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周恩来对杨春霞说:这演的哪里像柯湘,分明是穆桂英走错了片场

0
分享至

1972年初春,北京西长安街的排练厅比室外还冷,杨春霞一身灰军装,借着呼出的白气反复练枪。她绕着木头枪转了第三圈,忽然听见身后有人轻声提醒:“总理来了。”门口站着周恩来,他看了几秒,半带玩笑地摇头:“这演的哪里像柯湘,分明是穆桂英走错了片场。”这一句既是批评,也是期许,随即成了现代京剧《杜鹃山》排练场上最响亮的指令。



话锋可以拉回到1943年。那年淞沪战火刚熄,上海弄堂里电台的老收音机时常放越剧,三岁的杨春霞在母亲的织布机旁哼唱平湖调。小学五年级,她瞄到《解放日报》一则招生启事,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班要挑娃娃。她拉同桌去报名,没指望成真,偏偏榜上有名。那时的昆曲训练严苛,晨功一做就是四小时,十一岁的她被安上杨贵妃的头饰,连“倚翠偎红”都念不顺,却得跟着朱传茗、方传芸练“水袖三翻”。苦练四年,身段稳了,嗓子亮了,老师却突然出国巡演,学校临时把她塞进京剧班。

这一“调班”彻底改写轨迹。1958年,言慧珠携弟子出访欧洲,回国后看学生汇报。杨春霞在《凤还巢》里演“程雪娥”,裙摆一晃,“梅派味”十足。言慧珠当场拍板:“改学京剧,重点培养。”于是昆曲才女转行京剧小旦,从头学圆场、甩发、水袖,连走路的脚掌角度都重新定位。

幸运不止于此。1959年,京昆两大泰斗梅兰芳、俞振飞拍摄电影《游园惊梦》,剧组需要“替身”走机位。圈里人都知道,这类“替身”不是武戏里翻跟斗的代班,而是替艺术大师先走光位、摆造型。杨春霞穿上大花神的戏衣,撑着纱扇绕牡丹亭,一转身动作干净漂亮。镜头外,梅兰芳笑着招手:“小姑娘,再走一遍。”得到泰斗亲口指点的那一晚,她在招待所的硬板床上兴奋得合不上眼。



接下来的日子迅速加速。1964年,文化部组队赴西欧巡演半年,《拾玉镯》在巴黎、米兰连场满座。演出回到上海,正碰上毛泽东南下视察。主席听说这批青年演员为国争光,特设家宴,桌上居然摆了六只清蒸大闸蟹。毛泽东笑着说:“上海人不吃蟹,算不得筵席。”一席话没多少寒暄,却让在座青年演员心里热乎很久。

1965—1969年间,杨春霞主攻现代戏。《飒爽英姿》里她演民兵连长巧姑,为了一个“立正抬枪”动作,她在崇明岛海堤上跟女兵摸排半个月,脸晒得发紫,回到排练厅时,连同事都认不出。不到三十岁,她手里已攒下“京剧现代戏女主角专业户”的招牌,没想到“高光”刚开头,生活却按下暂停键。



1971年盛夏,一个电话打到她家中。“明天直奔北京京剧团报到。”她正蹲在水盆边搓衬衫,抬头愣了三秒,“具体任务?”对方只丢下一句:“去了就明白。”抵京才知,《杜鹃山》筹拍。“样板戏”虽有八出,但还缺一个反映中央苏区斗争的剧目。周恩来拍板:“柯湘由杨春霞来。”她听完,背脊直得像钟摆,干脆提一句:“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远比想象困难。问题首先落在口音。上海味浓的普通话,一开口就“露馅”,她每天抱着收音机跟读新闻,笔记本上标密密麻麻注音;接着是身段。过去演闺门旦、青衣,舞台动作内敛含蓄,而柯湘是党代表,率队上山下乡,文武兼备。第三难题是武戏。排练厅里她第一次拿木枪转身,总理那句“穆桂英走错片场”像冷水兜头。她暗暗咬牙,决定到部队蹲点。



福州前线的海风咸且猛烈,夜间潮汐声像大鼓。杨春霞与女兵同宿同训,五公里急行,肩扛真钢枪,练完晚饭只想潦草吃一口。训练末尾,一位老排长冲她摆手:“枪托抬高,别让敌人看出软板凳。”她当即照做,肩臂酸麻,却咬住牙关完成一整套战术步伐。两周后她返京,体重掉了五斤,却带回一整本实战动作笔记。试装那天,她放下枪,轻喊:“报告。”嗓音干涩却带穿透力。周恩来听完复排,点评只有八个字:“像样了,就这么搞。”

1973年春,剧组磨合近两年,换过三版剧本、五十多处唱腔。“杨春霞的嗓子不够宽”,有人质疑;乐队又嫌“行腔偏软”。她索性早晨喝生鸡蛋开嗓,晚上跑北海公园练肺活量。排到“斥敌”一场,柯湘需跃上高台挥枪,落地后衔一句高腔“誓把穷山换新天”。第一次落地脚踝扭伤,医生建议休息,她置之不理,托人往铆钉军靴里塞海绵,一瘸一拐硬挺到底。



5月23日晚,京西宾馆礼堂首演。舞台灯亮,锣鼓响,观众——多是中央机关干部——屏息。柯湘甩披风走上前台,枪托一击地板,尘土微扬。戏终,掌声集体炸响。上海来的口音不见了,程式化身段不见了,留下的是党代表的泼辣与沉稳。有意思的是,灯光暗下那一刻,后台没有欢呼,只有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杨春霞坐在台阶上,眉心全是汗,双手抖到解不开绑带。周恩来走近,轻拍她肩:“行,柯湘算是活了。”

电影版随后立项,摄制组把八百套戏服拖去大别山取景。拂晓山雾,杨春霞一脚泥,两膝淤青,镜头前仍举枪横扫。1974年拷贝下线,全国放映,柯湘的形象贴满厂区墙壁、汽车站台。工人师傅排队买票,还嫌场次少。上海老邻居写信说:“每天孩子在弄堂扯破嗓子学‘誓把穷山’。”

事业顶点来得密集。她被任命为北京京剧团副团长,负责青年演员培养。教学第一课,她把那根木头枪抱进排练厅,掷在地板上:“想演柯湘,先别怕吃苦。”学生会心一笑,立刻掉头练功。



回看杨春霞的舞台生涯,映在聚光灯里的不只是个人奋斗,更折射京剧从古典到现代的艰难蜕变。梅派的水袖、昆曲的行腔、现代戏的武打,全在她一身摞层。本质上,这是一位戏曲人对时代的回应,同时也是时代对戏曲人的塑造。周恩来那句“穆桂英走错了片场”听似调侃,实际上给出坐标——传统味不能丢,角色定位更不能偏。正是在这种严苛与关怀并存的氛围里,《杜鹃山》捧出了一个真正的柯湘,也留下了一段舞台佳话。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明月清风阁
明月清风阁
明清史
652文章数 15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