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取消访华又火速回头,德外长放低姿态求见面,中方克制回应留体面

0
分享至



10月24号,德国外长瓦德富尔突然说要推迟原定于10月26号的访华行程,可才过了3天,瓦德富尔就突然改口了,说那只是推迟,不是取消,还表态要尽快跟中方通电话重新安排访华行程。

而中方一直保持克制,没戳破德方最初取消行程的真实原因,也没因为对方反复就表现出不满,这场先取消、后求见的外交拉锯,到底是瓦德富尔个人的政治表演,还是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之间难选的无奈?



一开始,瓦德富尔取消访华给出的理由,是德国外交部说的中方没安排足够议程接待商务代表团,只准备了两国外长见面。

不过很快,德国外交圈就有人爆料,揭开了更核心的矛盾,中方其实明确要求过,瓦德富尔得先纠正最近在台海问题上说的不当言论,不然访华行程没法推进,可这个要求被这位德国外长直接拒绝了。

回头看瓦德富尔临行前的表态,不难发现他这话有问题,他说要是台海的自由流通因为暴力冲突断了,会影响全球很多地方的繁荣,还强调德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得避免用暴力改变现状。

这话听着中立,其实故意绕开了反对台独这个关键,台海局势紧张,根源就是台独势力搞分裂,还有外部势力在背后纵容。



中方对此的回应很直接,只说维护现状却不提反台独,本质上就是默许分裂活动,肯定会冲击台海的和平稳定。

但瓦德富尔这么强硬,不是偶然,他来自德国总理默茨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这个曾经出了默克尔的政党,现在已经慢慢偏离了默克尔时期的务实路线。

对比一下,默克尔在任时12次访华,一直以相互尊重为基础推动中德合作,可现在的基民盟,更倾向于学前外长贝尔伯克那套道德批判,总喜欢站在所谓制高点上对中国事务指手画脚。

却忘了德国自己的经济利益需要,这也为后来瓦德富尔回头埋下了伏笔。



瓦德富尔10月27号的说法,与其说是态度软了,不如说是德国被现实压力逼得没办法的选择。

当天,他不光主动提中德要保持长期良好关系随时准备对话,还特意说到了稀土问题。

中方最近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正让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欧盟国家犯愁,而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感受尤其深。

德国的焦虑不是没道理的,2025年1到8月,中国已经超过美国,重新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贸易额有1634亿欧元,比德美之间的1628亿欧元稍微多一点。



出现这种变化,不仅是因为美国重启关税政策,导致德国对美出口下滑,还有德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新能源汽车配件这些,一直在增加。

而且德国经济已经连续第三年收缩了,汽车、化工这些支柱产业,发展上特别依赖中国市场。

瓦德富尔会回头,也离不开德国国内的压力,他取消访华的消息一出来,德国社会的忧虑情绪很快就蔓延开了。

德国社民党负责外交事务的发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维奇直接说,这不是个好兆头,呼吁政府重新琢磨对华战略,不能放弃对话沟通。



中国德国商会也直接表达了遗憾,强调企业需要更清楚的双边合作方向,担心政治上的波折会影响商业合作。

就连德国政府副发言人斯特芬・迈耶,也不得不出来灭火,明确说这次推迟不影响政府政策中国是德国缺不了的合作伙伴。

他还特意澄清默茨总理的访华计划没受影响,甚至补充了一句没规定说外长必须在总理之前访华。

这话看着是解释,其实是在给瓦德富尔的反复找台阶,也暴露了默茨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



这种分歧在德国政坛早就有了,社民党作为执政联盟里的中左翼政党,一直继承着默茨时期的务实路线,哪怕默克尔本人是中右翼,社民党还是觉得地缘紧张的时候,更需要跟中国对话。

瓦德富尔这种先取消、后回头,本质上就是这种内部博弈的表现,既要维持基民盟的强硬形象,又不能真的断了跟中国的合作,只能在矛盾里找平衡。

面对瓦德富尔的反复,中方的回应一直很克制,没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把前因后果说透,反而多次强调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给德方留足了体面。

这种克制可不是软弱,而是因为中方清楚德国政局的情况,也考虑到中德关系要长远发展。

中方心里很明白,现在的德国跟美国不一样,美国两党在对华态度上差不多,可德国是左右共治,政坛里还有不少支持对华合作的理性声音。

除了社民党的明确表态,德国工商界更是中德合作的坚定推动者,德国商品贸易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安德烈亚斯・克罗尔-皮奇,虽然没直接评价访华取消的事,但也直说因为政治原因搞贸易冲突会破坏繁荣。

要是中方这时候戳破德方的说法,不光会让矛盾变激烈,还可能让基民盟里的强硬派找到对华强硬的理由,反而不利于中德关系长期稳定。

中方保持克制,就是想给德国留个机会,让它能重新回到施密特—施罗德—默克尔的务实外交路线上,别因为短期争议影响了长期合作大局。



在稀土问题上,中方的立场也一直很清楚,瓦德富尔虽然呼吁欧盟要多找几个关键矿产供应商跟中国搞公平贸易,却没搞懂中国稀土产业的逻辑。

中国不是故意卡脖子,而是出于环保考虑才加强出口管制,过去十年,中国在稀土开采上的环保投入涨了3倍,每吨稀土的开采成本,比澳大利亚、美国高出20%以上。

管制措施本质上是为了推动全球稀土产业走绿色发展的路,中方也多次说过愿意跟各国在稀土领域合作,但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公平互利,不是一方单方面提要求。

德国未来的选择其实很清楚,要是继续跟着美国选边站队,在台海这些问题上对华示强,不光会失去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还可能让本国经济更难。

毕竟,美国既没法替代中国的稀土供应,也接不下德国汽车、化工产品的庞大出口需求。

反过来,要是能回到默茨时期的务实路线,跟中方加强对话合作,不光能稳住稀土、芯片这些关键产业链,还能在新能源、环保、数字经济这些领域找到新的合作空间。

对中方来说,这次事件也再次说明,中德关系要发展,得靠双方一起维护,中方的克制给了德方调整的空间,而接下来默茨总理的访华,可能会成为中德关系重回正轨的关键。

要是默茨能在访华时表现出务实态度,推动解决企业关心的贸易、投资问题,中德合作说不定能迎来新机会,就算短期内还有波折,只要双方保持对话渠道畅通,以相互尊重为基础,中德关系就不会走偏。



这场先取消、后回头的外交小插曲,最后可能会成为中德关系的一块试金石,它让德国更清楚务实合作才符合国家利益,也让中方更坚定用长远眼光处理中德关系的思路。

未来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1634亿欧元的贸易数据、两国企业的共同需求,都会是中德合作最扎实的基础。

毕竟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没有哪个国家能靠搞政治表演发展起来,只有坐下来好好谈、务实合作,才能实现双方都受益。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萧嚉影视解说
萧嚉影视解说
专注于精彩影视内容剪辑
1215文章数 1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