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八十周年纪念大会的现场,一切看起来都体面得无可挑剔。各国代表团穿着整齐,会议厅灯光温和,掌声有节奏地响起。可在这种场面化的庆祝氛围下,一句不太客气的话,却像一根针戳破了气球。那是中国外长王毅说的:“在面对重大危机时,安理会没有有效回应国际社会的期待。”
这句话精准点中了联合国的软肋。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被称为“全球最高决策机构”的组织,已经越来越像个摆设。过去几年,从叙利亚到巴以,从乌克兰到苏丹,国际冲突此起彼伏,可安理会的效率几乎停摆。不是会议无果,就是决议被否,外界一次次看着联合国的声明被冲刷在新闻浪潮里,热度不到一天,就归于沉寂。
王毅这次讲话的意义,不止是对联合国表达“失望”,而是在提醒全世界:如果不改革,这个体系迟早会被边缘化。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支持安理会改革,方向是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这是一次对国际秩序格局的正面挑战。
当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发言了。他强调联合国过去八十年确实做了很多工作,但同时指出联合国的合法性正在被削弱。部分会员国长期违反《联合国宪章》,任意使用武力,导致国际秩序越来越碎片化。古特雷斯虽然没有点名,可几乎没人听不懂他指的是谁。过去几十年,从伊拉克到利比亚,从叙利亚到巴勒斯坦,那一连串被轰炸、被推翻的政权,几乎都绕不开同一个名字,那就是美国。
![]()
古特雷斯的改革构想看似很简单:一是扩大安理会成员国范围,让其代表性更符合全球人口结构,尤其要给非洲和拉美更多席位;二是重新讨论否决权的使用范围,让决策不再被个别国家“一票否决”。这两点听起来理性又中庸,可真正落实,却几乎寸步难行。
安理会的五常机制诞生于1945年,那时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二战胜利者。否决权就是他们用“胜利的资本”换来的政治地位。八十年后,这种机制其实早已过时,世界人口翻了几倍,经济中心从大西洋移到了亚太,科技、能源、文化的力量分布早就重塑,可安理会的权力结构仍停留在战后。
其实,问题不在联合国老了,而在它不敢变。尤其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有几个早就没了当年的实力,却仍死死抓着特权不放。英国脱欧后自顾不暇,法国在非洲甚至全球范围内影响力日渐式微,美国的外交公信力也在一路下滑,但他们依然把否决权当成“护身符”。因为一旦新增常任成员,或者削弱否决权,他们就要失去那层象征大国的面子。
中国的立场在这点上最明确。改革不是要推翻旧体系,而是要让它重新具备代表性。安理会现在15个成员,真正能主导决策的,始终是那五个常任国。发展中国家占全球80%的人口,却几乎没有决定权。王毅这次提出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就是要打破这种结构性不平衡。
这是联合国的现实需要。如今的国际危机大多发生在非洲、中东、拉美,却由西方主导的安理会在“讨论解决方案”。这就像一个不懂医术的人坐在手术台上指挥医生,注定治不好病。
现在,改革方向明确了,但真正的难点在于执行。比如“限制否决权”,听上去是公平的倡议,实际上触动的是五常的根基。自愿放弃是几乎不可能的,尤其是在美国滥用否决权的现状下,更显得讽刺。
以巴冲突是最典型的例子。去年以来,全球多数国家呼吁停火,美国却连续否决多项相关决议,理由是要保护以色列的安全。结果是平民的死亡数字不断攀升,安理会陷入集体失语。人们眼看联合国沦为舞台背景,真正发声的成了国际舆论和人道组织。
这正是为什么中国的立场得到越来越多国家认同。因为中国提出的方案,不是替谁说话,而是要让全球南方拥有自己的声音。过去十年,中国推动金砖机制扩容、加强南南合作、支持非盟进入G20,目的都很一致:让世界的“沉默多数”能真正影响决策。
与之相反,美国、英国、法国的态度依旧保守。它们一方面高喊“国际规则”,一方面却把规则当成自我保护的外壳。当规则对自己有利时,它们宣扬“秩序”;当规则阻碍行动时,就绕开它、撕毁它、重写它。这样的双标,让联合国一次次陷入被动,也让“国际法”三个字变得苍白。
这次的八十周年会议,其实是一组对照。中国谈改革,谈共识;西方谈程序,谈历史。前者在向未来看,后者在守护旧的权力。谁更代表时代方向,答案已经很清楚。
安理会改革现在不再是空谈,而是关乎联合国能否继续存在的生死问题。如果继续按原样运行,它很可能被边缘化。如今各类新机制正崛起: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东盟合作框架……这些平台更灵活、更平等、更高效。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绕过联合国解决问题,而不是依赖它。再不改革,联合国就会被现实淘汰。
中国的态度表达的是一种善意。推动改革,不是为了拆掉联合国,而是为了救它。王毅外长那句话的分量就在于,这不是批评,而是警钟。八十岁的联合国,必须正视衰老,不然终有一天,它会在沉默中退出国际舞台。
这场关于安理会改革的讨论,本质上是世界权力的再分配。谁主导、谁发声、谁决定方向,正在发生变化。历史的重心正在从西方回到更广阔的全球,中国正是其中的关键推动者。它没有靠喊口号,也没有靠军事实力,而是用一种建设性的姿态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可以更公平。一个以西方为核心的秩序,正在逐渐让位给一个多极、平衡的新体系。
安理会八十岁了,却像一个固执的老人,依旧守着过去的荣光不肯放手。可世界的列车早就开出了老的轨道。中国的声音,不是打碎过去,而是提醒这位老人:要走下去,就得先学会改变。联合国再不开窗透气,迟早会被自己的历史呛到。美西方再不松手,未来的世界就会自己动手改写规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