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上海徐汇西岸的一座写字楼,竟能像“冰箱”一样在夜间储存冷气,白天释放降温,年省电费超百万!更厉害的是,这里的员工不用打印一张纸,垃圾分类准确率高达90%,连通勤都能“零碳出行”——这就是上海首个“无废楼宇”西岸智塔,正在重新定义未来办公场景。
![]()
一、冰蓄冷黑科技:夜间制冰白天用,电费省出一辆车
作为上海西岸的地标性建筑,西岸智塔的能源管理堪称“教科书级”创新。它引入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在夜间电价低谷时段(通常0.3元/度)启动制冰,将冷量储存在巨大的蓄冰槽中。到了白天用电高峰(电价约1.2元/度),再通过融冰释放冷气,满足整栋楼的制冷需求。
惊人数据:
改造前,大楼每年制冷季用电554万度;改造后降至452万度,年节电102万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1000吨,节省电费超80万元。
这不仅平衡了电网负荷,还让大楼的空调运行成本降低近60%。
二、无纸化办公+智能分类:从源头消灭垃圾
走进西岸智塔的办公室,几乎看不到打印机的身影。通过全面部署OA系统和ERP平台,这里实现了审批、协作、归档全流程数字化:
年均减少纸张10万张,相当于少砍1000棵树;
办公效率提升30%,电子签批和云端文档让“秒级响应”成为常态。
在垃圾处理上,大楼构建了“智能分类+专业回收+数据追踪”体系:
智能感应垃圾桶自动称重、识别垃圾类型,投放错误时会语音提醒;
物联网平台实时监测各楼层垃圾量,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增长200%;
与专业环保企业合作,废纸、塑料等100%实现再生利用,真正做到“零填埋”。
三、绿色出行+积分激励:把环保变成全民游戏
为了鼓励员工低碳生活,西岸智塔推出“135出行计划”:
1公里步行、3公里骑行、5公里公交地铁,员工绿色出行比例达75%,年均减少碳排放约200吨;
大楼配备智能充电桩、共享单车停放点,甚至规划了“滨江骑行专线”,让通勤变成一种享受。
更有趣的是,这里的“绿色积分系统”将环保行为量化:
步行上班、参与垃圾分类、使用电子文档均可积分;
积分可兑换咖啡券、停车优惠,甚至免费参与环保主题活动。一位员工笑称:“现在连扔垃圾都有动力了!”
四、未来已来:从垂直硅谷到无废城市
这座235米高的“垂直硅谷”,不仅是科技企业的聚集地,更是绿色建筑的标杆:
LEED铂金认证+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外立面采用Low-E中空玻璃,透光率达72%的同时减少35%能耗;
屋顶花园、智能光感照明、PM2.5过滤新风系统,让办公环境舒适度提升20%以上。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透露,西岸智塔的“无废模式”已被纳入全区推广计划。未来3年,徐汇将在漕河泾开发区、徐家汇商圈等重点区域复制这一经验,目标建成10个以上“无废楼宇”,推动全区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超95%。
结语:你的写字楼,也能这样逆天
从“耗电巨兽”到“节能标兵”,西岸智塔用技术创新证明:环保与效率可以兼得。当越来越多的建筑学会“聪明用能”,当每个人都成为“绿色生活家”,我们离“碳中和”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