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澎湖海战》争议的方向是不是搞错了?
有人盯着易烊千玺饰演的康熙,也有人翻出史料,指责预告在美化一些事情。
但很少有人停下来追问,这部筹备了34个月、炸掉50艘复刻战船的电影,真的只是想拍“收复”这一件事吗?
![]()
导演郑保瑞在杀青时其实说得很清楚,他想还原的是“中国海军史上的重要时刻”。
可片方对外释放的宣传信息里,满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拍摄噱头,以及隐约指向“高票房爆款”的暗示,唯独没提导演口中那个宏观核心。
于是出现了一种荒诞的错位感,观众在为“施琅算怎样一个人”争得面红耳赤时,导演想讲的或许是海防与疆域的千年博弈。
宣传搞错了方向
争议从一开始就没对准“电影好不好看”,而是被宣传带偏,变成了对“历史细节对错” 的纠缠。
可这些,本就不是电影要真正表达的东西。
![]()
片方预告似乎觉得,只要把“统一”的主题和“炸船”的特效摆出来,就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但这种宣传策略,恰恰踩中了历史题材作品最容易引发争议的雷区。
首先是用片面情绪替代了复杂的历史叙事。
预告里一句“还天下一个圆满”,把一场掺杂着权谋算计、海防危机、族群立场的历史事件,简化成了“正义战胜反派”的爽剧逻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