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徐向前是出了名的厚道人,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国以后,能不参加的运动他就不参加,哪怕是曾经迫害过其妻程训宣的人,他都没有打击报复,度量常人难及。
不过,徐帅对开国中将黄志勇的印象就非常不好,评价后者为“整人专家”。能让徐帅如此愤怒,黄志勇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
黄志勇1914年出生于江西崇义,16岁入党,18岁正式加入红军。土地革命时期,他长时间在红三军团战斗,经历了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中的懋功会师后,黄志勇被混编进入红四方面军,由此与徐帅有了交集。这次混编随之而来的是北上南下之争,徐帅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最终还是率部跟随张某南下,这件事,让黄志勇心里产生了意见。
红军到达陕北后,黄志勇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战爆发之初他又留校任教。在此期间,校内对“批张”有些扩大化,很多老红四方面军出来的干部都受到影响,黄志勇甚至指责过徐帅。
这种急躁冒进的作风让不少人蒙冤,也使他自己得罪了很多人。在矛盾越来越尖锐时,毛主席及时察觉纠偏,阻止了事态升级。
![]()
整个抗战时期,黄志勇基本都在后方工作,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调往冀察热辽军区。最初冀察热辽属于晋察冀,但张家口被傅作义攻占后,出入关的渠道基本被切断,冀察热辽就划到了东北。
之后黄志勇就跟随程子华在白山黑水战斗,许多重大战事都有他的身影。
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中有一句经典台词:“给程子华发报,我不要他的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在这场关键的阻击战中,黄志勇是前方指挥所参谋长,也立下很大的功劳。
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成立,程子华担任司令员,黄志勇是参谋长,当时大家都将该兵团称为“程黄兵团”,他们还作为东野的先锋部队秘密入关,准备跟华北野战部队合歼傅作义麾下王牌35军。
![]()
然而,程黄兵团入关后顺手打了密云,意外暴露行踪,引起了傅作义警觉。幸好华北第二兵团及时将35军堵在了新保安,最终成功将其歼灭,这才没有酿成大错。程黄兵团的擅作主张让毛主席大怒,严厉批评了程子华。
南下追击的衡宝战役后,程子华被调离军队,黄志勇也在这前后被调任为12兵团兼湖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在此期间,黄志勇与12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来往比较多。
战事基本结束后,黄志勇依然在政工战线上,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工程兵部队政委、中央军委工程兵政委、装甲兵政委等职。
1955年大授衔时,黄志勇被授予中将,当时的他只有41岁,属于很年轻的那一档,可见其才能出众。但也正因为年轻,黄志勇在工作中难免地犯了一些错误,比如在1968年错批徐帅。
![]()
徐帅一生其实被批、被调查的次数不算啥,大部分都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对黄志勇却记忆非常深刻,称之为“整人专家”。
晚年徐帅撰写回忆录《历史的回顾》时还提到了黄志勇两次,一次是前文所述在抗大时期;还有一次是68年八届十二中全会西北小组讨论时,黄志勇对徐帅进行了不合实际的批评。(《历史的回顾》2016版 404页和498页)
虽然徐帅没有把具体内容说得很明白,但能让他一直放在心上,就已经可以证明当时黄志勇有多过分了。
1969年,黄志勇调任为总政治部副主任,在李德生就任为主任前,黄还主持过一段时间总政的工作。然而,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也犯过一些错误,导致很多人心生不满,最终于1972年被撤职。
![]()
退下来后,黄志勇开始认真思考,意识到了之前的错误,心里非常愧疚,便去找老战友韩先楚诉苦,顺便希望能拉自己一把。
韩先楚看在共事过的面子上接待了他,但全程非常冷淡,基本都不搭话,黄志勇很快就自觉离开了。等人一走,韩先楚的妻子就责怪这个态度不好,韩先楚解释道:别看他现在这样,当年延安的时候,他连徐帅都合不来。不是看在战友的份上,我连见都不见他。
后来的黄志勇一直低调地在北京生活,1984年正式离休,因为他曾经在红四方面军战斗过,相关部门在编写红四方面军战史的时候也曾征集他的意见。
1988年,解放军实行新式军衔,同时也为老革命们颁授勋章。按照黄志勇开国中将的军衔以及1937年之前参加革命的资格,本该被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但因他受过撤职处分,所以最终只得到了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当然,黄志勇是离休老干部,生活待遇方面还是不错的,他的晚年过得也很平稳,2011年在北京病逝,享年97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