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妹子宋宁宗恭圣仁烈杨皇后
南宋宁宗年间,临安城的御街繁华如锦,西湖的波光潋滟中,一艘画舫缓缓驶过。船头,一位身着淡粉罗衣的女子正执笔轻描,几笔勾勒,一枝含苞的杏花便跃然绢上。她,便是日后母仪天下的皇后——杨妹子。
![]()
杨妹子书法
一、歌女入宫,才情初绽
杨妹子,名桂枝,少时随母入宫,原为杂剧班中的歌女。她生得眉目如画,嗓音清亮,更难得的是,她有一双擅于捕捉美的眼睛。一次宫廷宴乐,宁宗赵扩被她的歌声吸引,更被她即兴题写的诗句所惊艳:
> “柳眼初开春色浅,梅心惊破雪痕香。”
宁宗大悦,赐她入画院学习。杨妹子如鱼得水,日夜临摹马远、夏圭之作,渐得院体精髓。她的画,设色妍丽却不失清雅,笔致细腻中见飘逸,尤擅花鸟,能将一朵花的呼吸、一只鸟的啼鸣,凝于尺素之间。
![]()
杨妹子七言诗一首,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图书馆藏
二、皇后之笔,代君题画
庆元六年,杨氏被册封为皇后。她并未沉溺于锦衣玉食,反而更加潜心艺事。宁宗雅好书画,常命画院进献作品,而杨妹子则常为皇帝代笔题诗。她的书法,娟秀中见风骨,与宁宗笔迹几可乱真,时人称为“双圣手”。
![]()
马远马远《踏歌图》
一次,宁宗赏马远《踏歌图》,命她题诗。她提笔略思,写下:
>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诗句既合画意,又暗含劝农之意,宁宗看后连连称妙,赐她“翰墨第一”之印。从此,她的题画诗成为宫廷珍品,文人雅士争相摹拓。
![]()
杨妹子《樱桃黄鹂图》
![]()
![]()
杨妹子的几首诗词:
《题菊花图》
莫惜朝衣准酒钱,渊明身即此花仙。
重阳满满杯中泛,一缕黄金是一年。
《题马远画梅四首》
重重叠叠染湘黄,此际春光已半芳。
开处不禁风日暖,乱飞晴雪点衣裳。
二
铢衣翠盖映朱颜,未委何年入帝关。
默被画工传写得,至今犹似在衡山。
三
夭桃艳杏岂相同,红润姿容冷淡中。
披拂轻烟何所似,动人春色碧纱笼。
四
浑如冷蝶宿花房,拥抱檀心忆旧香。
开到寒梢犹可爱,此般必是汉宫妆。
《诉衷情·题马远松院鸣琴》
闲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
多因淡然无味,不比郑声淫。
松院静,竹楼深,夜沈沈。
清风拂轸,明月当轩,谁会幽心。
![]()
三、百花图卷,藏尽春愁
杨妹子最负盛名的作品,是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院的《百花图》卷。绢本设色,长逾两米,绘有十四种花卉,从春桃、夏荷到秋菊、冬梅,每一朵都似在轻声细语。
尤为动人的,是每段花卉旁,她都以小楷题诗一首。如题海棠:
> “胭脂泪染轻罗,梦断香消几何?谁怜寂寞深宫,独对春风自歌。”
诗句中,既有对花的怜爱,也透出深宫女子的幽怨。传说她画此卷时,正值韩侂胄北伐失利,朝局动荡。她借花抒怀,将一腔忧思,化作笔下千红万艳。
![]()
杨妹子蔷薇诗团扇一首,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杨妹子七言诗一首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四、团扇轻摇,墨香远飘
杨妹子喜画团扇,认为“扇者,善也,可拂暑,可拂心”。她常于夏日午后,命宫女执扇侍墨,即兴作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其《薄薄残妆淡淡香》团扇,便是此类佳作。
![]()
扇面绘一仕女倚窗,窗外一枝梨花斜逸,题诗曰:
薄薄残妆淡淡香, 轻寒细雨泣黄昏。
自怜颜色非倾国,不道人间有断魂。
诗句哀而不伤,画中人似是她自况:虽贵为皇后,却常感身世如寄,唯有丹青与诗,可慰寂寥。
![]()
五、传奇身后,墨宝流芳
杨妹子晚年,曾手植一园蔷薇,花开时,她每日临窗写生。临终前,她将《百花图》与数十柄团扇密封赐给贴身宫女,嘱曰:“若逢太平,可出此卷,使我魂依花下。”
