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解PC图形显卡的未来The Future of GPUs
在前一篇谈显卡的文章中,本人用HiFi设备来类比了游戏显卡,但是一是HiFi是个更小众的圈子,很多朋友并不了解,二是并没有拿出详实的数据来佐证这件事情,今天,铁云就来详细解读一下,PC图形显卡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The Future of GPUs
我们目前消费了多少显卡?
2024年,中国大陆笔记本电脑的销量约为3200万台,根据笔记本电脑制造商提供的数据,目前大概20%左右的笔记本电脑搭载了独立GPU,那么国内笔记本年独立GPU销量在650万左右,同时,根据博板堂和JonPeddie数据共同推导,2024年国内台式机独立GPU销量在700-800万左右。数据是估算,不一定准,但是相差不大。
那么,各级别显卡的比例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很难获取到公开数据,我们采用Steam数据来进行分析,Steam里面有硬件和软件调查,我们选取英伟达40系产品来进行研究。为什么选取40系,第一个是因为40系出来的时间比较久,Steam上的样本分布已经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第二个是40系产品且尚未到可以替换的时间点,不会出现低端产品已经被更新换代,高端产品还在工作,导致统计数据中高端产品占比过高的情况。
![]()
总结一下,就是国内每年60级别的甜品卡大概销售700万(包含台机和笔记本,下同),70级别的高级甜品卡销售350万左右,高端卡150万,当然高端卡采用Steam数据是不准的,因为有很多4090采购回来是改成48G显存,放在云端跑AI推理用,但是我们如果只讨论显卡,这个数据还是较为合理的。此外,不讨论50系列是因为很多50系列是贵一点的办公笔记本配的,用户不打游戏的比例较高。
任何抛开用户的研究都是耍流氓,只在实验室里空想用户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是典型的书生行为,所以在这里,我们引申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对于轻度游戏玩家来说,CPU的集成显卡究竟是什么水平?什么时候可以替代独立显卡?毕竟游戏本又大又重又贵,如果能够又轻薄又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玩游戏,很多轻度玩家都会很开心,人都是既要又要的。只不过一部分人比较没什么B数,最终活成了笑话
在二十年之前,AMD做了这样的尝试,当年的速龙CPU,可以流畅运行冰封王座等游戏,只不过AMD的CPU占比一直在20%上下波动,大多数用户还是购买Intel的产品,特别是在笔记本领域,Intel的优势一直比较明显,而“既要又要症”比较明显的恰恰就是笔记本用户。
那么,现在的集显是个什么水平呢?
在 3DMark Time Spy 测试中,Ultra 9 285H 的得分为 3525,而在 Fire Strike 测试中得分为 10369,Ultra7 255H同样采用ARC 140T GPU,性能和Ultra9差距在5%以内,经过查阅3DMark测试结果,可以得出该得分与1650,1060等产品接近。也就是说,现在中高端商务本配的U7和U9核显性能大概是1650水平的。
如果说跑分不能代表实际应用,那么实际游戏中的表现,Ultra9在1080P分辨率,中低画质的黑神话悟空中可以跑到50FPS左右的成绩(B站上可找到测试视频)
这说明目前的集显,在1080P分辨率下玩一些主流非3A大作是完全够用的。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伴随着架构优化、软件优化和制程升级,未来再迭代两代产品,CPU核显可以达到2060性能,从硬件参数上看,目前2060是1920个Shading Unit,ARC 140T是1024个,证明这个推断是比较合理的。
2060是个什么水平呢?说起来已经是好几年之前的产品了,但实际上,目前Steam上排行前200的游戏,有一个算一个,2060都能够在1080P分辨率中档画质下流畅运行(不说中画质是因为有些游戏的中档画质叫高,最高画质叫影视级)。
而如果选择高端AMD CPU的用户,则将获得一款拥有更强性能的独立显卡,最强的AMD Ryzen AI Max+ PRO 395所附带的集成显卡Radeon 8060S,拥有2560个Shader Core,在一众游戏测试中超过了拥有4608个Shader Core的RTX 4070 Mobile。这充分展示了SOC相对需要通过PCIE来连接的CPU+GPU系统的性能优势。
