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十八岁:和女儿当同桌》
第一章:重生在讲台
头很痛。
像是被重物狠狠击打过,钝痛带着嗡鸣,持续不断地折磨着我的神经。
我费力地想要睁开眼,视线却一片模糊,只有刺眼的白光和嘈杂的、仿佛隔着一层水的喧闹声。
“……新转学来的同学,大家欢迎。”
一个有些遥远又熟悉的声音响起,伴随着稀稀拉拉的掌声。
我甩了甩头,试图驱散那股眩晕感。视线逐渐聚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年轻、带着好奇或漠然的脸庞。他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坐在排列整齐的课桌后。
这是……教室?
我低头看向自己,身上同样是那套久违的、属于海城大学附属中学的校服。手臂纤细,皮肤是久不见阳光的白皙,手指上没有因常年劳作而留下的薄茧。
讲台?我站在讲台上?
“林晓同学,做个自我介绍吧。”身旁,戴着黑框眼镜、面容和蔼的班主任李老师微笑着提醒我。
林晓?我不是林晚吗?
我猛地抬头,目光急切地在教室里搜寻。然后,我的呼吸骤然停止——
在教室后排靠窗的位置,那个穿着同样校服,却将外套松松垮垮地系在腰间,低着头,手指飞快地转着笔,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气息的少女……
那张脸,那张与我年轻时几乎一模一样的脸,只是眉眼间多了几分倔强和疏离……
是悠悠!我的女儿,陆心悠!
她怎么会……这么年轻?我也……
一个荒谬至极、却又无比真实的念头如同惊雷般在我脑海中炸开!
我重生了?重生回到了……十八岁?还成了我女儿的同班同学?!
巨大的震惊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我,四肢百骸都僵硬冰冷。四十岁生日那天的画面不受控制地涌现——精心准备的晚餐,迟迟不归的丈夫,手机里那些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激烈的争吵,失控的推搡,额角撞上桌角的剧痛和温热粘稠的液体……
我以为我死了。
![]()
可现在……我看着台下那个对“新同学”毫无兴趣、甚至有些不耐烦的陆心悠,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酸涩与庆幸交织,几乎让我窒息。
“林晓同学?”李老师再次出声,带着关切。
我猛地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管这是梦还是奇迹,我回来了。回到了悠悠十七岁这年,回到了一切还来得及改变的时候。
前世,我是个失败的母亲。忙于工作,疏于沟通,与女儿的关系只剩下无休止的争吵和越来越深的隔阂。我眼睁睁看着她叛逆、逃学、高考失利,看着她因为缺爱而轻易被渣男哄骗,看着她的人生一步步滑向我无力挽回的深渊……
那些悔恨和心痛,日夜灼烧着我的灵魂。
而现在,老天爷给了我重来一次的机会。
我不再是那个让她感到“窒息”和“失望”的母亲林晚。
我是林晓,一个全新的、十八岁的转学生。
我看着陆心悠,在心里默默起誓:宝贝,这一次,妈妈换一种身份,换一种方式,好好爱你,守护你。
“大家好,我叫林晓。”我听到自己的声音,带着一丝属于少女的清亮,却又奇异地沉淀着某种不符合年龄的平稳,“很高兴能和大家成为同学,希望以后多多指教。”
我的目光,始终若有若无地落在那个靠窗的角落。
陆心悠,似乎感应到了什么,抬起头,漫不经心地瞥了我一眼。那眼神,空洞,冷漠,带着一丝这个年纪特有的、对周遭一切的厌烦。
我的心,微微刺痛了一下。
第二章:笨拙的靠近
我被安排在陆心悠旁边的空位坐下。
她只是在我拉开椅子时,眼皮抬了抬,算是打过招呼,然后继续低头在课本空白处画着我看不清的涂鸦。
课间,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聊天、打闹。只有陆心悠,依旧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像一座孤岛。
我记得,前世的这个时期,她因为性格内向,不太合群,加上成绩中等,在班里几乎没什么朋友。我曾为此责备她不够开朗,却从未想过深入了解她孤独的原因。
现在,我成了她的同桌,近在咫尺。
“那个……陆心悠?”我试探着开口,声音放得很轻,“你的笔袋很好看。”
她画画的笔顿了一下,侧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被打扰的不悦,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那是一个普通的帆布笔袋,上面印着一个冷门的动漫角色。
“谢谢。”她干巴巴地回了一句,又低下了头。
沟通比想象中更难。我空有四十年的阅历和一颗急于弥补的心,却不知道该如何以一个“同龄人”的身份,敲开她紧闭的心门。
机会很快来了。
周五下午的大扫除,陆心悠被分到和几个女生一起打扫音乐教室。那几个人是班里有名的小团体,以王倩为首,家境不错,有些排外。
我主动申请调去了音乐教室帮忙。
![]()
果然,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王倩尖利的声音:“陆心悠,你擦琴键能不能用点力?没吃饭吗?还有,把你那破画收起来,别弄得满地都是!”
