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指明方向。这份重要文件特别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而文旅产业被赋予“连接文化传承与经济动能、贯通乡村振兴与城市提质”的双重使命。
![]()
一、“十五五”规划:关键时期的战略布局。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然而,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等。在此基础上,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文旅产业:城乡融合的核心纽带。
《建议》为文旅发展锚定了清晰坐标,使其成为连接城乡发展的核心纽带。
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文旅产业被要求深度融入乡村肌理——既要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也要联动农业生产场景,打造“农文旅”融合业态。
在“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文旅需参与城市功能升级——从历史街区保护、城市文化IP打造,到城市群文旅联动,推动城市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
![]()
△晟景文旅服务案例:白玉县河坡手造城
三、文旅深耕乡村:从“颜值”到“价值”的升级。
《建议》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文旅产业可从三方面发力:
1、活化文化资源,打造乡村“辨识度”
依托乡村非遗、古村古建、民俗节庆等资源,开发“在地化”文旅产品——如江西婺源的徽派古村研学游、重庆彭水的苗族文化体验项目,让乡村文化从“沉睡”到“活现”。
2、联动农业生产,构建“文旅+农业”产业链
结合《建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要求,推动文旅与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结合。例如打造“采摘园+民宿+农产品电商”综合体,延伸乡村产业价值链条。
3、完善乡村配套,夯实文旅“承载力”
对照《建议》“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补齐乡村文旅基础设施短板——如升级乡村道路、优化民宿服务标准,让乡村既能“留客”,又能“留心”。
四、文旅赋能城市:新型城镇化的“文化提质”。
《建议》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文旅可从两大维度助力城市升级:
1、城市更新中保留“文化根脉”
避免“千城一面”,在旧城改造、新城建设中嵌入文化元素——如北京首钢园的工业遗址文旅改造、渠县賨人里的历史街区活化,既盘活存量空间,又让城市历史文化“可见、可感、可体验”。
2、城市群联动中打造“文旅共同体”
依托《建议》“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叠加效应”,推动城市群内文旅资源整合。例如长三角的“高铁旅游专线”串联核心景点,实现“一票通玩、一码通行”。
![]()
△晟景文旅服务案例:渠县賨人里特色街区
五、文旅自身升级:科技与绿色双轮驱动。
《建议》强调“以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全面绿色转型”,文旅产业需主动拥抱变革:
1、科技赋能,提升文旅“体验感”
运用AI、VR、数字孪生等技术,开发沉浸式文旅产品——如故宫的数字文物展、敦煌的VR洞窟体验,让文旅从“观光”向“深度体验”升级。
2、绿色转型,践行“美丽中国”理念
对照《建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文旅场景低碳化——如推广新能源旅游大巴、打造零废弃景区,让文旅成为“绿色生活方式”的传播者。
晟景结语:凝聚力量,共创未来
文旅产业作为连接城乡、贯通文化传承与经济动能的重要纽带,在“十五五”时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旅产业必将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