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国家之间的关系,不少人执着于公理道义的探讨,但从现实本质来看,国与国的相处更像是一场“凡人修仙传”,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所有矛盾的根源,终究是利益分配的失衡。
![]()
职场中,同事间的分歧往往源于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放大到国际舞台,国家间的纷争核心亦是如此。
一方强盛时,另一方多会选择隐忍,待自身崛起后,自然也期待对方做出让步,这并非道德层面的缺失,而是生存竞争的本能,大国之间的博弈,从来都遵循这样的现实逻辑。
回望人类文明史,古埃及、古罗马、古巴比伦等曾经的辉煌文明,以及印度的起伏兴衰,无不是靠实力站稳脚跟、凭实力决定存续。
![]()
所谓“抢法宝”“升等级”的隐喻,映射到国家发展中,便是在科技、经济、军事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不断夯实自身硬实力。
事实上道义从来都是实力的附属品,唯有自身足够强大,制定的规则才会被尊重,核心利益才会得到保障,脱离实力空谈道义,最终只会陷入被动境地。
俄罗斯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保持防备,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大国应有的清醒认知。
真正值得尊重的国家,从不会将自身安全寄托于他国的善意,必然会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做最坏的打算。
![]()
矛盾的核心与文明存续
提及矛盾,人们常会罗列主观矛盾、客观矛盾、主要矛盾等诸多概念,看似复杂多元。
但剥去层层表象便能发现,无论矛盾表现形式如何,核心都是利益分配的失衡,在各类矛盾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着一个文明的存续长度。
历史演进来看,原始社会解体后,阶级矛盾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奴隶社会的奴隶主与奴隶、封建社会的地主与农民、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无不围绕利益分配展开博弈。
而民族矛盾,往往是阶级矛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多表现为不同文明或族群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
网络图片
汉武帝北击匈奴便是典型,这场冲突本质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资源竞争,并非单纯的“文明对立”,双方在战争之外,也存在和亲、贸易等深度互动,匈奴墓葬中出土的汉朝漆器、丝绸,便印证了这种文化交融。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作为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我们完整经历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交替演变,如何妥善处理这两类矛盾,对发展尤为关键。
历史已经给出深刻教训,中华文明史上三次重大文明危机(五胡乱华、蒙元灭宋、满清入关),以及南明史的衰败,并非单纯的“分赃不均”,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南明的覆灭,既有弘光朝党争内耗、“联虏平寇”的战略失误,也有江南商绅走私资敌导致的经济崩溃,再加上部分叛徒作祟,最终陷入万劫不复。
![]()
网络图片
反观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与内部摩擦暂时让步,全国人民凝聚起磅礴合力,才最终赢得胜利。
外部矛盾再尖锐,也无法掩盖内部问题的本质,更不能替代内部问题的解决。主动正视并着力解决自身内部矛盾,是中国文明延续数千年的核心密码。
当然并非只有中国具备这样的意识,古罗马通过《十二铜表法》调和贵族与平民矛盾,阿拉伯帝国以土地分封制缓解阶级对立。
![]()
这些存续较长的文明都有自身的调节机制,但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始终保持着持续革新的自觉。
历经无数次打击与考验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通过对内探索、对外学习,形成了系统的自我完善路径,这种主动破解内部矛盾的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值得警惕的是帝国主义模式的致命缺陷,根据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核心观点,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伴随金融寡头统治、资本输出扩张、瓜分世界市场等特征,“向外转移内部矛盾”只是其表现之一。
![]()
网络图片
大国的生存智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不仅适用于个人成长,更是大国生存的铁律,一个国家若丧失忧患意识,沉溺于眼前的安逸,便会逐渐丧失竞争力,最终被历史潮流淘汰。
俄罗斯的防备心态,正是忧患意识的直观体现,单就这一点而言,其比美国更具大国情醒。
美国习惯于靠霸权向外施压,而俄罗斯的防备更多是向内守护基本盘,这种务实的心态更值得尊重。
大国崛起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如同修仙路上的练气、筑基、结丹、元婴,最终实现飞升,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
网络图片
放到当下,便是先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对内聚焦经济发展,提升生产力水平,理顺内部利益分配,筑牢发展根基,对外坚持不惹事、不怕事的原则,以硬实力为后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以“馆长北京之行”为例,即便背后存在投机成分,其能力也有限,难以改变核心格局,但多一份助力总比多一份阻力更有利于发展。
在解决核心问题、确立自身定位的关键阶段,理应优先聚焦主要矛盾的突破,暂时搁置次要矛盾,至于利益清算等事宜,完全可以留待后续处理。
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对外表现为与美国的竞争,但这场竞争的胜负关键,不在于对外博弈的技巧高低,而在于对内发展的质量优劣。
![]()
只要能够妥善处理内部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不断改善民生福祉,稳步提升综合实力,所谓的外部威胁自然会“不攻自破”。
当下那些看似热闹的国际谈判,在绝对实力面前,终究只是“挠挠痒痒”的表面功夫。
大国要走得远、行得稳,靠的从来不是一时的逞强,而是“该忍则忍,该拼则拼”的生存智慧,忍不是懦弱,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拼不是鲁莽,而是抓住机遇、果断出击。
中华民族已经见证了无数波文明的更迭与帝国的兴衰,这种深厚的历史积淀,让我们更懂得“厚积薄发”的深刻内涵。
![]()
结语
说到底,大国生存的核心逻辑,从来都离不开三个维度,将忧患意识刻入民族基因,时刻保持清醒认知。
将自身发展作为根本要务,持续筑牢实力根基,将团结聚力作为重要支撑,汇聚前行的磅礴力量。
不寄望于他国的善意,不沉迷于表面的繁华,脚踏实地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这场复杂的国际竞争中,一步步实现能级跃升,让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