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闻广播”优秀微刊推荐
别猜了
不是电影院
也不是火锅店
而是在医院采访时
碰到了正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事
他就是郑州广播电视台记者贾鹏
一个“加急”任务
10月15日,贾鹏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由于原定计划生变,患者已进无菌舱,情况紧急。
面对这场生命的“极限提速”,贾鹏的回答就一句:“行,没问题。”
从全身体检到注射动员剂,再到10月27日成功捐献,仅用时12天。
一场准备了15年的“奔赴”
2010年,贾鹏第一次献血后,就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等了15年,这份“生命的缘分”终于到来。从曾经的记录者,到如今的亲历者,贾鹏用行动诠释了新闻人的担当。对他来说,这就像一场“沉浸式”采访,通过亲身体验打破误区,让更多人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
误区一:要“钻骨抽髓”?
正解: 早就不用啦!现在主要是通过外周血采集,和献成分血很像。
误区二: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正解:捐献前需要打几针动员剂,这可能会带来一些类似感冒的暂时性反应,但造血干细胞再生能力很强,很快就能恢复,不影响健康。
误区三:捐献过程很痛苦?
正解:采集全程都在床上躺着,过程约4小时,可以吃东西、喝水、唠嗑~贾鹏现身说法:无太多不适感。
误区四:捐献完要住院吗?
正解:不需要住院。在您捐献后6个月左右,中华骨髓库将安排您进行健康体检,捐献后两年内中华骨髓库会对您进行健康随访。
一波“给力”后援
背后是全家总动员!贾鹏老婆负责美食投喂,儿子成了头号粉丝。单位也秒批“爱心假”,同事们送上暖心问候。
“我哥真是太厉害了”“等你回来,我们一起加油”
家人的理解,筑成了最温暖的港湾。同事的支持,撑起了最坚实的后盾。这波操作,满分!
一份“记者节”大礼
在记者节前夕,贾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上了最难忘的一笔,成为郑州市第553位捐献者,也是郑州市属媒体新闻工作者中的首例。
这不仅是十万分之一的缘分,更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对“铁肩担道义”最赤诚的回应。
致敬每一位
心怀热忱的新闻人
致敬所有无私奉献
为生命接力的平凡英雄
记者:王妍斐、贾鹏
实习生:余佳凝
编辑:方翔
统筹:岳翔、赵克、乔艳霞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