的 15-ips Studio Master母带版。Fink的《The Low Swing Sessions》由柏林制作人Guy Sternberg及其创办的 Low Swing 唱片公司录制。Low Swing 唱片在高端音频音乐领域尚属新贵,而这张专辑采用纯粹、未经修饰的模拟录音技术制作。Guy在录制过程中,使用了复古款或复刻复古款麦克风,并将信号录制在一台 24 轨 Studer 827 2英寸磁带机上(运行转速为30-ips),随后又转录到另一台同样以 30-ips 转速运行的 ½ 英寸 Studer A80 磁带机进行混音。无论从哪个环节来看,这张专辑的录制都消耗了大量磁带。若你对此感兴趣,补充一个细节:在录制《Modern Love》中的原声吉他时,Guy使用了 Neumann M49 电子管麦克风;而录制《Black Hole Sun》的原声吉他时,选用的则是 Neumann KM54 电子管麦克风。本次对比所用的 45 转黑胶母盘由John Webber(Ray Staff 的继任者)在伦敦Air Studios切割而成,开盘带副本则由Guy Sternberg 在Low Swing录制.

《The Low Swing Sessions》专辑收录了Brit Fink演绎的多首民谣风格翻唱作品,其中便包括本次对比测试中所使用的、翻唱自Soundgarden乐队的《Black Hole Sun》。听我的准没错,你一定会为Fink版本的《Black Hole Sun》深深着迷、倾心不已,甚至会一遍遍播放这张黑胶唱片,只为聆听歌曲结尾的动人旋律。这张《The Low Swing Sessions》黑胶唱片与 15-ips开盘带相比较,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量” 而非 “质” 上。具体来说,15-ips的开盘带在氛围感、信息密度、临场感和听感舒适度方面,都略胜一筹。尽管如此,无论你通过哪种模拟音源聆听,当感受到Fink演唱中那份自然纯粹、丰富细腻的内在细节,以及丝滑流畅的质感时,都会为之倾倒。在此处,“自然纯粹” 指的是音乐中不存在任何人为修饰的痕迹,也没有机械生硬的听感。最终,在所有参与对比的音源中,这张 45 转的《The Low Swing Sessions》黑胶唱片,其音质被证明是最接近 15-ips开盘带的。

这绝非预期中的结果。两组截然不同的测试结果或许表明,此次测试所考察的并非仅仅是唱头与LP黑胶唱片对15-ips开盘带音质的还原度,还包括黑胶唱片的重新灌录质量、黑胶唱片重新灌录系统等因素。



接下来是时候请出一位可靠的 “朋友” 来打破僵局了。这位音频挚友就是1957年由RCA/Decca的Kenneth Wilkinson录制的一张超凡脱俗的专辑《Witches Brew》。作为 “Living Stereo”系列为数不多的精选合辑之一,《Witches Brew》收录了Alexander Gibson指挥伦敦新交响乐团演绎的多首曲风魅惑、充满神秘色彩的乐曲(该作品的发行版本包括Analogue Productions 推出的 15-ips开盘带,编号 RRAP 02;以及黑胶唱片,编号 LSC-2225。

在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最早让我接触到这张出色唱片的,是已故的Sid Marks —— 他不仅是《TAS》与《Ultimate Audio》两本知名音响杂志的知名撰稿人,更是我的音频领域导师。引用Sid在《Ultimate Audio》(这本杂志后来已停刊)上发表的《RCA 立体声临场系列唱片总结》一文中的评价:“在这张收录了‘撒旦挚爱曲目’的唱片中,《Tam O'Shanter》的序曲堪称声音的强力典范,其管弦乐的音色层次、细节表现与全频段动态范围,简直丰富到令人惊叹。”

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一种聆听方式能比得上用开盘磁带播放《Witches Brew》,这是一首规模宏大、动态极强的乐曲,它会对音响系统中的每一个组件进行终极考验,尤其是唱头。此次测试中,这张黑胶唱片由德国已故工程师William Makee负责重新录制,而开盘磁带则由Gus Skinas为 Analogue Productions 公司完成转录工作。

四十多年来,唱片第一面收录的Malcolm Arnold作品《Tam O'Shanter》一直是我信赖的参考曲目,这次也没有让我失望。但惊喜随之而来,在此次对比中,15-ips开盘带与黑胶唱片之间的音质差异,甚至比此前对比Bill Evans作品时更为显著。相比这张 12 英寸黑胶唱片 ,开盘磁带所呈现的信息密度、空间感,尤其是低频表现,都要出色得多。事实上,磁带的低频表现优势太过明显,以至于我开始怀疑:之前评估其他专辑时,是不是忽略了唱头可能存在的某个问题?



