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王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8日上午,烟台市“我们的节日·重阳”文明实践暨“孝承重阳·新风润心”移风易俗新风倡导活动在牟平区宁海街道金埠街社区举行。作为活动四大核心环节之一的 “孝味传家” 邻里暖心家宴上,两位古稀老人端着自家拿手菜上台分享,一道红烧排骨见证着美好生活的变迁,一道烧肉炖粉条承载三代家风传承,朴实的故事与鲜香的菜品交融,让这个重阳节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
![]()
10组参与家庭将自家 “拿手菜” 陈列开来
“我们那个年代根本没见过排骨,更别说吃了。”70岁的金萍是一位退休教师,她端着红烧排骨上台,笑着打开了话匣子。在她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前物资匮乏,家里的餐桌被粗粮和青菜占据,“能吃上一顿肉就像过年,更别提排骨了”。直到改革开放后,生活条件渐渐好了,家里的餐桌上也终于出现了排骨,但起初她只会简单地做排骨炖土豆,吃得家人都腻了。
![]()
金萍带着红烧排骨来到现场
转机出现在一次朋友聚餐上。饭店里一道红烧排骨端上桌,外皮油亮、肉质鲜嫩,咬一口还能尝到汤汁的鲜甜,金萍瞬间被征服。散席后,她特意找到饭店大厨,带着几分不好意思请教配方,“大厨人特别好,详细跟我说了怎么选肋排、怎么炒糖色,还叮嘱我要慢炖才能出味。”回家后,金萍照着配方反复尝试,终于做出了家人喜欢的味道。如今这道菜成了她家的 “招牌”,儿子每次回家都会提前“点餐”,孙子更是抱着碗直呼 “奶奶做的比饭店还好吃”,连亲戚朋友上门,也总爱缠着她要“秘方”。从餐桌上的“奢侈品”到“家常菜”,从吃不着到追求美味口感,在金萍看来,这道红烧排骨也是美好生活的见证。
![]()
王承和讲述烧肉炖粉条背后的“传承”故事
“烧肉炖粉条不仅仅是一道菜,对我来说,更是妈妈的味道。”76岁的王承和带着自制的烧肉炖粉条来到现场,碗里的烧肉肥瘦相间、粉条吸满汤汁,刚一放下就引得台下观众阵阵赞叹。他缓缓回忆起几十年前的场景:“那时候我才十几岁,冬天特别冷,有天在外面疯玩了一下午,冻得手都僵了。刚推开家门,一股浓郁的香味就钻进鼻子里,那味道这辈子我都忘不了。”好不容易等到开饭,他捧着热乎的碗,一口下去,烧肉的香、粉条的软,很快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吃得他满头大汗。
成家后,王承和把这道菜的做法记在心里,每当家人想吃、逢年过节,他就会系上围裙,像妈妈当年那样,慢火炖上一锅。从妈妈给他做,到他看着儿子和儿媳吃得津津有味,再到如今儿子为孙子做,这道烧肉炖粉条不知不觉传了三代,成了家里最珍贵的“家传菜”。“现在我炖这道菜时,总想起妈妈站在灶台边的样子。” 王承和动情的分享,让不少人红了眼眶,勾起了大家记忆里 “妈妈的味道”。
两道家常菜里的岁月故事与家风传承,在很多人心里扎了根,让这个重阳节有了烟火气和暖意。此次 “孝味传家” 邻里暖心家宴,以 “小而暖” 的形式替代传统铺张宴请,除了两位老人的分享,还有多组家庭带来自家传承菜品,现场还设置了“孝味传家”尝鲜区和“邻里共享桌”,市民在家常菜中感受家风温情,在分享中传递移风易俗新风,让孝亲敬老的美德浸润人心,让传统节日焕发新活力。
本次活动由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烟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烟台融媒中心、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宣传部承办,牟平区宁海街道办事处协办。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