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俄罗斯刚试射成功的“海燕”核导弹,确切说,是“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报告,“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在10月21日成功完成了试验,导弹飞行了约1.4万千米,空中滞留约15个小时:挪威情报证实这次试射是在新地岛附近。
![]()
俄罗斯政府没有透露更多信息,但很显然,“海燕”就是克里姆林宫一直在宣称的新型战略核武器,不过,在格拉西莫夫报告“海燕”成功完成试验后,似乎并未起到克里姆林宫预料中的威慑效果,反而引发了多方质疑,原因出自多个方面,其中既包括克里姆林宫的类似举动过于频繁导致威慑效果下降,也包括专业人士对“海燕”的不看好,尤其是其可靠性。
“海燕”的最大威慑对象,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俄罗斯宣布成功试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发表了评论,“我认为普京不应该谈论这个,他应该结束战争。这场原本应该持续一周的战争即将进入第四年,这才是他应该关注的——而不是试射导弹。”
![]()
特朗普还强调有一艘美国核潜艇正在俄罗斯海岸附近,“不需要飞行8000英里,他们不跟我们玩游戏,我们也不跟他们玩游戏。”
![]()
这里说点题外话,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北约军舰监视那艘出故障的俄罗斯“基洛”级常规潜艇“新罗西斯克”号,也提到开战前皇家海军全力搜索一艘靠近英国海岸的俄罗斯核潜艇失败,当时,有支持“特别军事行动”的读者留言,嘲笑北约全体出动都找不到俄罗斯潜艇。
关于潜艇的活动都属于各国机密,尤其是战略核潜艇,对其中的信息,我了解很有限,但根据我看到的情况,就是北约不时会发现靠近的俄罗斯潜艇,并出动反潜兵力搜索、监视,甚至发起模拟攻击,但却没看到俄罗斯反潜兵力也对可能靠近俄罗斯海岸的北约潜艇这么做。
说直白点,所有人都知道至少有一艘美国战略核潜艇在俄罗斯海岸附近徘徊,特朗普之前就宣布了这一点,但没有看到任何公开报道显示俄罗斯海军在展开有效反潜行动:俄罗斯海军极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艘美国战略核潜艇的位置。
![]()
北约和俄罗斯在潜艇以及反潜领域的较量,孰高孰低,其实,即便是“特别军事行动”支持者们也清楚。
继续说,在俄罗斯政府宣布“海燕”成功试射后,西方媒体的报道很不友好,强调其高昂的成本和未经验证的危险技术,《卫报》、《纽约时报》和CNN等纷纷将其称之为“飞行的微型切尔诺贝利”,核动力巡航导弹理论上射程是无限的,可以在空中滞留数日,但其可靠性和飞行中释放的放射性物质令人担忧。
![]()
军事专家安东·什韦茨则表示,“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是“冷战时代的愚蠢产物”,俄罗斯根本不会发射这种导弹。
公开报道显示,俄罗斯至少试射了15次“海燕”,上一次是在2023年,普京当时宣称试射成功,但在这15次试验中,仅有两次部分成功,其中2019年在北德文斯克附近尼奥诺克萨村附近一个训练场试射时发生了爆炸,引发灾难性事故,5名科学家当场死亡,2名科学家随后死于急性放射性疾病,包括整个训练场在内的几百平方千米土地被辐射污染,爆炸产生的放射性云团向俄罗斯境内移动,俄罗斯政府当时关闭了全国范围内的空气监测系统。
美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热衷于研制核动力巡航导弹,其理论上的无限飞行距离很有吸引力,但很快就放弃了,原因不仅仅在于过热等导致的技术问题,更多还是对其可靠性的担忧。
![]()
核动力巡航导弹本身就是一个飞行的微型核反应堆,不管是被击落还是坠毁,都会造成严重的核污染问题,发射核动力巡航导弹跟使用核武器没什么区别,在政治上会引发同样的后果,相比常规巡航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根本不实用,也就是专家所说的,俄罗斯根本不会发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
事实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尽管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向普京报告“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试验成功,但俄军本身却没有像克宫一样大肆渲染“海燕”的威慑力,考虑到美俄两军依然存在沟通,俄军很可能已经与美军讨论了“海燕”,并对“海燕”的实际威慑效力心知肚明,同样,西方也没对这款俄罗斯战略“大杀器”的试射成功有什么过度反应,至少是没有让克里姆林宫感到满意的反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