不,我的耳朵没问题。最后一组对比测试(这次是真的最后一组了),我选用了近期发行的由Miles Showell重新灌录的《Ondekoza: Fujiyama》(鬼太鼓座:富士山)—— 具体版本为 Modern Audio 公司的 UHQLP 3115(单步压制、半速切割、高清晰度黑胶材质),将其与 2018 年发行的 UHQCD 版本(Audio Meister 公司,编号 GCAC-1023)进行对比,既是为了再次验证我的听感,也是为了测试唱头的低频表现。这次对比的结果堪称 “惊艳”。要测试一套音响系统的低频表现,全球范围内恐怕鲜有比这张 1997 年录制的日本太鼓专辑更合适的唱片了。这张专辑的录音,是用传奇的 Studer C-37 一寸开盘磁带机完成的。(注:我推测这张黑胶唱片采用了数字重新灌录技术,但音质确实非常出色。)在此次对比中,黑胶唱片的表现堪称 “碾压”:它所呈现的声场极为开阔 —— 我强调,是 “极为” 开阔;动态起伏极具张力;低频不仅下潜深、力度足,还兼具出色的延伸性;整体声音的立体感也扎实饱满。而黑胶唱片真正让 UHQCD 版本相形见绌的,是在空间感、声音衰减与混响的表现上 —— 两者在这方面的差距简直天差地别。而且,正是这份出色的空间感,让整个录音仿佛 “活” 了过来! UHQCD 版本唯一略胜一筹的地方是在还原小型鼓的瞬态速度与冲击感上。回想起来,之前重发版《Witches Brew》黑胶唱片之所以让人感觉低频不足,其实是唱头 “暴露” 了该版本重新录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正如Robert Burns在其诗歌《To A Mouse》中所写:“老鼠和人的精心计划/往往事与愿违。”前文提及的那些听音环节,投入了大量时间与精力,却似乎没什么收获。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来自四家不同公司的四段录音,带来了完全出人意料、难以预测的结果。当一切尘埃落定后,Hyper Sonic X4的解析力,以及它分辨不同重制版之间差异的能力,开始崭露头角。例如,这款唱头不仅能呈现录音中最低频段的音质,还能还原其低频延伸效果。此外,Hyper Sonic X4 还善于解析并重现空间感,将聆听者带入录音棚;而对于《Witches Brew》这类顶级古典作品,它更能让人仿佛置身于 “殿堂中的殿堂”—— Kingsway(金斯威音乐厅)。

音乐札记>>

关于 Hyper Sonic X4的声音表现,再分享几点更直观的感受。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其突出优势在于音色的自然度、音调 “解析力”(这里特指音调层面的解析力,而非整体声音的解析力 —— 当然,它的整体声音解析力也十分出色),以及听感上的松弛感。这款 Hyper Sonic X4 唱头拥有一项令人惊叹的能力:它能营造出极具真实感、仿佛触手可及的三维声场成像效果。有两个绝佳例子可以佐证:一个是Dean Martin专辑《Dream with Dean》(Analogue Productions 唱片公司,编号 076-45)中那首多年来广受欢迎的歌曲《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另一个是Pierre Sprey制作的Shirley Horn专辑《Softly》(2XHD 唱片公司,45 转,编号 2XHDHJA-V1140)里那首经典的《Dindi》波萨诺瓦爵士乐。这两首作品的录音均音色柔和、情感饱满,而 Hyper Sonic X4 的表现更是为它们增色不少,完美呈现了录音的精髓。