搭载这款产品的PC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贵,当然了,贵是我的问题,不是苏妈的问题。但我们退一步讲,搭配2060性能核显的万元级别轻薄笔记本,对于想玩一点游戏的中登们是有着非常大的诱惑力的。
讲完了集显,我们来讲讲用户。首先,我们先要明确一件事情,就是在一个开放且充分竞争的市场,市场的表现就是用户实际分布的映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不要听网民们说什么,而是要看销售数据表现出来的用户买什么,毕竟网民口中垃圾的4060也是在所有PC中前25%的存在——数据显示,购买万元以上笔记本的用户占比是7%,8000-10000元占比14%,6000-8000占比22%,6000以下占比57%。按照现在显卡的价格,6000以下的电脑基本上是买不到当代60级别的独显的,只能买到库存老电脑或者不带独显的电脑,6000元以上的电脑,还有相当一部分商务轻薄本,以及苹果和华为(鸿蒙)这种独立生态的电脑,真正的独立显卡笔记本电脑确实就占20%左右。
目前看来,PC用户分成几类:办公用户,其中包括普通文字办公用户和专业图形用户;发烧级用户;家用及学生用户。台式机市场,办公和发烧级会多一些,当然愿意花数万元购买台式机的发烧级用户毕竟还是少数,更多的是办公用户,笔记本市场则更为多元化,低端家用本,中端多功能本,高端商务本,游戏本,AIPC等等场景更加细分,其中中端多功能本(6000-8000元)多搭载甜品卡,而游戏本则多搭载更高端的显卡。
这些用户其实并没有那么明显的区分,在产品力发生变化之后,用户的选择往往也会发生变化。购买一台8000元的轻薄商务本的用户,他大概率也希望自己的电脑可以玩一些游戏,只不过之前的CPU集显并不能满足1080P高画质的需求,但随着CPU及其集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PC内存频率及容量的提升,如果我们把1080P高画质作为分水岭,那么在通用市场,CPU满足大多数人的娱乐需求指日可待,毕竟现在U7和U9已经可以基本可以玩猴。既然如此,那么很多中登心中对独立显卡的执念就会消散,“又不是不能用”。
显卡的需求会在AI推理的算力形态稳定之前先保持稳定或者略增,然后逐渐萎缩。和以前PC+主机的时代不同,现在的手游更加流行,年轻人从家庭获得一台好的手机远比获得一台游戏机或显卡容易,之前玩PC游戏的年轻人,现在的中登们往往不太愿意学习新的游戏,还是更喜欢玩老游戏或老游戏的重制版升级版,比如暗黑4,魔法门之英雄无敌:上古纪元 等等,反正猴我确实到现在都打不明白。再加上手游确实更赚钱,游戏公司更愿意投入资源去做,未来的游戏显卡,可能真的只属于那一部分发烧友,和既要又要还舍得花钱买显卡的玩家,而现在的AIPC所需的算力,很有可能被专用NPU,边缘计算IDN服务,云服务所分解,并且随着云服务的进一步落地和渗透,通过云游戏来“租显卡”也会变成轻度玩家很好的选项。云游戏是All Device的,无论是家庭机顶盒,还是办公轻薄本,都可以通过按时付费的云游戏来接入3A大作,如果按照显卡用五年来计算,月付30元,五年也就1800元,比买显卡便宜,对于轻度玩家完全足够。我相信,很多轻度玩家或者中登玩家,面对笔记本轻薄和高性能不能兼得的情景,会选择轻薄,然后通过别的方式来玩游戏的,显卡坞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所以,我个人认为,国内图形显卡每年一千多万的购买群体,可以分解为百万级的专业用户+百万级的发烧玩家+被分化的千万甜品和高级甜品玩家,每个群体会找到每个群体更实惠更方便的服务获得方式,其中甜品玩家可能会被更强的集成显卡吸引,一部分专业用户会被公有云服务吸引,只有发烧玩家可能是最纯粹的,虽然总有人入坑,也有人退烧,这就是之前讲过高端游戏卡HIFI化的逻辑。
讲完了通用市场,我们再来讲一个目前国内的特殊市场——信创市场。可能很多人一听到这个名字就对之嗤之以鼻,认为这意味着落后,封闭,蝇营狗苟,蛇鼠一窝,但是事实上,这是国产半导体一步一步发展,最终走向国际竞争的最强助力。当年,中国的通信行业也是藉由着运营商的支持,一步一步走了出来,“巨大金中华,烽火甲天下”的时代,每一位通信老兵都不会陌生,过程中也确实不是一帆风顺,确实出现了很多秘闻,故事,甚至是龌龊的事情,但是中国通信行业确实是起来了。
2020年前后,国家推动了一次信创替代,目标是政府办公PC的国产升级,也就是俗称的“小信创”。由于应用简单,所以主要是以操作系统和CPU的升级为主,GPU基本上是辅助当时孱弱的国产CPU做图像输出用的,但即便是简单的一波小信创替代,也给国产CPU和操作系统打了一针强心剂,从经济层面和应用生态层面给了这些厂商不小的提升,现在国际政治环境恶劣,国家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挑起大梁,除了政府办公,还要能够承担起八大行业日常生产服务应用的需求。
