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头写了一篇与面子有关的文章。很遗憾,这篇文章被网易平台枪毙了。
有朋友就在聊天群里问我,能不能说说尊严和面子有什么区别。
因为手机聊天,只是简单说了一下个人观点:尊严和面子不能混为一谈,在中国社会和汉语语境下,很多人把面子等同于尊严,实质上是严重的概念混乱。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尊严的词义有两种解释。
![]()
1.(形)尊贵庄严。~的讲台。(作定语)
2.(名)不容侵犯的身份或地位。维护法律的~。(作宾语)
这个词由两个字“尊”和“严”组成,地位、身份高为尊,认真或程度高为严。
在网络语境下,尊严的含义被扩充,指人或拟人的事物都拥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或拟人的事物所尊重(例:人的尊严或国家尊严)。
一个国家有没有尊严,本文不讨论。
个人观点,国家无所谓尊严,能保障每个人能够有尊严的活着的国家,才是一个正常的文明国家,这个国家也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国家尊严只是一种拟人化的文学修辞)。
《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面子”有以下几种解释:
物体的表面:例如,“这件袍子的面子很好看”。
体面;表面的虚荣,如“爱面子”、“留面子”、“驳面子”、“看某人的面子”等。
情面:指人情关系中的面子,如“给面子”、“不给面子”。
粉末:如“药面子”。
“面子”一词是中国人特有的,它代表了一种个体对于外部评价的心理反映。或者说,“面子”可以解释为一个人对于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等级、地位或自我身份认定的心理感觉。
或许,正是因为在汉语中,尊严与身份、地位进行捆绑,才造成了中国人“好面子”的特点。所谓的面子(尊严),其核心本只是一种包装,一种假象,只是某种自我的心理满足。
对有的人来说,面子不过是一种虚荣,一种自我证明,证明自己得到了某种认可,或者说混得挺好,受人欢迎和尊重。当有人说“给你面子”的时候,背后的真实含义并不代表他是真的平等地尊重你。
(PS:这种尊重或受人欢迎是真正的尊重吗?)。
尊严关乎的是社会公平,面子是个体心理状态的反映。
正是因为面子是一个人自己内心的心理反映,在无法保证个体之间平等尊重的社会,人们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面子。
![]()
现代文明社会,个体最基本的尊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障生命的权利。生命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如果无法充分保障人的生命权,一切其它权利都是空中楼阁。
保障自由的权利。自由是人权的灵魂,人身自由、通信自由、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等,都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财产不受侵害的权利。财产权是生命权和自由权的延伸,其实质为人支配物,即支配自己正当所得的权利。
尊严是上述基本权利的合理延伸,有了上述的基本权利保障,进一步的要求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才有可能做到相互之间的平等、尊重和关爱。
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有效地保障上述基本权利,尊严将自然而然地产生,面子或许就会可有可无。
一个能够让个人活得有尊严的社会是多元化的,它在保障基本的权利的同时,建立有效的基本保障系统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能够鼓励了个人的自由创新与发展。
保障基本权利:社会应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但不限于言论自由、财产不受侵犯、人身安全等。这些权利是尊严的基石,没有它们,个人的尊严将无从谈起。
建立基本保障:有效的社会基本保障可以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获得必要的帮助。无论是经济上的援助还是情感上的支持,都可以增强个人的尊严感。
平等遵守契约: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和个体,都能够普遍地以平等的方式来签订并遵守契约的时候,个人的尊严才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维护法治公正:法律是保障正义得以实现的最有力武器。良善的法律,是让一切权力在规则下运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提供平等机会:现代文明社会应在保障最基本权利基础上,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建立公平良好的社会阶层的流动通道。
尊重个体差异:一个包容的社会应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选择,不会因为种族、性别、出身等因素而受到歧视。
鼓励自我实现:当人们能够自由地追求梦想并实现自我价值时,会感到更有尊严。社会应该鼓励创新和个人发展,而不是限制或压制。
![]()
一个能够保障个体基本权利的社会,面子只与个体的心理活动有关,与尊严无关。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只关心自己的面子,而不去关心自己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保障,这个社会一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丛林社会,或将变得越来越虚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