再深入聊聊 Hyper Sonic X4的中频表现。这款唱头拥有极低的底噪,其程度之轻微,最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度与通透度。需要说明的是,“清晰度” 指的是能让人在脑海中清晰 “看见” 每位歌手、演奏者等个体的声音定位能力;而 “通透度” 则与之不同,它关乎能否 “穿透” 整个声场,一直清晰感知到声场后方最远处的声音细节 —— 二者虽有区别,但在这款唱头上都达到了极高水准。正是这种对 “隐匿于底噪中的空间感” 的还原能力(在此不得不提 Soulution 音响器材对此也功不可没),让录音作品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仿佛揭开了一层听众与演奏者之间难以察觉的 “声音帷幕”。此外,该唱头的低底噪、高清晰度与自然听感,也让听众能更轻松地沉浸到音乐之中。以演奏者为例,就像Barney Kessel在《Dream with Dean》专辑中的演奏,其声音极具真实感,仿佛演奏者就站在你面前,触手可及,让人产生 “上前与他握手” 的错觉。在我的听音笔记中,多次提到过类似的体验 —— 比如聆听Dean Martin的《Dream with Dean》时,那种感觉就像第一次走进一家现场俱乐部,沉浸式感受音乐的魅力。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61 号)中的《Cadenza Auer-Heifetz》是展现 Hyper Sonic X4中频魅力的又一典范。该曲目由Charles Munch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Jascha Heifetz担任小提琴独奏(你可选择原版 RCA “Shaded Dog” 系列唱片 LSC 1992,或 Classic Records 推出的 45 转重制版)。《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61 号)是贝多芬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令人惊讶的是,这也是他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这是一份极早期的立体声录音(此处特指双轨录音),最初录制于 1955 年,1957 年首次以 7½-ips的双轨开盘磁带形式发行立体声版本,而其黑胶唱片版本则迟至 1959 年才问世。无论从声音还是音乐价值来看,这都是一张重磅作品 —— 但不知为何,我敬爱的导师Sid Marks在他的著作《A Full Deck of Living Stereos: The Top Sonic 52》中却忽略了这张专辑。《Cadenza Auer-Heifetz》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菲茨小提琴的音色:甜美醇厚(尤其在原版 Shaded Dog唱片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却又不过分甜腻;同时,该曲目也呈现出丰富的音乐对比与富有张力的演绎风格,海菲茨的演奏让整首曲子听来从容舒展。而 Hyper Sonic X4 唱头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多年来,其他唱头播放这份录音时,高频弦乐往往会出现刺耳问题,而 Hyper Sonic X4 完全没有这一缺陷。(值得一提的是,将喇叭线从 AudioQuest Dragon Zero换成 Kubala-Sosna Realization后,唱头对海菲茨小提琴音色的还原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在海菲茨演奏的Sibelius《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RCA/Classic Records 唱片 LSC 2435-45)中,《Adagio di Molto》乐章也呈现出类似的出色表现。尽管Sibelius这首作品的听感比贝多芬的协奏曲更明亮,但与其他MC唱头不同,Hyper Sonic X4 播放时,海菲茨的小提琴音色始终没有出现尖锐刺耳的问题。还想了解更多附加价值?不妨留意 Hyper Sonic X4 如何清晰勾勒并还原管弦乐团弦乐声部的深层细节 —— 其表现定会让你印象深刻。



再分享几点使用 Hyper Sonic X4唱头过程中的感受。这款唱头在瞬态响应的爆发力、解析力与速度表现上,可谓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它并未呈现出当下许多搭载钻石唱针的新一代唱头常有的那种 “过度明亮、细节过载” 的声音特质。你大概率也听过这种声音 —— 它就像有人把麦克风往演奏者身边挪近了几英寸,显得刻意且不自然,而且这种听感难以经得起长时间聆听的考验。以Pepe Romero在《Flamenco》(original Mercury SR90297)专辑中演奏的《Fandango por Verdiales》一曲为例,这张专辑由Robert Fine在芬恩录音室 A 录制,充分展现了弗拉门戈吉他手标志性的扫弦技巧。乐曲中如机关枪般迅猛的弹奏、扫弦节奏与旋律乐句,让人不禁想起多年前评测过的Ikeda 9TT唱头。此刻你会瞬间明白,为何弗拉门戈音乐会让西班牙人热血沸腾 —— 整首曲子的演绎既带着 100 米短跑运动员般的坚定爆发力,又有着毫不费力的松弛感。这种出色的速度感与解析力,贯穿了整个音频频段的高、中、低频:无论是《Fujiyama》(富士山)专辑中《Ondekobayashi》一曲里疾如闪电的太鼓节奏,还是《Dream with Dean》专辑中钢片琴那令人惊叹的空气感、光泽感与空灵质感,这种出色的速度感与解析力都贯穿于整个音频频段的高低两端。



