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州祁阳木雕作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凭借其精湛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项以木质为载体的传统美术形式,不仅是湘南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更是一代代匠人用时光与技艺打磨的艺术瑰宝。

01
家族传承为基,千年技艺沉淀
永州祁阳木雕的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其传承最初以家族为核心载体,在湘南地区的民间生活与文化活动中逐渐发展成熟。早期,以祁阳朱氏家族、宁远毛氏家族、东安零陵文氏家族为核心传承群体,通过父子相承的方式,将木雕技艺在家族内部代代延续。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木雕技艺与当地的建筑、家具制作、祭祀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从应用场景来看,祁阳木雕早期多服务于寺观、宗祠的建筑装饰,桌椅箱柜等家具的纹饰雕刻,以及神龛、牌位等祭祀器具的制作,这些需求为木雕技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随着时间推移,祁阳木雕在保留传统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地域文化特色,逐渐形成了具有湘南独特风格的技艺体系。2021年12月,永州木雕(含祁阳木雕)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这一认定不仅是对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为其后续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七步流程精雕细琢,“湘南十二式”独树一帜
永州祁阳木雕在工艺上独具匠心,无论是流程规范还是技法体系,都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性与独特性。在工艺流程方面,其严格遵循备料、画稿、打粗坯、凿细坯、修光、打磨、着色七道工序,每一步都精益求精,不容许丝毫马虎。
备料阶段,匠人需精心挑选优质木材,尤其是小叶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为后续创作打下良好基础;画稿环节,匠人需结合题材需求,将设计思路细致地绘制在木材表面,确保雕刻方向与细节准确;打粗坯时,匠人运用各类工具去除木材多余部分,勾勒出作品的大致轮廓;凿细坯阶段,则进一步细化作品结构,让造型更加清晰;修光环节是关键,需运用冲刀法完成细节刻画,使作品表面光滑细腻,纹理清晰;打磨工序通过不同粗细的砂纸反复打磨,提升作品质感;最后通过着色,让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展现出木材与色彩融合的美感。
在技法体系上,祁阳木雕以阴刻、浮雕、透雕为基础,更独创“湘南十二式”刀法系统。阴刻技法让图案线条深邃有力,浮雕使作品呈现出立体层次感,透雕则让作品更加灵动通透,而“湘南十二式”刀法则赋予了作品夸张变形的造型风格,在表现花鸟、戏曲人物等吉祥题材时,既能精准传达形象特征,又充满艺术张力,形成了辨识度极高的湘南木雕特色。
03
朱海勇——“金凤凰”匠人,26载坚守匠心
提及永州祁阳木雕,就不得不提到其代表性传承人——朱海勇。作为永州木雕非遗传承人的核心人物,朱海勇的匠人之路充满坚守与创新。
朱海勇从小受祖辈父辈影响,对手工雕刻耳濡目染,这份自幼埋下的兴趣种子,成为他日后投身木雕事业的重要动力。从事木雕行业26年来,他始终保持着对技艺的敬畏与热爱,为提升技艺,曾走南闯北,拜师学艺,在汲取各地木雕技艺精华的同时,不断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
![]()
在创作过程中,朱海勇对每一件作品都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从构思、选材,到初胚定型、修光、打磨等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严格把控质量。他根据现今文玩市场需求,在保留湘南传统木雕技艺和造型的基础上,以瑞兽为题材,选用小叶紫檀和黄花梨等名贵木材进行创作,其作品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特色,深受市场青睐。
凭借精湛的技艺与不懈的努力,朱海勇斩获多项荣誉,其中包括“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银奖等重要奖项,他的工作室也成为湖南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单位。如今,朱海勇不仅是永州祁阳木雕技艺的杰出实践者,更承担起传承与发扬这一传统技艺的重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门手艺,一生坚持”的匠人精神。
04
从家族传承到多维拓展,非遗活力持续焕发
随着时代发展,永州祁阳木雕的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拓展,从早期单一的家族传承,逐渐形成“传承人+院校+作坊”的多维传承模式,为非遗技艺的延续注入新活力。
在家族传承基础上,2020年,永州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正式设立,成为首批市级非遗传承基地,该传习所承担着技艺培训、工具改良等重要功能,每年培训学员逾百人,为祁阳木雕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后备力量。2021年,永州木雕保护单位完成变更备案后,进一步推动了传承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通过与院校合作,将木雕技艺引入校园,开展相关课程与实践活动,让更多年轻学生了解、接触并喜爱这一传统技艺;同时,以作坊为载体,搭建起技艺交流与实践的平台,促进匠人之间的技艺切磋与经验分享。
此外,各类社会活动也成为祁阳木雕传承与推广的重要途径。2021年1月,传承人朱海勇曾在“非遗过大年”第四届湖南非遗新春博览会上现场演示雕刻技艺,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木雕的魅力;去年6月,在永州首衡城举办的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活动中,祁阳木雕的建筑木雕构件、祭祀器物等代表作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驻足观赏;同时,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通过展示“湘南十二式”刀法操作过程,2024年相关话题曝光量突破500万人次,让祁阳木雕走出地域限制,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
如今,永州祁阳木雕正以多元的传承方式,在保护中发展,在创新中传承,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相信在传承人、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千年非遗技艺将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为掌上非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