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是中国人永远的骄傲。
大明的武力之所以无敌于天下,就在于精通了火器技术。大清朝在明朝灭亡二百多年后,都得再起出来崇祯时期的火炮来对付太平军!
![]()
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陕甘总督李侍尧清查陕甘各地所存火炮,发现从府城到州城到县城再到寨堡,全是大大小小的明朝火炮,出于“万一贼匪窃发,被其抢得”之的维稳思想考虑,李侍尧总督将这些火炮集中起来试验了一下,发现能继续使用的前明大炮133 门,小炮2613 门。此时,距离明朝灭亡,已经整整137年了!可见这批火炮质量之好,保存之完善,技术之深厚。
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北京城头上的火炮还主要是老朱家当年轰清虏它祖宗用的倍儿地道的正宗大明造。1999年1月21日旧闻联播: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前挖掘出土一尊长2.5米的古代大炮。由于严重锈蚀,炮身上的铭文、字迹已无法看清,但从锈蚀的程度和外观分析,大炮铸造年代应为清代以前。
![]()
明朝时中国是整个儒家文化圈加东南亚唯一一个能生产火药原料的国家。火药中有一种用量很大的原料叫硝石,这玩意的生产技术是明朝独有的,独此一家别无分店。黑火药理论上最完美的配方:硝酸钾75%,木炭15%,硫磺10%。可以说硝是火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小日子的铁炮从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的安土桃山时代就玩得很开心。万历朝鲜战争在半岛与明军对轰了七八年,最关键的火药原料——硝,却只能从明朝进口,明朝百斤市价五两的硝,走私到小日子变成了250两,翻了50倍。相当暴利。为啥这么缺硝丰臣秀吉还胆敢入侵朝鲜半岛呢?因为他手下的大将前田利家。
![]()
小日子能造硝的就前田家,产量极低质量极差,还吃独食,严格保密自己会造硝的事情。这事一直藏到1811年的时候,才因为前田家内斗爆出来。此时丰臣秀吉时代都过去220年了,德川幕府的统治都确立200年了。据说德川幕府知道前田家把这么天大个秘密藏了200年,气得吐血,连夜派军队去前田家示威,然后勒令前田家说出硝的制作方法,还写了个制硝说明书《五箇山塩硝出来之次第書上申帳》,现保存在日本福山大学。
而且大家了解万历朝鲜战争时也会发现,丰臣秀吉时代的日军是没有火炮的,而明军是拥有大量火炮的,并且利用火炮优势攻占收复了平壤、汉城,把小西行长的铁炮队打得鸡飞狗跳。小日子铁炮队数万人,不会连火炮都造不出来吧?
还真造不出来。
![]()
织田信长厉害吧?织田信长最巅峰的时期一次战争准备也就硝石千斤。铁炮一炮四五克火药,也就是三四克硝,千斤可以打几十万枪,一场战役绰绰有余。而明朝湖广一带的硝石矿山,开采都似乎数十万斤。明朝时虎蹲炮这种小炮一炮都是八两,神威大将军这种大炮一炮三斤,再怎么厉害的日本大名也禁不住这样耗。据说,明朝在辽沈与后金对轰,炮都是百万斤消耗。明初洪武年一个县硝的产量就是百万级别了。
明朝火药产量不但碾压周边,甚至比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要高四十倍。独立战争时期大陆军只生产了十万磅火药,靠从加勒比地区进口上百万磅火药才勉强将战争进行到底,而同时期进行在大小金川之战中,清军一共使用了427万多斤火药。北美大陆火药生产差的原因就是没有硝石,明清时期就有人总结说日本等国硫磺多硝石少,西北诸部硝石多硫磺少,只有中原硝石和硫磺都多,是火药生产的风水宝地。
![]()
火药原料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明清两朝制衡周边势力的砝码,朱元璋朱棣父子就对朝鲜半岛实行硝石出口限制,只有需要朝鲜对抗倭寇时才一口气砸了十万斤。朝鲜的火药产量和储量也十分悲剧,在壬辰战争中朝鲜的27000多斤火药被日军缴获后,火器就成了废物。在对抗满洲八旗的战斗中朝鲜火枪兵只分到了二两火药,最多只能射出七发子弹,火药产量穷到这份上,朝鲜国王就只能在南汉山城给皇太极下跪了。
![]()
明末万历朝鲜战争的时候只要明军上了大炮,日军根本守不住城,唯一能对明军构成威胁的就是巷战。海战也一样,日军的船都比较小,而且没装备重型大炮,只能和朝鲜打,互相近身肉。完全打不了明朝的海军,明朝的船又大,炮又多,在当时相当于航母了。
王辰战争中,日军的火绳枪开火“迅猛”,很快打光了存货,加藤清正扣扣索索地进口数百斤硝石,最大一次也不过进口了5000多斤。而当时的火绳枪火药用量是一发子弹三钱火药(11克),上万斤火药能打上五十万枪,加藤清正的部下只能勉强保持每年打上几百发子弹。
所以说,以大明这个体量,大明这个火药技术、火器技术,在亚洲基本是横扫的存在。敌手?不存在要挑战大明的敌手,前来找不痛快的都只能在帝国的身上挠痒痒,都是疥癣之疾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万历朝鲜战争之前,朝鲜半岛的情况。朝鲜李氏王朝的火药年产量只有区区半吨左右。以千斤产量为准,也才16000两,平均放在朝鲜中央直属的4000铳筒卫上,人均也不过4两,而且这些还没有算上朝鲜的火炮和地方军队。要是算上这些,人均更是少得可怜。在朝鲜的官方文书中,也经常会出现火药缺少,不够用的记录。古代朝鲜的火药年产量一直都很低,并且无法得到很好改善。直到在万历朝鲜之役中俘获日本工匠,才获得了火药颗粒化技术。
![]()
明代钢铁质量高,铸造锻造的火炮质量非常好。炮体几乎没有气泡沙眼,广东虎门的清代火炮,打英军的那种,距今一百七八十年的样子,上面全是大片沙眼气泡。明代徐光启等人铸炮,铸造完成后要进行复杂的试炮,试炮中最多要把装药弄到规定的两三倍以上,反复试射后不会炸膛为优。因此明代炮手极其喜欢倍装药,给火炮装入过量火药,追求最大的杀伤力,但明代火炮质量过关,因此超过理论装药也照样能用。
这也是为何,宁远城不过十一门红夷炮,却打的十万后金军狼奔豕突,伤亡过万;为什么不过打了三天,宁远城的火药就被打光了;为什么黄太吉大帐放的够靠后了,还是被红夷火炮的火力波及。明军过量装药的火炮,一炮可糜烂二三里,打实心弹能串一大串糖葫芦。
![]()
明朝在军备上一直很注重火器发展,但相应的系统性基础知识培训一直没什么发展,这也是古代中国火器应用的通病。满清就是因为忌惮明朝的火器,才禁止发展火器,然后被西方爆锤。什么骑射得天下,就是瞎吹牛。
所以,明军一直东亚无敌的存在,这话一点不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