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中觅食,打伞在日本镰仓大船町小巷子转了两圈,看中背街一家寿司居酒屋,因为本地人多。在居酒屋,想尝尝当地清酒,但只能以半合为单位售卖,也不知道半合是多少,看着便宜,只要21块钱,就点了半合。
![]()
姑娘上酒时,拿着好大个头的清酒瓶,挺重的。看着她慢慢倒酒,吃饭没带相机,就拿手机拍她如何斟酒。她一手握着瓶颈,一手托着瓶底,将酒杯注满后,并未停手,仍继续往杯子上倒酒。
![]()
清酒溢出玻璃杯,流到了下面印着白鹤的小碟子,虽然小碟尽数注满,桌子上却未洒落一滴。心想她倒酒的手法真是了得,却带着十二分的不解。
![]()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是惊奇,但觉得不会是嫌弃我点的饭菜太少,是不是有些名堂?问了当地人才知道,这是日本江户时代饮酒文化中的“斟酒溢盅”,堪称高阶待客之道。
![]()
“斟酒必满溢”的习俗,避免让客人觉得“酒给得小气”,溢出的酒象征“心意满溢,毫无保留”。日本古代是高端怀石料理-“料亭”才有的侍酒礼仪,也是“侘寂美学”的体现,与古代中国饮食理念相通。
![]()
古代陶制小酒杯叫做“猪口”,倒酒容易漫到桌上,于是下面弄了一个“建水”碟承接。饮尽“猪口”里的酒,再品“建水”里的余酒,按照过去当地的做法,可以拿着碟子喝光。
![]()
看碟子满满的,拿起来会洒在桌子上。本想低头在碟子里啜吸清酒,环顾四周全是日本当地人,怕他们看见,觉得中国游客喝法不雅,就小心翼翼将碟中酒倒回杯中,分量刚好与一杯相当。
![]()
没想到普通居酒屋也用上了“料亭”的“斟酒溢盅”,除了自江户时代便盛行的侍酒礼仪,日本古代酒类的度量衡亦沿用中国古时的“升合”体系:一合酒约为一升的十分之一。
![]()
在日本明治时代,将1升法定为1.8039升,所以1合约为0.18039升,约180毫升,半合则约90毫升,这般“斟酒溢盅”的清酒量,恰好两杯,抵一合,有点买一送一的意思,却不失优雅,只是不知道第二次去,是否还会给我这个礼遇?
![]()
我们不太懂日文菜单,也不愿总拿着手机翻译软件,逐道菜翻译日本的菜名与介绍,便直接参照菜单上的图片,随性点了几样,也不知是否全面。
![]()
寿司有玉寿司、严选寿司、竹荚鱼Namero寿司卷,主食有鯛鱼汤蛤蜊拉面,还有荞麦油面,小吃有特别天妇罗拼盘和特别阿吉洛(一种西式结合的料理)。搭配山法师清酒半合,与一杯苹果汁。
![]()
结账时,大船町这家居酒屋这顿晚餐算下来,花了6380日元,约296块人民币,即使按照深圳我楼下餐馆的消费水平,也是一顿性价不错的晚餐,跟家人说太值了。
![]()
饭后临走时,想给倒酒的姑娘拍一张作纪念,拿手机翻译成日文给她看,她却略显羞涩婉拒,就给饭桌后面给我们做寿司的厨师こうしろう拍了一张照片。
![]()
离开餐馆,她送我们到门口。出了门,想起没拍过餐馆,回身拍了一张大门,发现那位姑娘恰好在格子门的玻璃框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