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28日电 10月26日至27日,2025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行。大会汇聚全球城市治理者、专家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围绕创新发展、智慧城市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期间,上海市气象局正式发布“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体(MAZU-Urban)共建行动计划”,该计划作为大会核心推介成果,为全球应对极端天气挑战、落实联合国全民早期预警倡议提供了重要“中国方案”。
![]()
据介绍,在中国气象局统筹引领下,上海气象部门将依托MAZU-Urban共建行动计划,与全国气象部门共享数据、模型及场景经验,进一步拓展跨区域、跨国合作,逐步形成“一国一策、一城一策”的智能预警输出能力,最终构建面向全球的城市多灾种早期预警智能网络。计划明确多项重点合作方向:与广西联合打造东盟台风早期预警智能体,助力海上丝路防灾合作;与宁夏联合构建沙漠城市智能预警模型,推动中阿防灾减灾合作;与内蒙古携手构建蒙古草原火险预报预警模型,守护草原生态与人民安全;与云南共同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早期预警智能体,辐射南亚东南亚;与新疆联合研发中亚早期预警智能体,服务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治理;与西藏协同构建冰湖溃决灾害风险预警系统,支援中国-尼泊尔跨境水文气象预警;与澳门共同搭建风暴潮预报预警系统,面向葡语系国家推广。
![]()
此前,上海市气象局联合国内科研力量成功研发MAZU-Urban智能体。该智能体集成上海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气象模型,通过知识增强、多模态数据融合及深度推理技术,构建早期预警语料库,开发基于全球预报模式框架的特定区域定制化预报与预警制作分发功能,形成覆盖“风险知识-监测预警-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的全链条预警体系。
“我们的目标是打破预警‘最后一公里’壁垒,让每个国家、每座城市,尤其是脆弱地区,都能拥有跟得上极端天气变化的预警能力。”上海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强调。从上海首发的技术创新,到凝聚全球协作的行动共识,MAZU-Urban共建计划以2025年世界城市日全球大会为重要契机,将中国在气象防灾领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惠及全球的公共产品。(朱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