![]()
宋 杨妹子 楷书清凉境界七绝 册页 绢本 嘉德香港2013秋拍 成交价2357.5万港元
后世,她的作品有10件存世,大多散落天涯,却件件是珍品。2013年,香港嘉德秋拍,她的一柄楷书团扇《清凉境界七绝》,以2357.5万港元成交,创宋代女书法家作品最高价。
![]()
宋 马远 《王宏送酒图 》美籍华人邓仕勋藏
六、书画朋友圈与宫廷雅集
杨妹子与南宋宫廷画家交往甚密,常在马远、马麟、夏圭、刘松年等人的画上题诗。如马远《华灯侍宴图》上,她题道:
![]()
宋 马远《华灯侍宴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
马远《华灯侍宴图》上方的题诗 杨妹子书
> “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
现存的华灯侍宴图有两个版本,其中马远的真迹是没有画家落款的。经学者们考究,画上方的题诗是杨皇后所写,风格正是从宁宗的楷书中习得。
![]()
马远《月下把杯图》赞诗与“坤卦”印
杨妹子是马远最重要的赞助者,马远作为宫廷画师,在保持自己的创新基础上,还多少带上杨皇后的一些意图表达。她常在马远的画作中题诗,并将它们赐给他人,杨后曾让马远画《十二水图》送给侄子杨谷。
![]()
![]()
她与马麟尤为投缘,曾数次在其《静听松风图》《层叠冰绡》上题字,甚至将马麟画作作为赏赐大臣的“御笔”礼品,足见其在宫廷艺术圈中的核心地位。
![]()
南宋 马麟 《层叠冰绡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传说有一次,马麟画了一幅《月下孤鹤》,迟迟不敢题诗。杨妹子取笔写下:
> “霜翎不染江天雪,孤唳能惊月下云。自是仙姿难偶俗,不随鸡鹜共成群。”
马麟看后叹服,拜曰:“皇后诗笔,胜臣百倍。”
![]()
《静听松风图》马麟 (南宋)台北故宫博物院 收藏 226.6cm×110.3cm 绢本 设色
![]()
![]()
七、身份之谜与后世争议
杨妹子的身世一直成谜。她本不知姓氏,入宫时为杂剧女伶,后认朝臣杨次山为兄,才得姓“杨”,自称“杨妹子”。《宋史》仅称其为“恭圣仁烈皇后”,未详其出身,后世对其是否真为“杨次山之妹”争议不断。
![]()
![]()
杨妹子《倚云仙杏图》题诗与“坤卦”印
![]()
更引人争议的是她的“代笔”身份。由于她书法极似宁宗,曾为皇帝代笔题画、拟诏,甚至参与矫诏诛杀韩侂胄,后世对其“干政”颇有微词。
![]()
宋宁宗书法
![]()
宁宗在马远《踏歌图》的题字
有学者指出,宁宗朝“御笔”多出自杨后之手,甚至有“宁宗不识字”之谣传,虽不可信,却反映出她在政治与艺术中的双重影子。
![]()
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首次提出“杨妹子即杨皇后”之说,清代钱大昕等人亦持此论,但近现代学者如翁万戈、郑重等则指出,“杨妹子”可能是杨皇后之妹,或为其别号,未必是同一人。此争议至今未决,反而为她的传奇人生增添一层神秘面纱。
![]()
《百花图》局部
![]()
尾声:花魂犹在,墨韵长存
今日,你若去吉林省博物院,仍可见《百花图》静静展陈。有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花、望仙花、葵花、提花、玉李花、宫槐、莲桃、灵芝等十四种花卉,计17段,每段各有小楷题咏,书法波撇秀颖,妩媚而有韵致,画法简练,设色妍丽,取马远、马麟父子画法,为南宋院体画风格。卷前有作者题诗,卷后有明代朱芝垝题跋。
在灯光下似仍带露水,而绢素旁的小楷,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杨妹子,这位从歌女到皇后的传奇女子,用她的一生,将深宫的春愁、夏日的蝉声、秋夜的月光、冬晨的雪影,尽付丹青。
她的故事,正如她笔下的花,虽历千年,依旧鲜活如初。
![]()
![]()
“壬申贵妾杨姓之章”
杨妹子《百花图》卷高清欣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