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高市早苗刚刚上台没几天,俄罗斯直接送上一份“大礼”,俄空军2架图-95MS战略核轰直接迫近日本附近空域,日本空军紧急出动F-15J/DJ战斗机应对,好在双方只是进行了互相试探,并未真刀真枪干起来。
也就在双方交锋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对外宣称:由于日本前几届政府的不友好举动,俄罗斯和日本之间的双边合作已降至零。那么,俄日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会如此的针锋相对?
![]()
标尺下的军事失衡
图-95MS的航迹,从来都不是随意的涂鸦,而是一把越发精准的“标尺”。俄罗斯正在用它,一寸寸地丈量日本的防空底线,以及自身的战略决心。这把尺子的刻度,肉眼可见地在变。
最初的例行飞行,可能只有几个小时。现在呢?动辄超过10小时,甚至有记录显示长达14小时的持续压迫。飞行路线也愈发刁钻,从过去相对温和的绕飞,演变成了今天直插日本海中央,紧贴着日本防空识别圈的边缘游走。
![]()
这还不算完,苏-35S和苏-30SM战斗机全程护航,摆出了实战的架势。更具挑衅性的是,俄方在巡航中模拟发射了KH-101远程巡航导弹,甚至毫不掩饰地将日本的军事基地,设定为预设的打击目标。这一切,都在传递一个冰冷的信息:“存在即威慑”。
用这把“标尺”去度量日本,得到的结果是令人焦虑的。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战斗机紧急升空拦截,双方战机最近时相距不足100米,这种刀尖上的舞蹈,几乎每月都在上演。
![]()
高强度的应对,正在榨干日本的防卫资源。航空自卫队那支由不足160架F-15J组成的老迈机队,面临着飞行员和机械的双重疲劳。每一次升空,都是对后勤和人员极限的挑战。
尽管日本拼命为F-15J升级相控阵雷达和更先进的AIM-120C7导弹,试图在技术上挽回颜面,但在俄罗斯常态化的“消耗战”面前,数量上的劣势是无法回避的硬伤。
俄罗斯人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的轰炸机编队,开始沿着日本东海岸向南延伸,将本州东侧的大片区域纳入巡航范围。这无疑是在探测日本防卫体系的空档与弱点,进一步加剧了东京的战略焦虑。
![]()
零合作的政治道具
在图-95MS的巨大轰鸣声之外,克里姆林宫的“合作归零”声明,更像是一个精心打造的政治道具。它并非宣告关系的终结,而是一种极限施压的策略,服务于更深层的博弈。
佩斯科夫的声明,实际上是为俄方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完美的注脚。你看,不是我们想来,而是你们的“不友好”逼得我们不得不来。这种叙事,巧妙地将所有责任都推给了日本。
![]()
这场政治秀的真正核心,是那个困扰双方几十年的领土问题。俄前总统梅德韦杰夫早已把话说死: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不存在任何谈判空间。图-95MS的每一次巡航,都是在用钢铁和烈火,为这句话进行“强制提醒”。
当然,僵局的形成,责任也不全在俄方。日本新任女首相高市早苗主导下的政府,立场同样强硬。自2022年起,日本在《外交蓝皮书》中首次使用了“被非法占领”这一刺激性极强的措辞来定义北方四岛。
![]()
这一举动,彻底撕毁了过去双方仅存的模糊共识,直接导致和平条约谈判的大门被彻底焊死。可以说,正是东京的这种决绝,为莫斯科的“归零”论提供了最充足的口实。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已经不打算在双边框架内解决问题,他们将对日施压,融入了更大的地缘政治棋局。通过强化与中国的联合战略巡航,加强与朝鲜的武器技术合作,俄方正在日本周边编织一张越来越紧密的战略包围网。
这让俄日关系不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事,而是被卷入了中美博弈和整个印太战略对抗的大漩涡中,变得愈发复杂难解。
![]()
打不断的隐秘连接
然而,最吊诡的地方就在于,当军事对峙和政治口水战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双方的经济联系,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克里姆林宫的“归零”论,在这里遭遇了现实的尴尬。
在能源领域,这种“例外”表现得最为明显。日本虽然加入了对俄制裁的行列,冻结了大量俄罗斯个人和实体的资产,并禁止高技术出口,但在要害的能源问题上,却显得异常务实。
![]()
日本的三井和三菱两大财团,至今仍然持有“萨哈林-2”天然气项目的股份。对比欧洲各国动辄超过40%的俄气进口降幅,日本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仅下降了7%左右。这个数字,无声地诉说着日本在能源安全上无法与俄罗斯“一刀切”的现实。
如果说能源合作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需要,那么民间的贸易则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脉动。一个令人玩味的现象是,尽管制裁层层加码,但根据俄罗斯远东海关的数据,日本对俄的二手车出口额,竟然不降反增,逆势上扬。
![]()
这说明,在官方划定的红线之外,存在着一条无法被政治禁令完全切断的平行贸易渠道。这条渠道,既满足了俄罗斯市场的刚需,也让日本相关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政冷经未断”的矛盾现象,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战略轰炸机飞得再近,也换不来日本缺少的能源。而再严厉的政治制裁,也无法彻底消灭地理邻国之间根深蒂固的经济需求。
这根隐秘的经济纽带,就像是惊涛骇浪中的压舱石,虽然无法让大船平稳航行,却也限定了双方对抗的下限,使得“彻底翻脸”始终是一个难以兑现的政治口号。
![]()
回过头看,图-95MS的轰鸣声与克里姆林宫的“归零”声明,共同塑造了俄日关系的一种新常态。这种常态,充满了尖锐的对立和奇特的共存,让人难以用简单的逻辑去理解。
军事上,这是一场用轰炸机航迹作为“标尺”的精准对峙与消耗。政治上,这是一出以“零合作”为“道具”的僵持大戏。而在经济上,又保留着能源与民间贸易这种无法忽视的“例外”连接。
对于日本社会而言,作为唯一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民众对于战略轰炸机这种终极威慑符号的反应异常敏感。政府一边发布“台湾有事”的疏散计划,一边却难以应对家门口的常态化威胁,这无疑加剧了公众对国家防御能力和“无核三原则”的普遍质疑。
![]()
结语
飞机终将掉头返航,发动机的轰鸣也会消失在天际。但无法改变的是,俄罗斯和日本永远是搬不走的邻居。这条在对抗、僵持与隐秘连接中划出的关系“最低线”,既是摩擦与冲突的前沿,或许,也孕育着下一次务实互动的起点。
毕竟,在国际政治的冰冷现实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财联社2025-10-24《俄空天军图-95MS战略轰炸机在日本完成例行巡航》
中国新闻网2025-10-25《佩斯科夫:俄日合作已降至零》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