Hyper Sonic X4唱头同时具备令人惊叹的细腻表现力与低电平解析力。David Hykes的标志性专辑《Hearing Solar Winds》(Ocora/Harmonia Mundia 唱片公司,编号 558 607)便是绝佳例证。Hykes融合了蒙古 “呼麦”演唱风格与西藏僧侣的泛音唱法 —— 后者通过持续发出单一低音,再以多种技巧叠加另一高音,从而产生泛音,并伴随诸多其他声效 —— 创造出独特的“Harmonic chant”(和声圣咏)。在播放《Hearing Solar Winds》时,Hyper Sonic X4 的表现堪称惊艳:它能还原出那些令人 “忘乎所以” 的瞬间停顿 —— 此刻,你会完全忽略音响系统与音箱的存在,仿佛空间壁垒都已消融。无论是和声的细节层次、张力与诡异氛围的逐步递进,还是不同音量下人声的清晰区分,它都能精准呈现。这张专辑录制于一座法国修道院,而修道院的空间特质也为音乐增添了极具催眠感的灵性氛围,Hyper Sonic X4 则将这种氛围完美传递。

最后,该唱头的低频表现兼具出色的厚重感、权威性,以及清晰的细节与线性特质。举例来说,无论是前文提及的专辑《Fujiyama》(富士山)中的《Ondekobayashi》或《Yumigahama》曲目,还是Three Blind Mice唱片公司发行的专辑《Conversation》(编号 TBM-43)中的《Autumn Leaves》都能体现这一点。若系统性能足够支撑,前者将展现出令人惊叹的低频冲击力,以及强大的空气推动感;而后者则能呈现出贝司琴弦最轻柔拨奏时的细腻质感,更不用说那些细微到极致的微动态细节与动态层次变化了。尽管 Lyra Atlas SL Lambda唱头的低频表现可能略胜一筹,但 Hyper Sonic X4 唱头在这一维度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成功法则

Hyper Sonic X4是我有幸评测过的功能最全面、表现最均衡的唱头。它的中频表现堪称极致,清晰度与通透度更是卓越出众。声音既富有感染力,又不失音乐本身的韵味;细节丰富,却从不显得过度解析、生硬刻板。它既能呈现令人惊叹的、毫无束缚的动态范围,同时又能还原出最轻柔、最细腻的微细节。它既不额外增添音乐本没有的元素,也不删减音乐原有的细节 —— 你听到的,就是音乐最本真的模样!

尽管如此,我能给 Hyper Sonic X4唱头的最高评价,就是它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更确切地说,有了它,你不会再只局限于播放自己最爱的那 100 张黑胶唱片。虽然 Lyra Atlas SL Lambda唱头在低频权威性上可能略胜一筹,但论及弦乐音色的甜美感,Hyper Sonic X4 无疑更胜一筹。当然,这或许是我吹毛求疵了 —— 不过在播放本身存在 “嘶嘶声”问题的录音时,Hyper Sonic X4 确实会相对更明显地还原出这类声音。

Hyper Sonic X4 唱头的表现名副其实。如果你正打算为自家高端唱机上的顶级唱臂挑选一款唱头,它绝对值得位列你的首选清单榜首。因为这款唱头,完全配得上最优质的配套音响设备。

唱头规格参数

  • 频率响应:10Hz – 20 kHz, ±2 分贝
  • 输出电压:0.3 毫伏(测试条件:5 厘米 / 秒)
  • 推荐循迹力:2.1克
  • 顺性:10 微米/ 毫牛
  • 推荐负载:50–150 欧姆
  • 内部阻抗:4 欧姆
  • 循迹能力(评测样品):80 微米
  • 串扰(评测样品):1 kHz下 35分贝
  • 声道平衡(评测样品):0.2分贝
  • 重量:18.2 克

技术亮点

音频唱头的原型制作与生产绝非成本低廉或易于完成的任务。Gary Koh表示:“首款 Hyper Sonic X4 唱头原型是与 EMT 公司的Micha Huber合作研发的(部分设计灵感源自Goldenberg Maestro cartridge戈德堡大师级唱头),为控制成本超支,该原型采用了蓝宝石针杆。” 研发团队将这些原型与无数款由 Wuti 和 TK Han 销售及分销的唱头,以及Gary Koh庞大的唱头收藏中另外几款唱头进行了基准测试对比。其中包括首款配备天然钻石针杆的 Kiseki 青金石唱头(不过当时还有一款售价高得令人咋舌、由 conrad-johnson 公司进口分销的 Argent Diamond 唱头,标价 1200 美元)、Lyra Parnassus唱头、Magic Diamond 唱头、Dynavector XV-1t 唱头,以及 Transfiguration Proteus-D 钻石针杆唱头。研发团队还使用多款唱臂对原型进行了试听测试,包括 Wand 唱臂、VPI 碳纤维唱臂、Roksan Artemis 唱臂和 NAIM ARO 唱臂。经过上述一系列研发工作,全新的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钻石针杆MC唱头终于应运而生。

