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做个核磁共振检查,得花好几千块钱,很多普通老百姓咬牙才舍得去,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国产设备一出来,价格直线往下掉,医院采购热情高涨,订单量直接翻倍,不光省了钱,还让高端医疗技术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国家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发力多年,终于打破了国外垄断。
![]()
国产设备订单激增现象
国产核磁共振设备订单增长速度惊人,从2022年开始就显现出强劲势头。那时,北京一些大型医院开始转向国产3.0T型号,采购价在293万元左右,比进口货低了不少。2023年,3.0T设备中标价进一步降到260万元,全国范围内县级医院也加入采购行列。
2024年,联影uMR880型号以1756万元中标多台设备,带动整体销量上扬。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招中标市场规模同比增长94.37%,其中磁共振部分贡献不小。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从零起步,快速攀升到40%,进口设备份额从90%跌到不到一半。东软医疗和联影医疗等企业订单量比前一年增长100%,基层医疗机构首次大规模引入这类设备。
![]()
医院采购成本降低后,检查费用随之下降到300元左右,患者负担减轻,检查频率自然增加。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MRI销量整体增长33%,国产份额占据主导。国际厂商面对压力,不得不调整策略,但降价空间有限。
国内供应链优势发挥作用,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推高订单量。政府集采政策支持下,设备普及加速,医院运营灵活性增强。资金节省用于其他医疗项目,整体服务水平提升。
![]()
价格下降技术突破原因
价格大幅下降源于多年技术攻关,从2011年起,国内科研团队就投入大量精力研发核磁共振设备。联影医疗组建千人团队,重点解决信号采集和图像重建难题。东软医疗在冷却系统上取得进展,确保设备稳定运行。2015年,联影推出uMR770型号,实现国产3.0T,扫描时间缩短到20分钟。2021年,5.0T uMR Jupiter问世,提升图像分辨率。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0%,供应链转向国内,降低生产成本。
![]()
2023年,东软NeuMR Universal下线,操作界面简化,适合基层使用。超导材料研发难关被攻克,脉冲发射接收技术掌握,计算机成像质量提升。自主知识产权避免高额费用,政府政策支持和补贴进一步压低成本。
进口设备过去售价3000万元,维护液氮费用一次60万元,现在国产价位在260万元,检查费降到百元级别。快速成像技术应用,即使患者轻微移动也能获得清晰图像。设备性能不输国际水平,在某些方面还更优。制造业规模化优势显现,生产效率提高。
![]()
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厂商垄断地位动摇。医院维护成本降低几倍,日常运营更高效。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健康检查更普及。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下,这些突破直接转化为价格优势。产业链完整性增强,上游材料供应稳定。下游应用扩展到更多领域。政策导向明确,鼓励国产设备优先采购。科研投入持续增加,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价格革命让高端医疗不再是奢侈品,真正服务于大众健康。
市场格局调整明显,国产设备普及后,进口份额下滑,西门子追加10亿元投资中国市场,飞利浦修改定价策略。全球医疗资源更均衡,发展中国家受益于低价设备。国内医院节省采购资金,用于升级其他设施。患者排队时间缩短,就医体验改善。
2025年,国产份额预计继续上升,出口扩展到欧洲。国际反应强烈,厂商面临竞争压力,市场份额迅速下降。
![]()
全球市场重新洗牌,国产设备占据一席之地。国际厂商成本结构固化,难以跟进降价。国产技术迭代迅速,新算法优化扫描速度。
![]()
市场占有率从20%升到40%,增长势头强劲。市场竞争促进进步,患者最终获益。
国产核磁共振设备从价格高不可攀到如今的白菜价,让老百姓看病更省心。订单暴涨的背后,是自主创新的硬实力在支撑。国际市场感受到压力,谁还去买那些天价货?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