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储慧(主持人)
包容会秘书长
有请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李均锋主任,他是中国普惠金融政策体系的核心奠基人和推动者,深度参与了我国普惠金融行业的十年变革,有请李主任从监管视角分享他的观察与理解。
![]()
李均锋
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
谢谢贝院长,非常高兴在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参加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活动。大家知道,我的人生经历中一直和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打交道。2013年,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央文件上写出发展普惠金融,原来我们不讲普惠金融,讲的都是小额信贷,世界上有这个名字也是2005年才提出来的。2014年、2015年金融体制改革,银监会改革,也在中央指导下设立了银行业普惠金融管理部,我有幸成为第一任主任,来负责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的引领、监管和政策设计。2015年国发2016-2020普惠金融规划,这是经过党中央的讨论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的,这就是中国普惠金融最权威、最高级别的一份文件。从2015算到今年正好十周年,这十年来我参与了大部分,我在普惠金融当了七年的一把手,大部分时间,我是和普惠金融条线的从业者和监管者一起奋斗,见证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所以,也非常感慨。
普惠金融十年发展的成就与当前面临的问题
我也想谋划普惠金融十年总结,怎么总结十年的成绩。当前普惠金融领域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我写了一篇文章《坚定不移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详见文末),对三个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和回答。
第一,对十年怎么看。我非常赞成小龙同志的观点,这十年是普惠金融大发展、大繁荣的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效。最明显的是覆盖性、可得性基本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已经在全世界走在最前列,而且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者到现在成为数字普惠金融规则的制定者,这是两个最明显的变化。
第二,我反思十年来,当前整个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归纳成八大关系,就普惠金融发展一直是在动态平衡这八大关系,我不一一说了,这里谈到普和惠,难和贵、普惠金融和特惠金融、普惠金融和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的社会性和商业性、普惠金融的发展和风险控制等等。实际上涵盖了当前新形势下整个普惠金融领域面临的问题。
第三,对下一步普惠金融的改革、发展、监管提出一些建议,有六方面的建议,从供给侧、需求侧、宏观政策怎样来调整,这些也不细讲了。
银行体系普惠金融的格局与问题
在整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文章中,或者在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领域中,当前中小银行尤其是最小的银行是最难的,这我完全承认。我们第一个层级,银行体系最难的肯定是村镇银行。第二个层级就是农信社,第三个层级是城商行,城商行和农信社一样都是比较困难的。普惠金融领域对未来充满信心,现在活得还比较好的是大行和股份制银行,这是从普惠金融尝到了甜头,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也是现实。
这个现实反映了当前普惠金融的问题。中央对普惠金融发展在机构体系方面是四句话,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和可持续,差异化和可持续是后来加的。当年在2015年文件中主要是强调多层次、广覆盖,就是解决普惠金融有没有的问题,贷款难不难,主要是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我们对差异化和可持续也是有要求的,它是在整个普惠金融的原则中有要求的,不是说普惠金融就办成政策性金融和不可持续的金融,也不是。覆盖性解决了有没有,现在主要矛盾回到了差异化,或者当前内卷化的竞争,同时回到了是不是可持续。
当前普惠金融发展形势不可持续
我在来之前,更关心普惠金融这样走下去能否可持续,从供给侧、需求侧能否可持续,从宏观政策、监管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否可持续?我担心这三个政策都存在不可持续,是这样一种担心。今天来了以后,我感觉到除了可持续的话题之外,确实在差异化竞争里面,我也是非常担心中小银行能否活下去,活得更好,这个让我感受比较深。
我认为当前在普惠金融领域,我们内卷性的竞争和无序竞争,供给侧的可持续很难维持,是客观存在的,是下一步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我完全赞成。不是说大行的普惠金融都做得好,当然有大行的两个优势,资金和技术优势。它把农信社、城商行做普惠金融产品的优势拿过来,用低成本的资金,用现在数字化的技术,它就非常快的在客户数量上和规模上做大了,我认为这是正常的,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但它能否可持续,现在我离开了若干年,我也不知道。我当年提出你们的普惠金融事业部要单独核算、自负盈亏,能否做到?我认为,做不到。因为它是利用我们大行的资金优势,在内部转移定价FTP定价中,当时我们要求如果给大客户的资金成本是3%,给普惠业务的必须是2%,要低100个BP。我们的理念是用大行大客户的利率来弥补普惠金融客户。当年我在的时候,一般对客定价在LPR定价加一个点、两个点,5%、6%,现在当然更低了。当时城商行定价都在7%、8%,有的是11%、12%,我觉得很正常,因为必须用定价覆盖它的成本。大行的普惠金融要单独核算,能不能可持续?