透过门缝,我看到陆心悠抿着唇,一言不发地用力擦着钢琴,眼眶有些发红。她脚边散落着几张画稿,上面画着抽象而压抑的线条和色块。
“画得丑还不让人说了?”另一个女生附和着,故意用脚踢了踢地上的画稿。
一股怒火瞬间冲上我的头顶。前世,我就隐约知道悠悠在学校可能被排挤,却从未真正重视过。
我推门走了进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讶和天真:“咦?大家都在啊?老师让我来看看打扫得怎么样了。”
王倩几人看到我,收敛了些。
我走到陆心悠身边,弯腰捡起地上的画稿,仔细看了看,然后真心实意地赞叹:“哇,陆心悠,你画的?好有感觉啊!这种用色和线条,很有表现力!是抽象派吗?”
陆心悠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我。
王倩嗤笑一声:“林晓,你什么眼光?这乱七八糟的也叫好看?”
我转过身,脸上依旧带着笑,眼神却冷了下来:“审美是很主观的。我觉得很有艺术感。而且,随意践踏别人的作品,很不礼貌吧?”
我的语气并不强硬,但那种属于成年人的、不容置疑的气场,让王倩几人愣了一下。她们大概没见过哪个“转学生”敢这么跟她们说话。
“要你多管闲事!”王倩恼羞成怒。
“这怎么是闲事呢?”我眨眨眼,“我们是同学,要互相帮助啊。老师说了,音乐教室要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们赶紧干活吧,不然待会儿检查不过关,大家一起挨批。”
我不再理会她们,拿起一块抹布,自然地开始擦拭旁边的谱架。陆心悠看着我,眼神复杂,有惊讶,有疑惑,也有一丝……微弱的暖意。
那天之后,王倩她们虽然依旧看陆心悠不顺眼,但明面上的欺负却少了很多。
而陆心悠对我的态度,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她开始会在我主动搭话时,回应多于一个词。偶尔,我向她请教数学题(我故意挑些简单的),她虽然依旧没什么表情,但讲解得很仔细。
我知道,坚冰,正在一点点融化。
第三章:补习与“早熟”
数学,一直是陆心悠的噩梦,也是前世我们母女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看着她又对着一道函数题愁眉苦脸,几乎要把草稿纸戳破,我仿佛看到了前世无数个焦灼的夜晚。
“这道题……是不是先用换元法?”我凑过去,假装不太确定地指着一个步骤。
陆心悠愣了一下,看了看题目,又看了看我:“你……会做?”
“呃,好像有点思路,但不太确定。”我继续装傻,“你看,设t等于这个根号下的式子,然后……”
我引导着她,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步骤拆解。这些题目对我而言太过久远,但前世为了辅导她,我几乎重新学了一遍高中数学,那些记忆碎片在脑海中逐渐清晰。
陆心悠的眼睛慢慢亮了起来,跟着我的思路,一步步解出了答案。
“原来是这样……林晓,你好厉害!”她难得地露出了一个轻松的笑容,虽然很淡,却像阳光穿透了阴霾。
我的心瞬间被填满了。前世,我辅导她时,只有不耐烦和争吵,何曾见过她这样如释重负的笑容?
