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大力开展供电可靠性再提升的国网上海电力系统,上海首个女子带电班的故事再次传为美谈——它不仅记录下特殊时代的妇女劳动的场景,也帮助国网上海市北供电公司(当时的宝山供电所)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华彩乐章,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在保障城市电力供应的使命中续写更多精彩。
![]()
1962年,毛泽东主席挥笔写下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激起了多少热血女工的进取之心。在此历史背景下,当时上海宝山供电局的秦凤娣、韩玉英、沈佩英、卢南英、俞龙珍、范萍娟等六位姑娘自告奋勇,自愿要求成立一支女子班组,为国家电力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1971年6月,上海首个“三八”女子带电班成立了,而这六位姑娘也自此开启了她们近十年的传奇经历。
当时的上海,基础设施还十分简陋,带电作业条件十分艰苦,六位姑娘常须乘坐没有车篷的大卡车,每人裹着一件雨衣前往现场作业,充当座位的简易小板凳有时竟能被硬生生颠散架。一旦遇到雨雪天,冰冷的雨水浸透衣服,寒气侵入体内,大家都冻得手脚发僵、不能动弹。好不容易到了作业地点,穿上重重的均压服(采用均匀导体材料和纤维材料制成的服装),踩着尼龙软梯,爬上高耸的铁塔,一步步接近高压线,头发和脸上的寒毛一下子竖了起来,头顶的放电声“噼噼啪啪”作响,火花四射......
![]()
六位姑娘在线路工区的5年,也是沪北工区最忙的5年,上钢五厂、上钢一厂、铁合金厂和吴淞化工厂几家重要用户堪称宝山“四大金刚”。面对重型制造业用电需求,六位姑娘和男同志同担任务,于高压、高风险环境中,以拼搏与专业精神,书写保障城市电力供应的故事。直至1979年因政策调整,女子带电班解散,但六姐妹敢闯敢拼、专业专注的时代精神被永远地流传了下来,成为上海电力的宝贵财富。
2019年9月,在迎接祖国70周年华诞之际,市北公司重邀当初“三八”女子带电班的所有成员回来参加座谈。已经退休多年天各一方的“六姐妹”也有机会重新聚首,共忆当年的峥嵘岁月。
![]()
“现在想想,大家当时太不容易了,每个人都有一种甘于吃苦受累的精神!”秦凤娣感慨地说道。
对此,范萍娟也非常认可:想想那时候,哪知什么是苦?工作上大家抢着干,这也是那个时代共有的印记。”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带电作业技术日新月异。从地电位、等电位作业,到绝缘斗臂车中间电位、机器人作业,奔流不息的技术浪潮为上海城区供电可靠性带来质的飞跃。而在这发展浪潮中,敢闯敢拼、专业专注的“带电精神”从未褪色,成为新一代带电作业人的精神灯塔。
2020年9月,市北带电青工班应时而生。这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队伍,传承着前辈们“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进取与担当,以“技术立班”为旨,一杆一杆地在现场拼出了实打实的技能水平。他们打破了区域作业限制,实现沪北与宝山作业全域覆盖,从简单项目到复杂工程,不断提升不停电作业精益化管理水平和带电作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逐步成长为一支优秀的不停电作业青年队伍,班组内高级技师、技师等人才齐聚,全员具备带电作业资质,用行动诠释了对带电精神的发扬与传承 —— 如当年女子带电班那般,敢闯敢拼、专业专注,在保障电力供应的一线,续写属于新时代的电力奋斗篇章。
![]()
从“三八”女子带电班到带电青工班,岁月流转,变的是作业技术、人员面貌,不变的是电力人扎根一线、守护光明的初心,是面对挑战无畏向前、以专业铸就可靠供电的精神传承。当下,国网上海电力正大力开展供电可靠性再提升工作,这份传承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在保障城市电力供应的使命中续写更多精彩。
原标题:《传承初心提升供电可靠性,54年前的上海首个女子带电班依然“带电”》
栏目编辑:杨硕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罗水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