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TV今日说法
“他说话
哭的那个声音
跟我孙子是一模一样的”
闯祸的“孙子”
2025年4月28日下午,湖北黄石,70多岁的丁女士突然接到孙子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孙子哭着说,他在学校打伤了同学,对方伤势严重,头部缝了12针,同学家长让他拿出4万元私了,否则就要报警。
听到孙子的哭声,丁女士很是着急。因为担心孙子被公安机关处理,她一口答应了下来。不过,家里只有两万元现金,丁女士让孙子再去问下对方是否同意降低赔偿金额。
![]()
几分钟后,孙子回复说同学家长同意了两万元的数额。过一会儿,同学家长会让人到小区门口取钱。
在小区门口,丁女士把两万元交到一名男子手里。钱给了,丁女士也踏实了。可回到家后,丁女士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孙子一向乖巧懂事,不太可能会与人发生冲突。于是第二天上午,丁女士的老伴来到孙子就读的学校,一问孙子,就发现他们被骗了。
![]()
丁女士立即到公安机关报案,民警调查后认为,电话里的声音,很可能是骗子模仿丁女士孙子而精心制作的假声音。
就在警方调查案件的过程中,辖区内又有一名老人遭遇类似骗局,她也接到了“孙子”打来的电话,同样被骗走了两万元。
![]()
用AI冒充孙子的骗子
接连收到两起手法高度相似的报警,警方对案件特点进行了分析。办案民警判断,诈骗分子极有可能运用了AI换声技术。
![]()
据了解,目前AI换脸与换声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难免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被害人亲属的语音片段,利用AI语音合成技术复制其声音,模拟出高度相似的声线甚至语气。
在一些案件中,不法分子除了模仿声音,还会借助AI换脸技术,在实时视频通话中将面部替换为被害人亲属的面孔,从而实现音画同步的伪装,极具欺骗性。
![]()
上门取现的嫌疑人
警方将两起案件并案调查。通过调取并比对两处案发现场的公共视频,民警发现,这两起案件不仅发生在同一天,取钱的也是同一名犯罪嫌疑人。
很快,警方抓获了上门取钱的犯罪嫌疑人吴某。据吴某交代,2025年4月,一个朋友介绍给他这份“高薪工作”,只需“取钱”,每天就能获得至少1500元报酬。
4月28日这天,吴某根据上线指令到5个不同地点收取现金,其中3次得手共骗得6万元,获利1700元。吴某说,他听从指示把钱放到了偏僻地点,至于后续钱被谁拿走了,他不清楚。
![]()
吴某到案后,为争取从宽处理,凑齐了6万元资金,全额退赔给3名被骗老人。而关于吴某的上线,警方追查得知诈骗团伙隐藏在境外,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目前,检察院以被告人吴某犯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普法时间
![]()
Q:诈骗团伙利用新型技术实施诈骗,别说老年人,很多年轻人对这些技术手段可能都不太了解,该怎样防范?
A:AI类型的诈骗并不可怕,过程会露出很多破绽。如果我们仔细辨别,应该能揭穿诈骗谎言。
一方面,AI语音与真实声音在语调、语速、方言等方面存在区别。另一方面,编造紧急情况,让老年人不跟亲人取得联系,都是诈骗分子常用的伎俩。老年人在遇到紧急情况,特别是要处置个人的财产、物品时,要对消息真伪进行辨别,可以用常用联系方式跟家人联络,还可以用家庭的密语、暗语,比如说谁最喜欢吃什么菜,或者是家里最近发生的重要事情跟对方核实。
现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朋友越来越多,但是老年朋友在非法信息、非法应用程序的甄别上经验不足,家人要多给予关心,帮助老人去查看,防止老年人的信息、家庭成员的信息泄露之后被犯罪分子利用。
案件来源|《今日说法》守护“银发族”特别策划《“孙子”来电》
记者 | 李进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