“没什么啦,可能就是……突然开窍了。”我含糊地解释。
从此,我们之间多了一项固定活动——一起做数学作业。通常是她苦战,我“适时”点拨。我们的关系在笔尖和草稿纸的沙沙声中,迅速拉近。
她开始会跟我分享一些小事。比如今天食堂的糖醋排骨很难吃,比如隔壁班的体育委员好像对她有意思(我内心警铃大作,表面不动声色),比如……她和她妈妈又吵架了。
“她根本就不理解我!”陆心悠愤愤地削着铅笔,“整天就知道逼我学习,这也不准那也不准,好像我活着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给她争光一样!”
听着她抱怨“前世”的我,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五味瓶。有委屈,有辛酸,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愧疚。原来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她是这样想的。
“可能……你妈妈只是用她认为对的方式在爱你。”我斟酌着词句,小心翼翼地替“自己”辩解,“父母那一代人,有时候不太会表达。”
陆心悠看了我一眼,有些奇怪:“林晓,你说话……有时候感觉不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
我心里一紧,干笑两声:“有吗?可能我比较……早熟?”
早熟的不只是说话方式。
一次周末,我拉着陆心悠去了市里的美术馆看一个先锋画展。那是我前世就知道她很想看,却因为和我吵架而错过的展览。
看着她站在那些色彩大胆、构图奇特的画作前,眼睛闪闪发光,时而沉思,时而兴奋地跟我低声交流她的看法时,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我们还偷偷跑去听了地下乐队的现场,在震耳欲聋的音乐和年轻身体的碰撞中,她放声尖叫,笑得像个真正的孩子。结束后,我们坐在江边的台阶上,喝着汽水,看着对岸的灯火。
“林晓,”她忽然说,“跟你在一起,好像做什么都很有意思。感觉……你懂好多。”
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她的侧脸在夜色中显得柔和而稚嫩。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
因为我懂得,是用遗憾和失去换来的。
![]()
第四章:命运的岔路口与新的交集
我和陆心悠的“闺蜜”关系越来越稳固。她甚至会跟我分享她偷偷画的漫画,里面有一个总是很忧郁的少女,和一个偶尔出现、带着温暖光芒的“神秘朋友”(我怀疑原型是我)。
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停止转动。
一天放学,我和陆心悠并肩走出校门,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靠在车门边——陆辰,我的前夫,悠悠的父亲。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看起来成熟稳重。前世,就是这副皮囊骗了我十几年。
陆心悠看到他,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低声对我说:“我爸来了,我先走了。”
我看着她和陆辰说了几句话,然后上车离开。陆辰的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我这边,带着一丝成年男人对年轻女孩的审视。我迅速低下头,压下心底翻涌的厌恶和寒意。
他果然还是和前世一样,看似关心女儿,实则掌控欲极强,并且……道貌岸然。我必须更加小心,不能让他察觉任何异常。
与此同时,新的交集也开始出现。
为了提升班级的数学竞赛成绩,李老师特意请来了他在海城大学任教的得意门生,来给我们做课外辅导。
当那个穿着简单白T恤、牛仔裤,身姿挺拔,面容清俊却带着几分疏离感的年轻人走进教室时,我愣住了。
顾言。
陆心悠的小舅舅。前世只在家族聚会中见过几次,印象里是个话很少、有些孤高的年轻人。没想到,他现在是海城大学数学系的学生,而且……这么早就出现了。
“这是顾言学长,以后每周三会来给大家做竞赛辅导。”李老师介绍道。
顾言的目光淡淡地扫过全班,在掠过陆心悠时,微微停顿了一下,算是打过招呼。当他的目光落在我身上时,似乎也停留了那么零点几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探究。
辅导课上,他讲解题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但要求极其严苛,稍有不慎就会被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错误,毒舌功力初见端倪。
轮到陆心悠回答问题,她紧张得结结巴巴。顾言皱了皱眉,虽然没有说什么重话,但那眼神足以让悠悠把头埋得更低。
我忍不住,在陆心悠卡壳的地方,小声补充了一句思路。
顾言的目光立刻转向我,带着审视:“这位同学,看来你有更好的解法?”
