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过去很久,但29年前刚到温州时,飞霞桥车库一名老伯和另外两名好心人给我40元钱的事情,仍不时出现在我脑海中。”
近日,叶根友再次回到温州后,第一时间去了市区飞霞桥。从2011年起,他每年总有几次来到这里,想要找到当年帮助过他的三位好心人。
叶根友,1977年1月出生,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人,叶根友字体系列创始人,其独创的叶根友书法字体受到电脑用户的好评。
![]()
29年前40元给了他前行的希望
想找到三位好心人当面说谢谢
故事要回溯到1996年,叶根友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来到了温州。那一年,他19岁。
在来温州的车上,叶根友身上仅剩的200元钱被小偷摸走了。到温州后,身无分文的他只能选择在街头流浪。
“1996年4月16日傍晚,我现在还记着那个时间。当时,我流浪到温州市区飞霞桥附近,因为身无分文,已经饿了好几顿,肚子一直咕咕叫着。想着自己的遭遇,我蹲在飞霞桥地下车库(当时为自行车车库)外,忍不住就哭了起来,这引起了路人的围观。”叶根友回忆道。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认为他是骗子。这时,一位50来岁的车库管理员老伯上前和他搭话,叶根友跟这位老伯讲了自己的遭遇后,老伯便从口袋里掏出20元。围观的一些人劝老伯不要受骗,可老伯最后推开众人的手,执意把钱递给了叶根友。
叶根友说,除了老伯给的20元钱外,还有一男一女分别给了他10元。这两位好心人的相貌他至今记得:男士大约25岁,平头,眼睛大,身材瘦小;女士约30岁,短发,穿着较时髦。“当时,他们还跟我说了许多鼓励我的话……”
当初遇见的这三位好心人如今都过得好吗?身体都好吗?这是叶根友目前最关心的事。叶根友说,现在时常想起这三位好心人,“正是他们给的这40元钱,让我到温州后第一次吃了一顿饱饭,给了我继续前行的希望,之后还在温州找到第一份工作。”
从2011年开始,叶根友就尝试通过不同渠道寻找这三位好心人,可惜至今没找到。“这次来温州,非常想找到当年的三位恩人,哪怕是再见一面,想当面跟他们说声谢谢,并送上我自己写的字:恩重如山。”
靠写字熬过孤独的日子
通过努力创立自己的字体品牌
“初来温州,我流浪到中山公园附近,一有空就到公园里看老人们写字。后来,打工积攒了点钱,我就去书店买毛笔和字帖。走在温州街头,我经常能看到林剑丹老师字体的广告招牌。只要看到中意的字体,我便会停下来,用手指在手心写几遍,把它记住。回到家里,再用毛笔在报纸上模仿着练,每天两三个小时,不间断。有太多孤独的日子,我就靠写字熬过去……”叶根友说。
1999年,叶根友在永嘉上塘车站附近的一家饭店当厨师。因为有之前摆夜宵摊的经验,他做的鱼头、炒粉干、温州鱼丸很受食客欢迎,不少客人大老远跑过来吃。下午2点到4点是他的休息时间,他就利用这两个小时练字,主要练习“连笔空心字”。
![]()
“其他厨师看我练字,觉得奇怪,笑话我说:‘你练这字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靠它赚钱,还是省点力气吧。’我笑笑不说话,写字是最让我快乐的事,不需要什么理由。”
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叶根友在报纸上看到消息后特别开心,希望自己能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做点什么。
于是,他联系永嘉当地报社的记者,说了“他会两手同时写书法”的情况,“记者立马带着照相机过来了,我左右手各拿一支毛笔,同时书写着‘奥运强国’。报社记者回去写成了报道。第二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很喜悦,感觉被认可了。报道还讲述了我想在书法领域有所发展的想法。”叶根友说,这让他下定决心要在书法领域闯出名堂。
就这样,叶根友从街头摆摊给路人设计名字,到演示两笔同书、三笔同书、五笔同书,再到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字体品牌,受到电脑用户的喜爱。
![]()
如今,叶根友的毛笔行书和刀锋黑草、行书繁体、蚕燕隶书等字体备受推崇。有纸媒选用他的书法题字,还有地铁站名采用他的字体,尤其是叶根友刀锋黑草书法字体“梦”,被选为中国梦宣传画指定字体。
从农家子弟逆袭成为书法家
他的故事将被搬上银幕
叶根友的“追梦”故事将被搬上银幕。日前,以叶根友为原型的电影《笔锋破晓》在温州召开发布会,发布会后已在温州、丽水等地实景拍摄。
![]()
《笔锋破晓》编剧为范丛柏。故事概况为:叶根友自幼受父亲熏陶,痴迷书法。16岁因家境贫寒辍学进城,十年间辗转31份职业,纵使历经千般苦,却从未放下对书法的热爱。凭借这份执着,他打破命运枷锁,从农家子弟逆袭成为书法家,如今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据透露,29年前的三位好心人资助叶根友40元这一幕,也将在该电影里呈现。
“叶根友的故事,不是简单的‘草根成功记’,而是一个人在生存边缘仍坚守热爱的精神写照。”范丛柏说,《笔锋破晓》计划于2026年登陆全国院线。
为了还原叶根友成长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细节,影片筹备期间,主创团队多次赴丽水、温州等地采风,走访叶根友当年务工的工地、居住的旅社、摆摊的街头,收集老照片、旧物件等素材。影片制片人透露:“比如他在景宁住的旅社,6个人挤一间房,满是汗臭和霉味;在温州露宿公园时,曾捡垃圾堆里的破鞋穿——这些真实细节会呈现在影片中,不回避苦难,也不刻意煽情。”
来自杭州易象品牌策划工作室的负责人毛红有,是当天电影发布会的受邀嘉宾之一。作为一名设计师,他认为,《笔锋破晓》讲述的故事,非常值得青年思考和学习。“叶根友从无到有的经历,实际上并非草根逆袭的‘爽文’故事,而是他深耕一个领域,从小白到达人蜕变的过程。而深耕一个领域,恰恰是当今社会很多人所欠缺的,因此我觉得《笔锋破晓》具有较好的励志和教育意义。”
来源:浪潮新闻记者 蒋文泽张思思 邹敬攀
编辑:孙立彭薛敏
校对:郑凌
审核:黄云峰
监制:施文洪
如果你有这3位好心人的线索,请在评论区留言,或私信我们,或发送邮箱:langchaonews@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