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议院日前以77票赞成、2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FY2026 NDAA)。该法案授权海军在2026财年项目年度内,启动多达5艘哥伦比亚级核弹道导弹潜艇的采购工作。这一授权允许通过“多艘潜艇合同”模式,在美国潜艇工业基地范围内管理生产进度与成本可预测性。
![]()
通过批准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参议院授权美国海军自2026财年项目年度起,签订一份或多份合同,采购多达5艘哥伦比亚级核弹道导弹潜艇。法案文本明确,后续年度拨款仍取决于未来的经费审批——这既保留了国会对国防开支的年度控制权,也允许海军提前采购长周期材料、锁定供应商定价,从而避免生产中断。该法案还将“终止责任”限制在已承付资金范围内,以降低因优先级调整或进度变更可能带来的财务风险。此立法将哥伦比亚级潜艇的“多年采购授权”纳入美国整体国防政策框架,同时使产业执行与海军“海基核威慑”这一最高采购优先级保持一致。目前该法案将提交参众两院联合会议,以协调分歧,随后才能最终生效。
首艘哥伦比亚级潜艇于2021财年获得授权,第二艘于2024财年获批,额外潜艇的长周期材料资金筹备工作已在推进中。从2026财年开始,美国海军计划在2035财年前后实现“每年1艘”的生产速度。该计划依赖稳定的资金支持与产业产能,其中第3至第7艘潜艇预计将通过“多艘批量合同”覆盖。整个12艘潜艇项目的采购总成本目前估计约为1264亿美元(单艘高达100亿美元+),其中首舰“哥伦比亚特区”号(USS District of Columbia,SSBN-826)因涉及非重复性工程费用与初期生产成本,预计造价约152亿美元;后续舰艇如“威斯康星”号(USS Wisconsin,SSBN-827)与“格罗顿”号(USS Groton,SSBN-828),则因生产效率提升与材料成本变化,每艘造价预计在9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上述数据已包含通胀调整与供应链波动因素。
![]()
哥伦比亚级潜艇项目的启动,旨在替换日渐老化的俄亥俄级潜艇舰队——这些潜艇将在2027年-2040年间陆续达到延长后的服役年限。哥伦比亚级与前代俄亥俄级的核心区别包括:采用全新S1B型反应堆,可在全服役期内无需换料;配备电力推进系统与泵喷推进器;发射管数量从24个缩减至16个;并广泛整合自动化与数字控制系统。美国海军的目标是,通过更高的反应堆效率与更优的声学性能,维持“持续海上威慑巡逻”能力——仅需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即可完成此前14艘俄亥俄级潜艇承担的威慑任务。与当前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相比,哥伦比亚级体积显著更大,专为战略威慑设计(而非追求战术灵活性),其排水量约为21140吨,远超弗吉尼亚级的7800吨。
不过,内部评估显示,首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可能面临12至17个月的延迟。为此,海军正探索缓解措施,例如延长部分俄亥俄级潜艇的服役期,以确保威慑能力的连续性。此次“单份合同框架下采购5艘潜艇”的授权,旨在锁定供应商承诺,最大限度减少未来的生产瓶颈。其产业合作模式参照了弗吉尼亚级的经验,将生产任务分配给康涅狄格州格罗顿与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工厂,涉及美国48个州的5000多家供应商。海军衡量哥伦比亚级项目成功的标准,不仅包括交付进度,还包括舰队在“不减少执行战略任务的现役弹道导弹潜艇数量”前提下,维持持续威慑巡逻的能力。
![]()
在美国“核三位一体”(陆基、海基、空基核力量)中,弹道导弹潜艇部队是生存能力最强的组成部分,可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具备核能力的轰炸机形成互补。美国海军计划中,12艘哥伦比亚级潜艇将始终保持10艘处于可部署状态,在大西洋与太平洋战区维持不间断的威慑巡逻。该级潜艇的“全寿命反应堆”无需中期换料,因此每艘潜艇的海上部署时间将比俄亥俄级更长。哥伦比亚级潜艇通过持续部署与水下隐蔽性,可确保“二次打击”能力的战略可靠性。俄亥俄级舰队的替换时间表经过精心设计,在过渡阶段将通过“重叠巡逻”确保威慑覆盖不中断。
哥伦比亚级潜艇全长约171米,舰宽约13米,水下排水量约21140吨,每艘编制船员约155人。推进系统采用S1B型核反应堆,配备“全寿命堆芯”,可在42年服役期内无需换料;通过综合电力推进系统驱动泵喷推进器,相比机械传动系统产生的声学信号更低。艇体设计包含X型艉部操纵面、帆罩式水平舵布局,以及先进消声涂层,以最大限度降低可探测性。声呐系统配备大孔径舰艏声呐阵列、舷侧声呐阵列,以及源自弗吉尼亚级的拖曳式声呐阵列,可提升探测与导航能力。内部系统通过模块化建造与易维护布局,减少保养需求。其作战潜深属于机密信息,但现有数据显示,其作业深度超过240米,符合美国海军弹道导弹潜艇(SSBN)的要求。
![]()
该级潜艇的武器系统包括16个发射管,分布在4个四联装导弹舱内,每个发射管可发射“三叉戟”II D5系列潜射弹道导弹——在哥伦比亚级的服役期内,这些导弹将逐步升级为D5LE2(第二次延寿)型。相比之下,俄亥俄级最初配备24个发射管,后为符合军备控制限制缩减至20个。因此,哥伦比亚级的导弹携带量虽减少,但通过提升可用性与缩短停港时间实现了能力补偿。此外,该级潜艇与英国共享的“通用导弹舱”,实现了发射装置设计标准化,也为未来导弹升级简化了流程。作战系统以AN/BYG-1火控系统为核心,整合先进电子战、通信与导航系统,可接入保密战略指挥网络。需要强调的是,弗吉尼亚级是用于战术行动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主要武器为鱼雷与巡航导弹),而哥伦比亚级是专为“洲际弹道导弹部署”优化的战略威慑潜艇,更适合执行持续核威慑巡逻任务。
![]()
在项目执行层面,哥伦比亚级潜艇由通用动力电船公司(General Dynamics Electric Boat)担任主承包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untington Ingalls Industries)旗下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负责制造主要舱段。首舰“哥伦比亚特区”号在2021财年获得授权后已启动建造,“威斯康星”号与“格罗顿”号则按模块化建造流程同步推进。导弹发射管、反应堆模块、电气系统等长周期部件需提前数年订购,以保障组装工作按时开展。其产业模式复刻了弗吉尼亚级的“并行制造+集成总装”流程。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授权的“多达5艘潜艇合同”,旨在实现材料定价稳定、支持供应商在劳动力与设备方面的投资、防止供应链中断,最终确保美国维持现代化且可靠的海基核威慑力量,并将威慑覆盖能力延续至2080年及以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