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甜田 通讯员 钱兆洋
近日,滨州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在全市率先完成完全可降解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植入手术,这一新技术的实施走在了全省前列,也标志着我市在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尤其在青少年患者的治疗上,迈入了“无辐射、无痕植入”的崭新阶段。
15岁的患者小李反复头疼、头晕就诊,确诊为卵圆孔未闭。卵圆孔大小约4mm。因对传统金属封堵器存在顾虑,对完全无金属植入需求迫切。经团队综合评估,决定采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实施介入封堵。
该封堵器以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植入后一年左右可完全降解,并于同期完成自身组织内皮化修复,最终在年轻的心脏里不留任何金属异物无残留的“无痕”治疗。
![]()
多学科协作:DSA与超声引导下的“隐形”介入
由于可降解材料在DSA下不显影,术中全程依赖超声团队的精准引导与密切配合。手术过程顺利,穿刺右股静脉后,在导丝顺利送入14F输送鞘管,成功释放24-24mm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经超声多切面评估确认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分流消失,患者安返病房。
整个手术过程避免了X射线辐射对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青少年的任何潜在影响。医生凭借置入食道的超声探头,获得了如“透视眼”般清晰实时的心脏内部影像,精准地完成每一步操作,真正实现“绿色治疗”。
国产创新可及:改写先心病治疗格局
卵圆孔未闭(PFO)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这个心脏房间隔上的微小通道,就像一扇未能完全关闭的“心门”,它可能允许下肢等部位来源的微小血栓“反常栓塞”至大脑,不仅是成人隐源性脑卒中的元凶,也同样可能引起青少年不明原因的头晕、偏头痛甚至神经功能事件,严重影响学业与身心成长。传统金属封堵器需终身留存体内。
可降解封堵器的应用,标志着先心病治疗从“永久植入”迈向“临时植入+自然愈合”的新阶段。
此次手术使用的可降解封堵器以及经食道超声引导技术优势明显:
生物相容性佳:降解产物安全无害,避免金属永久留存。
生理性修复:内皮完全覆盖后,心脏结构恢复自然状态。
满足特殊需求:为金属过敏或心理抗拒患者提供新选择。
同时确保了零放射暴露,为患者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提供了双重保障,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微创”。
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体现了我院心外科团队在微创介入领域的综合实力与不断创新的医疗理念,也展现了超声、麻醉、护理等多学科协作的优势。
未来,心脏外科将继续秉持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理念,不断攀登技术高峰,让更多先进的医疗成果惠及每一个家庭,坚定地守护好广大群众的生命活力与“心”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