中小银行如果这样做下去,那就是自杀式的灭亡,大家都知道现在金融领域、信贷领域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行业上是房地产,地方上是地方债务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中小银行,这是中央定的,实际中也是这样的。这个高风险,中小银行90%的客户,或者贷款中的60%-70%都是普惠金融,我们在这几年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当然这与经济大形势经济下行有关,也不光是经营管理的问题。现在面临降息息差收窄,供给端内卷式竞争压价,这不是赔本赚吆喝。你没有按照现在资金成本和中国普惠金融的风险程度,定价不在6%、7%,你能赚钱吗?你的不良率说控制在5%,很正常,你说3%都是假的,1%都是假的。你的定价覆盖不了风险,我们做得越多,风险越大,亏得越多,这就是你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不愿意做,再做下去,我们把自己做没了,报表没法看了。
出路与建议
对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今天我也不一定给出很多的答案,但是,我认为有几个观点很简单。
一是每个机构一定要找准自己的特色,找出自己在金融行业中的定位。差异化竞争首先是特色化定位,你的资源禀赋在哪里?人才在哪里?技术在哪里?在这个定位下找到普惠金融的细分客户,这是差异化竞争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金融机构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不要盲目的跟大银行竞争。
现在大家讲普惠金融大家理解的比较窄,我认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定义是很宽的,原来我们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只解决的是长尾客户,现在我们实际上把很多商业可持续的客户,小企业、中企业,新型农户,很多形态。所以,我说细分市场一定要从大普惠金融中找到你做普惠金融的一个点,一个客户群。
二是一定要有差异化的监管,差异化的考核,差异化的政策,这个话题很大,今天不说那么多。但是,它必须从监管考核上,从监管的指标设计上,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安排上,对做普惠金融,那些普惠金融领域的业务要提供支持的,必须要细分,不能简单的一个模式,大中小银行一个考核办法,一个货币政策,那是不行的。
三是解决中小银行还是需要深化改革,这个话题长了,这个深化改革也是中央定的,中小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总趋势是要大量兼并重组重整,现在的供给端,我们的同质化主要来自于供给端机构太多了,过剩了。所以,这还是需要改革解决这个问题。
普惠金融十年发展的成就与当前面临的问题
![]()
储慧(主持人)
包容会秘书长
我们再看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有这样的文字“大中型商业银行和大型保险公司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地方中小银行机构要牢固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问题是,大中型银行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而普惠金融是不是所有大中型银行的核心使命或者主责主业?地方性银行是普惠金融的补充军,又要把支农支小作为自己的主责主业,这个补充市场有没有这么大的份额能够养活这么多地方性银行?
![]()
![]()
李均锋
原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
最早普惠金融的定位是作为国家战略,国家战略国家银行要上,国家队要作为第一梯队发挥头雁效应,发挥领军作用,领军和主力军还是有差异的。当前,我们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上,大行的比重在上升,这是正常的。从普惠金融原始概念来讲,更多解决的是小客户金融服务问题。从服务普惠金融的客户数量上讲,中小银行是主力军。我从十年前讲,我们要求大行作为国家队,国家战略国家队不领头不行,让大行来做普惠,那时候的好多大行是不会做、不敢做、不能做,也不愿意做这件事的,我们就引导着他们做这个事,让他们发挥头雁作用。到现在,大行仍然很难说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因为大行要做的国家战略层面的事很多,大客户、国家的基础设施、科技金融,要干的事多了。
从一直坚持主责主业的那些中小银行来看,城商行、农商行,起码60%-70%都是普惠金融贷款,除了原来搞房地产垒大户之外,都是普惠金融。从服务普惠金融的客户数量上来讲,中小银行是主力。如果大行都只做普惠这个事,中国这么大的市场那么多大的国有企业客户,基础设施,国家战略,那怎么服务。
现在有人说普惠金融是大行的主责主业,也对也不对,只能说是主责主业的一部分,不能是全部。
中小银行原来是普惠金融的主力军,现在不敢讲了,大行份额都增加了,所以,叫主渠道。我个人仍然认为,中小银行仍然是发展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和主渠道。从金融发展历史上,不管是中国特色还是西方的,不可能只有大银行,没有小银行,小银行就是为普惠金融服务,为中小客户服务的,它就是主力军。是因为当年普惠金融可得性、覆盖性低的时候,要求大行发挥领军作用。
《坚定不移推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
![]()
![]()
![]()
![]()
![]()
THE END
![]()
CAFI公众号部分文章亦发布于以上平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