唱头与扬声器有几分相似之处:两者的核心部件均隐藏在内部,且一个负责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另一个则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过,我们不妨先从看得见的部分说起,首先来了解 Hyper Sonic X4 的钛金属外壳。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MC唱头


Hyper Analogue Hyper Sonic X4 MC唱头

团队在项目早期便决定,不采用 “裸露式外壳” 设计。Gary解释道,他们一致认为:“不应让室内的声波和振动接触影响唱头的发声机构与线圈。” 因此,Hyper Sonic X4 唱头最终采用了全封闭式设计。在唱头外壳的设计与塑形过程中,团队还部分借鉴了Gary在扬声器设计领域的经验 —— 主要是减少箱体自共振的技术思路。该唱头外壳运用了 “约束层阻尼” 原理,其钛金属外壳本身相当于三层结构。为实现 “约束层阻尼” 效果,团队委托制造商对钛金属表面进行喷丸处理,通过退火工艺增强钛金属表面的硬度。这种处理方式使唱头外壳的外表面硬度更高,而内表面则相对更柔软。Gary表示:“这与汽车挡风玻璃所用的钢化玻璃原理颇为相似。”

Gary表示:“额外的惊喜是,经过重新设计的外壳造型恰好也十分美观。” 随后,团队使用了三个钨金属配重块(内嵌式)来调校并提升唱头外壳的惯性稳定性。这三个配重块中,有两个安装在唱头外壳的侧面(沿针杆与唱槽的轴线呈 45 度角分布,这一布局对为外壳提供额外惯性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第三个则位于唱针垂直振动轨迹的正上方。

团队采用了一项专有工艺,将微脊钻石唱针与刚性钻石针杆进行粘接。Gary表示,选择这种唱针形状是为了 “最大程度还原母盘车床刻刀的形态,同时让 Hyper Sonic X4 唱头能以最低的摩擦力,精准追踪黑胶唱片漆层上刻槽的每一处细微细节”。事实上,Hyper Sonic X4 是我用过的唱头中,除 Lyra Atlas SL Lambda 之外最安静的一款。这意味着,在其他唱头上播放时会显得嘈杂的唱片,搭配 Hyper Sonic X4 播放时,噪音会显著降低,表面噪音也更少。

研发团队还决定通过缩短 Hyper Sonic X4 唱头钻石针杆的长度,来解决播放过程中产生的共振问题。随后,他们又为钻石针杆套上钛金属套管,并缩短其有效长度,以此提高钻石针杆的共振频率。(要知道,沿针杆上下传播的同相和异相共振,会对MC唱头的音质产生显著影响!)

Gary表示:“Hyper Sonic X4 唱头采用了一项专有发声机构,该机构以多层铁芯作为线圈骨架。” 与唱头外壳的设计类似,研发团队在这一构造的设计中,借鉴了Gary在扬声器分频电感与换能器设计领域的经验。Gary介绍道:“这款多层铁芯采用了磁性更强的合金材质,其外形经过特殊设计,能够以最优方式聚焦磁通量。” 这一设计带来了三项优化:1、减少线圈匝数;2、降低唱头内部阻抗;3、减轻运动质量。该唱头的线圈采用高纯度银线绕制而成。Gary在设计线材时发现,即便采用与铜线完全相同的结构,银线发出的声音实际上会更温暖、更饱满。Gary认为,银线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 Hyper Sonic X4 唱头‘高透明度、丰富细节与高解析力’的音质特点”。



该唱头的包装设计同样贴心周到:唱头先被装入一个坚固的木质包装盒中,木质包装盒外还套有另一个耐用的运输包装箱,双重包装可有效保护唱头。此外,Hyper Analogue 品牌还随唱头附赠了好几对不同长度的非磁性镀金钛金属螺丝(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唱头架),供安装唱头时使用。不过,在本次安装中,我使用的是 SAT 品牌提供的螺丝 —— 这些螺丝是唱臂制造商Marc Gomez推荐的型号。

最后,关于唱针的使用寿命,相关讨论已有不少。对此,Hyper Analogue 建议,在使用 1500 小时或 4 年之后(以先达到的期限为准),将唱头寄回给他们进行重新检测。

Hyper Analogue官方网站:https://hyper-analogue.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好险!网友差点拿40万接盘小区超市,评论区高手仗义挽救一个家庭

好险!网友差点拿40万接盘小区超市,评论区高手仗义挽救一个家庭

另子维爱读史
2025-10-11 22:40:25
重庆垫江县委书记毛平转任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重庆垫江县委书记毛平转任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

澎湃新闻
2025-11-10 16:24:32
刚地弓形虫的诡计:控制人思维的虫子有多狠?为啥猫也参与其中?

