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在北京城的中心,一条长达7.8公里的中轴线,如同大地的脊梁,撑起了整座古都的魂魄。而坐落于这条中轴线核心地段的故宫,以其磅礴气势,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故宫博物院成立百年之际,让我们跟着《人居北京:一脉中轴伴水行》,读懂故宫里藏着的东方文化密码。
![]()
故宫处于中轴线中央段落,这一段中轴线上的建筑等级最高,体量最大,控制着全城的构图。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据着北京历史城区 1.12平方千米的中心地区,也影响着北京老城的空间形态。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它既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人类文化史上以物质形式表现精神语言的典型代表;既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艺术结晶,也是人类文化的代表性见证;既是物质存在,也是精神存在。作为物质存在,故宫凝聚着中国工匠的创造智慧;作为精神存在,故宫积淀着中国哲学的伟大力量。
故宫作为15~20世纪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官式建筑的最高成就,更以其布局规整、建筑群的恢宏壮丽,被国际社会认定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象征载体。故宫的总体设计是以中轴线统领着整个宫殿对称、严谨、完整、有序的格局,构成了一幅有主有次、有起有伏、壮丽和谐、气势磅礴的三维空间精彩画卷。在故宫内,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着西六宫和东六宫、延春阁和符望阁、武英殿和文华殿、西华门和东华门。
![]()
鸟瞰故宫三大殿
历史上的紫禁城,按照皇家的各种功能需求与礼仪制度,形成了不同的功能片区与围合的院落单元,几乎包含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中宫、殿、楼、阁、堂、亭、台、轩、斋、馆、门、廊等全部类型与相关营造技艺。更为难得的是,故宫古建筑群完整地保存了紫禁城在使用时期的朝政礼仪、办公、教育、起居、祭祀、宗教、园林、戏台、库房、药房,以及服务与值房等所有的建筑功能类型。
首先,“中”是紫禁城设计与建设的法宝。中华传统文化对“中”的概念特别重视。《吕氏春秋·慎势》曰:“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一般认为,这一思想与传统对中轴线的刻意追求有着密切关联。北京城居天下之中,皇城居京城之中,宫城又居皇城之中,而宫城又以中轴线为“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认为天帝居住在上天紫微星垣中的紫微宫,有万间之多。因而就有了紫禁城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房屋的传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把自己称为“天子”,把皇宫视为天下中心,所谓“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北京中轴线作为北京老城的核心,蕴含着元、明、清封建都城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独特匠心,代表着中国文化“以中为尊”的价值观。对称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法则,古人认为对称形态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感。因此,在城市营造时出于尊崇,往往将地位最高的建筑放在正中,其他建筑环绕在两侧。中国古代城市大多有清晰的南北轴线、规整的对称格局,体现“中正”之美。在古人的概念中,既考虑以“中”为核心,又考虑到公平、公允的“和”,形成“中和”理念。这些理念对当代和后代社会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其次,“和”也是紫禁城设计与建设的法宝。紫禁城的前朝中轴线上屹立着三座大殿,亦称前三殿,是紫禁城外朝的中心建筑,也是紫禁城内的主体建筑,南北依次坐落在“土”字形前出丹陛台的三台之上。明永乐年间三大殿的名称分别为“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明嘉靖年间更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清顺治年间又改称“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此后,三大殿名称沿用至今。三大殿名称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提升了三大殿的思想境界,把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和”精神体现了出来,既揭示了自然规律即天道,又明确了治国思想: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大同理想。
![]()
故宫太和殿
中国古代哲人以“太和”为“和”的最高境界。“太和”来自《周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物咸宁。”意思是说,大自然运行变化的规律,使宇宙自然中万物各自形成其品德属性,又保全了阴阳会合冲和的元气,以有利于守持正固。“大和”,亦写作太和。“大”也读作太,与太是通用字。“保合大和”为保持四时风调雨顺、寒暑适宜的自然景象。“保”即保持,“合”为犹成。《周易本义》释“大和”为“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即万物的“太和元气”为四时之气皆极谐,故“太和”就是宇宙的最佳和谐状态。
源远流长的中国“和”文化在秦代之后从两汉经学、魏晋玄学,中经唐代佛学、宋明理学,再到近代思想的反思和革新,绵延不断。“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所塑造的文化心理、思维取向与行为方式,深深烙印在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以“和”为核心价值的和文化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中国文化认为和谐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因此古代常以“和”与“谐”来描绘美好的社会。例如,历史文献中的“政通人和”“太平盛世”等,也是对治理有方、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称誉。
“天人合一”的信仰,不失中国传统哲学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故宫太和殿是三大殿的正殿,规格最高,体量最大,是皇帝举行大朝典礼之所,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逢登极、亲政、大朝会筵宴、命将出师等,均在此举行。“太和”与“保和”是讲宇宙生成万物及万物和谐相处的条件与环境;“中和”则是讲人性的修养,是情绪的原始状态。保持内心的中和,就可以臻至大道。所谓大道,就是回归于太和之气上,达到至善;只有这样,才能赞助天地,化育万物。
此外,紫禁城的文化空间表现出大面积背景下的秩序与和谐。紫禁城内还有很多带“和”字的宫、殿、门、轩,例如,元和殿、体和殿、永和宫、同和殿、颐和轩、协和门、熙和门、延和门、景和门、咸和左门、咸和右门、履和门、永和门、蹈和门等。紫禁城建筑物众多的匾额和联匾中,也有不少体现“和”文化的内容,例如,养心殿的“中正仁和”、颐和轩的“太和充满”、军机处的“一团和气”、乐寿堂的“与和气游”、慈宁宫的“嘉承天和”、体顺堂的“含和履中”等。
——文字摘自《人居北京:一脉中轴伴水行》
站在故宫百年的时间节点回望,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建筑的轴线,更是文化的轴线、精神的轴线。当我们漫步在中轴线的核心位置——故宫时,我们踏着的不仅是青石板路,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程。这条轴线,将继续延伸,通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编辑|王蕾雅
复审|李 鹏
终审|张弋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