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的连片桑园内绿意盎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桑叶。养殖房内,师傅们将桑叶切割后投喂蚕苗,27℃的恒温环境为蚕苗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
![]()
村民们正在采摘新鲜的桑叶
据了解,种桑养蚕产业具有见效快、周期短、效益可观等特点,深受群众的欢迎。今年以来,谷脚镇茶香村立足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通过土地流转、引进业主等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桑蚕产业。
“这里的空气很新鲜,环境很适宜蚕宝宝的生长,我们从去年就开始规划来这里发展。”茶香村养蚕基地负责人莫光成告诉记者,自己此前长期种植辣椒,2024年,他偶然接触桑蚕产业后,通过到多地考察并学习技术,决定回乡创业。同年,他流转周边50余亩低效坡地与山地,将7万余株高产桑树幼苗与刺梨套种,实现“一地双收”的良性种植循环。
![]()
工作人员正在给蚕宝宝喂食
记者了解到,蚕的一生经过“幼虫—蛹—卵—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从幼蚕到吐丝结茧需要40天,养蚕时间短、收益快,一年可以养13至16批,亩收入5000余元。
“从今年7月初到现在,共养殖了1800多斤蚕茧,分五批次来喂,按照30多块钱一斤的价格来算,总价值在六万元左右。”莫光成说。
莫光成表示:“种下桑树之后,七月初就开始养蚕。我们都是从其他地方引进四龄蚕喂养,三四天以后蚕宝宝就要睡眠18个小时,18小时之后它进入五龄,五龄之后喂了四五天就可以结蚕茧。”
为提升产业效益与生态价值,基地通过前期调试优化养殖流程,推行科学育种与精细化喂养,并创新引入蚕沙资源化利用技术,将蚕沙加工成有机肥反哺桑园,实现“桑—蚕—肥”绿色循环发展。
![]()
莫光成正在捡蚕茧
据悉,从蚕卵孵化到结茧需要15天左右,基地每个月可实现2批蚕的养殖。从7月初次养殖到现在,养殖基地已成功收获3批优质蚕茧,目前处于第四批养殖阶段。
与前期蚕宝宝啃食桑叶的热闹不同,结茧棚内更显规整——一排排木质方格簇整齐竖立,每个格子里都卧着一枚饱满的蚕茧。
![]()
谷脚镇茶香村养蚕基地
“目前基地每批产出约300斤蚕茧,主要销往罗甸、安顺、凤岗等地,经常供不应求。明年我们计划再种200亩桑树。”莫光成表示,基地也在带动农户一起养殖,并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按照七八角一斤的价格向农户收购桑叶,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桑蚕产业在扎根的同时,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心愿。村民杨继琼不仅将家中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参与蚕茧捡拾工作赚取工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我们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到这里来捡蚕,也能有些零用钱,还能和大家聊聊天,挺不错的。”杨继琼说。
“从种植桑树到捡蚕茧,平均每天需要四五个工。截至目前,我们共向工人支付了四万多元的工资。”莫光成说。
![]()
茶香村桑树种植基地
一片桑叶带动一个产业,一只蚕蛹富裕一方群众。接下来,茶香村将引入深加工技术,将废弃桑枝制作成有机肥料和食用菌培养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让更多农户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能赚到钱,实现增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