刚地弓形虫的诡计:控制人思维的虫子有多狠?为啥猫也参与其中?

向航说
2025-11-08 00:35:03
一桩普通杀人案,为何几任省委书记未能解决,最终惊动邓公……

一桩普通杀人案,为何几任省委书记未能解决,最终惊动邓公……

极品小牛肉
2024-08-21 16:10:07
斯诺克最新排名:吴宜泽夺冠创新高,赵心童升2位,中国5人进前16

斯诺克最新排名:吴宜泽夺冠创新高,赵心童升2位,中国5人进前16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0 07:34:19
普京万万想不到,俄乌冲突打三年多,还能引发新型“婚姻诈骗”?

普京万万想不到,俄乌冲突打三年多,还能引发新型“婚姻诈骗”?

通文知史
2025-11-09 20:55:03
16GB+1TB 1800元,这些手机价格全崩了

16GB+1TB 1800元,这些手机价格全崩了

刘奔跑
2025-11-10 23:49:41
水果一哥蒸发642亿,创始人被带走,阿里这次跌了大跟头

水果一哥蒸发642亿,创始人被带走,阿里这次跌了大跟头

毒sir财经
2025-11-02 19:50:59
王曼昱赢了!刚看完这场球,我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王曼昱赢了!刚看完这场球,我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0-09 19:00:03
曾医生事件最痛的不是当事人!俩孩子扛下一切 10 岁娃要遭多少议论

曾医生事件最痛的不是当事人!俩孩子扛下一切 10 岁娃要遭多少议论

户外小阿隋
2025-11-11 01:29:20
不要脸!比曾医生事件更恶心的,是那些拼命为她洗白的观众

不要脸!比曾医生事件更恶心的,是那些拼命为她洗白的观众

热点菌本君
2025-11-08 15:41:08
孩子将来有没有“官禄命”,不需看八字,只看出生时的4个斤两

孩子将来有没有“官禄命”,不需看八字,只看出生时的4个斤两

古怪奇谈录
2025-11-07 09:10:57
难绷,土媒:穆帅离开土耳其时没付居住了一年多的酒店账单

难绷,土媒:穆帅离开土耳其时没付居住了一年多的酒店账单

懂球帝
2025-11-11 02:26:09
花800元就能开滴滴内部账号,多接好单、大单:钱上午交的,人是下午跑的

花800元就能开滴滴内部账号,多接好单、大单:钱上午交的,人是下午跑的

网约车观察室
2025-11-10 11:32:26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趣生活
2025-11-08 22:04:51
小猎豹把小姨子送给圈内大佬

小猎豹把小姨子送给圈内大佬

毒舌扒姨太
2025-08-29 23:12:59
女人早晨上班去买包子,刚吃第一口立马报警:这包子有问题

女人早晨上班去买包子,刚吃第一口立马报警:这包子有问题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8 16:05:26
杭州东站被困事件!乘客求救40分钟无人理,多方隐身,细节被扒开

杭州东站被困事件!乘客求救40分钟无人理,多方隐身,细节被扒开

鋭娱之乐
2025-11-10 15:38:08
70岁豪宅业主一天扔18次垃圾,邻居察觉不对报警,警方破门后吐了

70岁豪宅业主一天扔18次垃圾,邻居察觉不对报警,警方破门后吐了

罪案洞察者
2025-11-10 13:46:47
第二条“南北高架” 蓝图曝光!哪些板块将借势迎来蜕变?

第二条“南北高架” 蓝图曝光!哪些板块将借势迎来蜕变?

乐居财经官方
2025-11-10 17:03:44
2025-11-11 02:52:49
威傲音响
威傲音响
威傲音响
119文章数 12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看!这百张中国传统纹样,让你大开眼界!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头条要闻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的准备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家居
教育
手机
数码
旅游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教育要闻

传说中的“死亡211”,你的目标院校在里面么?

手机要闻

一加Ace 6T被确认:骁龙8 Gen5+8000mAh,联名款悬念拉满

数码要闻

苹果服务主管Eddy Cue:Apple TV暂不会推出“带广告的订阅服务”

旅游要闻

19 个名字藏六朝风云!南京玄武湖:藏着中国最鲜活的千年时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