目前国产计算机系统生态这个大课题,比通信更复杂,涉及的面更多,各类专业软件,操作系统,CPU,GPU,存储,都是需要突破的,这个生态是目前全球科技发展和高端制造的命脉,突破或者替代这个产业就意味着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重心,小信创只是开了个头,算是全国产计算机系统的一个POC,但还远远不够,大信创会涉及更多的专业应用领域,国家也很期待国内的企业们能够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说回到我们熟悉的GPU领域,目前我们国内图形生态有三个比较大的缺陷,第一个是专业应用软件的缺失,目前大量的CAD/CAE软件,专业图形建模软件,视频处理软件都是国外的,且他们和CUDA生态深度绑定,软件是非常吃生态积累的,没有生态,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好用,某国内头部渲染云服务提供商的CTO曾经口出狂言,说国产显卡做得再好他们也不可能用,本质上就是生态问题。第二个是图形API的生态问题,其实本质上和第一个问题是一样的,目前很多的应用是基于Windows及其DirectX生态开发的,在国产操作系统+OpenGL和Vulkan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兼容性问题,需要大量的工程量来进行适配,目前确实看到了很多这样的bug需要去修。第三个是目前CPU自身的GPU能力较弱,有很多应用场景其实不见得需要高性能的GPU,比如基础的2D CAD作图,以及一些小场景的数字孪生,但是目前国产CPU的核显在驱动和软件层面还有较大的短板,连这些基础功能都不一定能够满足,所以很多国产计算机系统还不得不搭配一块“亮机卡”来满足低性能图形需求。这三个问题,在小信创市场发展的时候已经暴露出来,当时通过各种方式规避过去了,但是现在的大信创市场是规避不过去的,毕竟我们如果用海光CPU搭载AMD显卡来号称国产计算机系统,就有点掩耳盗铃的意思了。
大信创里面有大量的工业应用,数字孪生应用和专业作图应用,之前CPU+亮机卡的计算机系统,在大信创纷繁复杂的应用中确实有点不够看,说得更直接一点,亮机卡这种东西,除了特殊领域,它就不应该存在。我国的计算机系统水平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不少,那么在传统的应用领域,通用市场的发展路径,基本上可以作为大信创市场的发展参考,不能总一心想着弯道超车。我们不能误解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我们沿着既有的路径加速到一定水平,跑了国际先进水平60%以上的路,然后瞄准未来目标截弯取直,而不是刚学会走,生态也还缺失很多,就不好好走大路专门钻牛角尖。通用市场是什么样的呢?CPU要全能化,不能瘸腿,GPU要专业化,和各种专业应用软件来进行适配,积累生态。GPU的专业化可以理解,数字孪生,专业作图都很明确,AIPC也是板上钉钉的发展方向,CPU的全能化,按照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一款PC用的高性能CPU,至少得有一颗能够满足低性能图形需求的核显和一定的AI算力,我们应当做一款小号的Intel U9 285H以满足各类需求,如果自研核显有困难,其实是可以寻求国内企业而非IMG的IP授权的。
我充分理解并赞同龙芯胡老师关于CPU研发难度的那段话,但是我也坚持认为任何产品最终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至少Fire Strike和Time Spy跑分还不如Intel U9的GPU产品是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随着中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的突破,国产半导体产品一定要走上国际舞台,和世界先进水平同台竞技,而大信创是国家给的最大的扶持,也是产品走向真正商业市场最后的缓冲。从1993年的CC08到2013年超越爱立信,华为用了二十年,那么再过二十年,中国的计算机系统(包括机器人,智能汽车,智能手机等)和半导体生产设计水平是否能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呢?我认为是很有可能的。
无论是通用市场还是国产市场,从目前看来,PC搭载的独立显卡处境确实比较微妙,一边是纯AI+办公应用可能会转向独立或集成NPU,另一边是随着网络游戏和云计算行业的发展,部分玩家会转向云游戏,此外,新的渲染范式也在蓄势待发,可能会对图形GPU的底层架构产生影响。我们不能断言PC图形显卡一定会走向何方,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前方的路,然后把观察和思考分享给读者朋友们,这就够了。
作者:铁云欢迎关注铁云文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