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史月 记者 梅书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不仅会让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还会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大升高。你知道吗?有些糖尿病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生活里一些不起眼的日常行为,可能是血糖升高的“隐形推手”。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介绍,以下5个习惯,很多人每天都在做,却在不知不觉中加重了胰岛负担。
精制碳水会导致血糖骤升。白粥、馒头等精制主食缺乏膳食纤维,会快速分解为葡萄糖使血糖短时间内飙升;这类食物饱腹感比较弱,还容易因过量进食进一步加剧血糖波动。
红肉过量,胰岛素变迟钝。牛肉、猪肉等红肉中的饱和脂肪,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每天多吃一份红肉,糖尿病风险可能上升24%,过量摄入会让血糖的“调控开关”逐渐失灵。
晚餐延后,糖代谢失控。如果晚餐拖到21点后才吃,会让血糖调节能力变弱——研究显示,睡前1小时进食会使血糖升高8.3%,而睡前4小时内停止进食,能减少血糖波动。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妇,医生建议在临睡前一小时适当进餐,防止夜间血糖过低导致清晨空腹血糖升高,餐食量八成饱即可。
久坐不动,糖消耗停滞。长时间静坐时,肌肉对葡萄糖的消耗几乎为零,血液中的糖分只能依赖胰岛素“强制运输”,久而久之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会变迟钝,形成胰岛素抵抗,让血糖难以稳定。
睡眠留灯,节律紊乱。夜间开小夜灯或开电视入睡,会打乱昼夜规律,干扰糖分吸收与胰岛素的正常释放,同时影响睡眠激素分泌,让血糖代谢失去平衡,长期如此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稳住血糖三妙招:
首先优化饮食选择,多选用全谷物替代部分精制主食,用豆制品、坚果替换部分红肉,进餐时先吃蔬菜再吃主食。
调整生活节奏,睡眠时拉好窗帘保持黑暗,晚餐尽量在19点前结束,每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
做好日常监测,建议健康人群40岁后每年测1次空腹血糖,血糖偏高者每半年监测1次餐后血糖,同时关注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