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陈先生体检时总胆固醇超标3倍,血管已出现斑块。他纳闷自己从不吃肥肉,追问才知:每天一杯全糖奶茶、久坐10小时,还常熬夜吃盐焗坚果“养生”,这些习惯正是升脂元凶。
![]()
别再被误导!4个血脂误区,很多人踩了还不知道
血脂异常的高发,和大家对它的认知误区有很大关系。以下4个误区,90%的人都中招过,必须及时纠正。
误区一:只有吃肥肉才会高血脂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很多人从不碰五花肉、猪蹄,却依然血脂超标。其实除了动物脂肪,精制糖、反式脂肪酸、过量的植物油,升脂速度比肥肉还快。
比如奶茶里的果葡糖浆,会直接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蛋糕里的人造奶油含反式脂肪酸,会升高“坏胆固醇”。所以别再只盯着肥肉,高糖、高油的加工食品更要警惕。
![]()
误区二: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不少瘦人觉得“高血脂是胖子的专利”,体检时根本不查血脂,直到出现头晕、胸闷才发现问题。其实血脂高低和体重没有绝对关系,和脂肪分布、代谢能力更相关。
还有些瘦人久坐不动、熬夜酗酒,一样会让血脂飙升,还有些瘦人天生代谢异常,肝脏合成胆固醇过多
误区三:血脂高没症状就不用管
血脂高是典型的“沉默杀手”,早期几乎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头晕、胸痛、肢体麻木时,血管已经堵了一半以上,等到心梗发作就晚了。
血脂异常的危害不在于“有没有症状”,而在于它对血管的慢性损伤。哪怕没有感觉,只要血脂超标,就需要干预,否则斑块会越积越多。
![]()
误区四:降血脂全靠吃药,饮食运动没用
有些患者查出高血脂后,只依赖药物,依然胡吃海喝、久坐不动,导致血脂控制不佳。其实药物只是“辅助手段”,生活方式调整才是降血脂的基础。
对于轻度血脂异常,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恢复正常;即使需要吃药,配合健康习惯也能减少药量、降低副作用。反之,不调整习惯,再好的药也难控好血脂。
![]()
警惕!5个不起眼的习惯,悄悄让血脂飙升
1、每天一杯甜饮料,比吃肥肉还伤血管
很多人用奶茶、可乐、果味饮料代替水,觉得“比白开水好喝”,却不知这些饮料里的“添加糖”是升脂元凶。尤其是果葡糖浆,进入人体后会直接被肝脏吸收,快速转化为甘油三酯。长期喝甜饮料,会让甘油三酯水平急剧升高,加速血管斑块形成。
更可怕的是“隐形糖”,比如蜂蜜、果脯、速食汤料、沙拉酱里都藏着大量糖分,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吃多了。建议大家把甜饮料换成白开水、无糖茶或柠檬水,购买食品时看配料表,“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等成分排在前三位的,尽量别买。
![]()
2、久坐不动,脂肪堆积在血管里
现在很多人上班坐8小时,下班躺沙发,一天下来活动量不足10分钟。久坐会让身体代谢速度减慢,脂肪燃烧效率降低,多余的脂肪无法消耗,就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堆积在血管壁上。同时,久坐还会让下肢血液循环变差,血液黏稠度增加,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
3、过量吃“养生坚果”,热量超标反升脂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确实对心血管有益,但很多人走进了“多吃更健康”的误区,每天抓一把又一把地吃,还偏爱盐焗、糖衣口味。
坚果的热量非常高,吃多了,多余热量会转化为甘油三酯,反而让血脂升高。盐焗、糖衣坚果还会增加钠和糖的摄入,加重血管负担。
![]()
4、熬夜修仙,内分泌紊乱致脂代谢失衡
“凌晨1点睡,早上7点起”是很多人的常态,却不知熬夜会直接打乱脂代谢。人体在睡眠时,内分泌系统会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代谢,其中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分解。
熬夜会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脂肪分解效率降低,同时促进肝脏合成胆固醇,导致“坏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超标。长期熬夜还会让身体处于应激状态,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
![]()
5、每天喝二两酒,肝脏合成脂肪加速
很多人觉得“少量喝酒能软化血管”,却不知酒精是升脂的“加速器”。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过程中会抑制脂肪酸的分解,同时促进肝脏合成甘油三酯。
长期饮酒会导致甘油三酯水平急剧升高,引发酒精性脂肪肝,还会损伤血管内皮,让血脂更容易堆积成斑块。
从医学角度讲,没有“安全的饮酒量”,最好的做法是戒酒。如果实在无法避免,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且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
![]()
科学降血脂,“吃动结合”3个黄金法则,医生亲测有效
降血脂不是“不吃不喝”,而是“科学吃、合理动”。结合临床经验,以下3个黄金法则,能帮你安全、高效地降低血脂,大家可以照着做。
法则一:饮食调整,吃对食物比“节食”更重要
降血脂的核心是“减少坏脂肪,增加好营养”。首先要减少高糖、高油、高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比如甜饮料、油炸食品、蛋糕、人造奶油;
其次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比如燕麦、芹菜、菠菜、苹果等,膳食纤维能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促进其排出;
最后要适量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比如深海鱼、亚麻籽,Omega-3能降低甘油三酯,保护血管。
![]()
法则二:规律运动,选对强度比“猛练”更有效
运动能提高身体代谢率,促进脂肪燃烧,还能升高“好胆固醇”,帮助清除血管内的“坏胆固醇”。但要注意,不是“运动强度越大越好”,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效果最好,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
建议大家每天运动30分钟,每周运动5-6次,运动时保持心率在“(220-年龄)×(60%-70%)”的范围,比如50岁的人,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02-119次/分钟即可。久坐的人可以从“碎片化运动”开始,比如上下班提前1站下车走路,午休时爬楼梯,慢慢养成运动习惯。
![]()
法则三:定期监测,掌握血脂变化比“盲目干预”更重要
很多人降血脂全凭“感觉”,不知道自己的血脂变化情况,这样很容易走弯路。建议大家定期查血脂四项,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健康人群每年查1次即可;高血脂高危人群,比如肥胖、糖尿病、有家族史者。每3-6个月查1次;正在降血脂的患者,每3个月查1次,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通过饮食和运动调整3-6个月后,血脂仍未达标,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要因为“怕吃药”而拒绝治疗。药物能快速控制血脂,避免血管进一步损伤,同时配合生活方式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
别再觉得“血脂高离自己很远”,现在很多年轻人因为熬夜、喝甜饮料、久坐,也开始出现血脂异常;也别再被“吃肥肉才会高血脂”的误区误导,那些不起眼的小习惯,才是最该警惕的“升脂元凶”。
希望大家都能记住这句话,从今天开始调整生活习惯,远离高血脂,守护好自己的血管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