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成都道100号,联排小楼中的一栋,自建造至今历经百年岁月的洗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里曾是中共华北联络局电台所在,为了救亡图存,中共地下组织在这里频频发射出隐蔽电波。如今,这里是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单位,更是一处不可磨灭的红色革命遗迹。
成都道100号,这座看似普通的居住小楼,曾是中共华北联络局的电台所在地,它是如何成为中共隐蔽战线旧址中的光荣一员呢?还需从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谈起。
![]()
成都道100号
在以革命的方式救国救民的岁月里,涌现出诸多敢为人先的时代探寻者,不少人有着海外求学的履历,比如伍修权同志,其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同班同学当中包括国民党桂系反蒋人物刘劭襄的儿子刘仲容。这层关系,为中共华北联络局借用刘劭襄在今天成都道100号(原英租界伦敦道永定里8号)家中设立的电台与延安党中央保持联系起到了铺垫作用,并于1936年春实施。当时,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在刘家建立秘密电台,由北方局下属联络局负责人王世英领导,具体工作由天津特科负责人谢甫生主持。这个电台为保证北方局及河北省委与党中央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
小院内景
![]()
书法作品
1937年冬,时任河北省委书记的马辉之同志,曾交给谢甫生一张电报稿,要求从刘家的电台发到延安,目的是沟通省委电台与延安中央电台的相互呼号。从1936年到1937年,谢甫生得到的有关日伪及国民党的情报,都是通过刘家电台发往延安。底稿现在仍保存在中央档案馆。
围绕着电台还出现一件十分不易的事,发生在建设路阜昌里(原达文波路)的“涌顺和”杂货店。这里是谢甫生爱人刘璇(刘伯年)的家,为了掩护在天津的地下工作而设立的秘密联络点。河北省委书记马辉之和王世英联系工作的接头处也在这里。这里从1936年建立到全国解放,始终未遭破坏。
![]()
成都道100号近景
抗战初期,电台的主要工作是想方设法获取敌人情报以资抗日。重点是搜集日本军队里关东军的情报。那个时候在天津从事情报搜集的单位很多,国民党、日本人、第三国际、苏联人等。谢甫生曾经取得过日本关东军宗室孝良的一份情报,内容是对国民党的看法,说国民党全党患恐日病,以及日本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措施等。这份情报由谢甫生亲自复写了300余份,大部分送给了国民党上层与民主人士,对国民党震动很大,对抗日统战工作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孔祥熙获知后,专门通过关系把这份情报要走了一份。
当时,日军一个主要针对国民党作战的机械化师团——板垣师团,雇用了一位叫毛风吉的翻译。经南汉宸介绍,时任天津公安局侦缉队科长的朱军和毛风吉建立了联系。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前,毛风吉获取了一份本间师团和联队全部军官的名册,以及整个师团的武器装备和军队准备作战动向的情报。上级党组织指示谢甫生设法将该情报送给指挥台儿庄战役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谢甫生同王世英商定后,将该情报交由在津参加敌后统战组织——华北自卫会的何佩石(刘劭襄的大女婿),用国民党在天津的电台发给了第五战区。李宗仁获得这一重要情报后,立即采取了防患于未然的部署,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台儿庄大捷后,李宗仁肯定了该情报为台儿庄战役胜利所提供的极大帮助,并指示发出了嘉奖天津方面的电报。
![]()
《永不消逝的电波》(油画)
站在这承载过同仇敌忾过往的小楼之旁,百感交集:时光荏苒,岁月流金,多少物是人非依旧闪耀着前代人曾经赋予的蓬勃生命力,并影响着每一代人做出属于自己的时代升华。
烟火,已非昨日之风物;祈愿,仍续古人之风俗。在现实中享受,在享受中回顾。曾经的激情奋斗,凝聚成厚重的历史,化作了时代的集体记忆而代代承传。
回顾二十世纪上半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役等战事,那些搁置己见、共赴天下兴亡的义举,无不延续了中国人最质朴的文化认同,也于硝烟弥漫和悲泣哀号中和着自己与同道的气节埋下向往光明的种子,用有形的血肉和无形的魂魄滋养着种子破土发芽顽强生长,代代相传起“家国同构”的情感载体和烈士长歌,迎来四海宁谧、五谷丰登、百业兴盛、安居和谐。忽生一念:勿忘艰辛,守住和平,才是对先烈永远的祭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