全班的目光都聚焦过来。
我定了定神,将刚才的思路清晰地阐述了一遍,甚至补充了两种可能的变式。
顾言听完,那双清冷的眸子看了我几秒,才缓缓道:“思路不错,很……灵活。不像一般高中生的定式思维。”
他的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
下课后,陆心悠拉着我快步离开,心有余悸:“我小舅舅太可怕了!林晓你胆子真大,居然敢接他的话!”
我笑了笑,没说话。心里却对顾言留了意。这个男人,敏锐得有些过头。
更奇妙的相遇发生在一周后。
我选修了海城大学面向附中学生开放的文学鉴赏课。讲台上,那位气质优雅、谈吐不凡的女教授,正是我的母亲,苏晴。
前世的隔阂与争执犹在眼前——她极力反对我和陆辰的婚姻,认为他心术不正。我却一意孤行,甚至为此与她几乎断绝关系,直到我婚姻失败,她才默默接纳了伤痕累累的我和我年幼的女儿。我们之间,始终横亘着那道因固执和伤害造成的裂痕。
此刻,她站在讲台上,引经据典,神采飞扬,比记忆中我四十岁时所见到的、鬓角已生华发的她,要年轻、锐利得多。
她提问了一个关于古典诗词意象的问题,点名让“那位新来的同学”回答。
我站起身,收敛起所有复杂的情绪,结合前世的人生阅历和对文学新的理解,给出了一个不同于标准答案、却更具个人感悟的回答。
苏教授听完,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
下课后,她叫住我:“林晓同学,你的见解很独特,很有灵气。课后有兴趣的话,可以来办公室我们聊聊。”
看着母亲温和而带着探究的目光,我眼眶微微发热。
这一次,我终于有机会,以平等的、全新的身份,与她对话。
第五章:第二次青春(结局)
时间在忙碌而充实的校园生活中飞逝。
我和陆心悠的“闺蜜”情谊日益深厚。我引导她更系统地学习绘画,鼓励她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她的作品获得了不小的反响,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开朗。我们依旧会一起吐槽功课,分享秘密,规划着看似遥远却充满希望的未来。看着她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我知道,她的人生轨迹,正在一点点被我扭转。
与顾言的接触也多了起来。除了数学辅导,偶尔在图书馆或者校园里碰到,他会就某个数学问题或者我看的某本超出高中生阅读范围的书,与我进行简短的、带着智力交锋意味的对话。他依旧毒舌,但看我的眼神里,探究和兴趣越来越浓。
“林晓,”有一次他直接问我,“你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东西?有时候觉得你天真得像张白纸,有时候又觉得你复杂得像本百科全书。”
我回以无辜的微笑:“顾学长,可能我比较……善于学习?”
与母亲苏教授的“忘年交”更是我重生后意外的收获。我们探讨文学,讨论人生,有时甚至会聊到她的女儿(也就是前世的我)。听她用带着遗憾和无奈的语气说起“那个倔强的孩子”,我的心总是酸涩又温暖。
“如果她能像你这样,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许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她叹息道。
“苏教授,”我轻声说,“也许……她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和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母亲若有所思地看着我。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一天,陆心悠红着眼睛找到我,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条。
“林晓……他……他约我周末单独见面……”她声音带着哭腔,又是害怕又是无措。纸条来自那个曾对她表示好感的体育委员,但直觉告诉我,事情没那么简单。那个男生的风评并不好。
前世,似乎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悠悠因为情感问题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成了她叛逆加剧的转折点。
我的心猛地一沉。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但这一次,我不再是那个被蒙在鼓里、只会粗暴干涉的母亲。
我握住陆心悠冰凉的手,看着她慌乱的眼睛,语气平静而坚定:“别怕,悠悠。有我在。”
我知道,我不能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闺蜜”。
在必要的时刻,我需要以更成熟、更有力量的方式,保护她,引导她,就像母亲守护自己的孩子。
而我自己的人生,也面临着新的选择。顾言的目光,母亲期待的眼神,以及内心深处对真正自我的追寻……都提醒着我,这第二次青春,不仅是弥补遗憾的旅程,更是我林晚(林晓),重新书写属于自己人生的开始。
我和女儿的第一次青春,在这一刻,产生了奇妙的共鸣与交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