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傍晚的社区公园里,65岁的王大爷又在和邻居们闲聊。大家喝着茶,谈起健康养生的事,有人说:“医生总让咱们控盐,真需要吗?
我爸那辈人啥都重口,80多了还硬朗着。”王大爷听了笑着反问:“你信不信,现在北大的研究都说,老年人偏咸点还长寿?”
大家一惊:“不会吧?不是说‘吃盐多,百病生’吗?”王大爷压低声音:“你们知道北大那份研究到底说了些什么吗?有个细节,八成人都没注意……”
![]()
随着控制饮食越来越被重视,关于“低盐饮食”与健康的讨论也愈发热烈。
可最近,有权威媒体报道了一项北京大学团队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部分老年人适度“吃咸点”,心脑血管健康状况反倒优于超低盐饮食人群。
这让不少中老年朋友疑惑:难道坚持了半辈子的清淡口味,真的做错了?到底吃咸点好,还是继续控盐更安全?答案,远比想象的复杂,也更值得每个关心健康的人细细琢磨。
传统观念总把盐当作“慢性杀手”,担心它引发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
中国健康指南也一再强调“减盐益健康”。但是真正的健康公式,可能不是一味“越少越好”。
![]()
2017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PURE研究(前瞻性城市农村流行病学研究)汇集了来自18个国家、逾10万人的饮食数据,发现在盐摄入4.5-5.5克/天的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低。
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刊登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流调分析也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如果长年极度控盐(每天低于4克),反而有营养不良、骨质疏松风险,甚至全因死亡率略有升高(约提升8.2%)。
究其原因,钠元素不仅调节体液平衡,还影响神经、肌肉、心脏功能。盲目“零盐”或极端清淡,可能导致体力减退、免疫力下降、胃肠消化动力变差。
北大团队建议:对亚健康状态、生活自理能力受限的老人,适度吃咸,有助于维持食欲、摄入量,提高生活质量。
![]()
坚持适量吃盐,人体会发生哪些不同于极端控盐的变化?北大研究以及协和医院流调数据给出了三个重要观察结果:
食欲与营养摄入更平衡
适度吃盐能明显提升胃口。数据显示,摄入盐量4-6克/天的老人,总体蛋白质、钙、维生素B族摄入量增加10-15%,远高于每日至少低于4克盐者。饮食太淡,老年人吃饭变少,易导致肌肉流失、贫血。
![]()
心脑血管风险非线性波动
过多盐摄入(>8克/天)确实高血压发病率上升约19.7%,但过少盐(<4克/天)也会造成血钾异常、低血容量,轻者头晕无力,重者加重冠心病风险。最佳区间是每日4-6克,在这范围内,脑卒中、心梗的发生率最低。
免疫与骨健康受益明显
极端低盐者骨密度下降6.8%,主要是长期“食之无味”,导致营养素补充不足。适度吃咸还能提升唾液分泌、保护牙龈口腔健康,降低部分感染性疾病风险。
![]()
想既防“三高”又不至于“淡而无味”,该怎样吃盐才科学?专家建议抓住三大要点:
适度摄入,合理分配
每日摄盐5克左右为宜,约一啤酒瓶盖的量。做菜时后加盐,少用咸菜酱料,味道自然就淡。
丰富食材滋味,减少单靠盐提鲜
用葱、姜、蒜、柠檬、香草等自然调味料点缀,既健康又不无聊。蒸、炖菜肴多保留食材本香,使味道层次丰富。
![]()
关注特殊人群,个性化定制
肾脏病、高血压患者依医嘱严格控盐;体力较差、消瘦、胃口不好的老年人,应综合考虑适度增加盐摄入,绝非一刀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