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快语
10月26日,香港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因为“在固体材料中发现外尔费米子”,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洪获得2025未来科学大奖一物质科学奖。“Love is everything”“I love you very much”,丁洪院士在领奖台上的一段发言,打动了不少人。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政道研究所副所长丁洪。图/上海交通大学官微
站在聚光灯下,丁洪院士将最温暖的致谢时刻留给了台下的妻子:“最后,我要感谢我太太。34年前,你放弃密歇根大学全额奖学金,陪我在芝加哥读书;17年前,你放弃美国公司的高薪,坚定支持我回国工作;3年前,你又放弃北京的羽毛球圈,毫不犹豫陪我来到上海。”
这份“科学家的浪漫”为何如此动人?因为在平凡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支持与理解。三次看似轻描淡写的“放弃”,不仅勾勒出爱的深沉坚韧,更映照出普通人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的价值排序。当这份奉献发生在肩负国家科学前沿使命的科学家身后,其厚重更加令人动容。
中国科学界的星空里,这般动人的相伴并非孤例。“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归国之路上,常年待在戈壁滩的基地里,夫人蒋英把钱学森的事业视为自己的事业,空闲时间全部用来照顾家庭;“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在满天星斗中写下中国航天的传奇,妻子魏素萍深知孙家栋的工作是高度保密的,“知道他工作重要,家里的事情压根儿没想靠他”;潘建伟院士在量子世界勇攀高峰,他的妻子正是他生活与情感的稳固守望者。有人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有人放下了自己的爱好,而选择成为一块托举攻克科研难关的基石。这些故事共同诠释着同一种可贵品质:一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奉献,一种融入国家命运的担当。
科研是一项艰辛、漫长又极容易失败的工作。没有心无旁骛的专注力,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与耐性,很难取得重大成果。一位科学家的背后,有太多琐碎的困难需要克服,有太多情感的羁绊需要平衡。这些科研荣光背后的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在于其让我们看到总有人以一种近乎本能的默默姿态,诠释了何谓“成全”。
科学探索的道路布满荆棘与寂寞,家庭的稳固与支持,为科学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情感港湾与精神支撑。这份支持,虽不直接作用于实验室的数据或公式,却深深滋养着科学家的内心世界,赋予他们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定力,支撑他们一步一个脚印攀登科学高峰。
科学家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爱人、儿女。在征途漫漫的科学探索之路上,不仅需要夜以继日地求索,也离不开其家庭成员的坚定支持与付出。当一项项技术突破相继问世时,不应忘记那些“舍小我为大我”的温情抉择。营造尊崇科学、关爱科学家的社会氛围,理应包含对其家庭的真切关怀与制度保障。让奉献者无后顾之忧,让付出者得享尊荣,科技的星河才会更加璀璨夺目。
在宏大叙事之外,在耀眼荣光之外,那些蕴于平凡岁月的无声星光,与实验室里的不眠灯火一样,都是推动一个国家不断向上生长的温暖与力量。
(来源:湖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