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款顶级五代机的生产线,可以像网红直播间一样被央视镜头怼着脸拍?还没涂装的“绿皮机”就那么排排坐晒给大家看,甚至连座舱大屏都毫无马赛克简直逆天。这可是五代机生产线,美国F35生产线至今都藏着掖着,咱中国为啥敢这么透明?难道是因为技术太牛不怕抄?还是说更厉害的六代机已经等在生产线了?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歼35生产线大公开背后的狠活。
大方公开
前不久国庆期间,央视镜头下的沈飞生产车间,面积足足有27万平方米,不光堪比50多个标准足球场大小,而且规模直接对标美国洛马生产F35的沃斯堡工厂。
![]()
但不一样的是这里虽然也是军事生产重地,闲人免进,可在镜头下却反而更像一条智能化的汽车生产流水线。画面中,多架处于不同装配阶段的歼35“绿皮机”一字排开,机械臂精准地进行蒙皮铆接,工人们淡定的组装航电设备。这种开放程度连美国都得自愧不如,要知道,美国洛马公司对F35生产线的保密程度视同“国家机密”,甚至连国会议员参观都要签署保密协议。
但在我们这里整个生产车间仿佛在说,随便看反正你们学不会。咱们现在之所以这么自信这么狂,主要还是智能制造水平已实现对美国的技术碾压,特别是歼35采用的“脉动生产线”,可以让总装效率直接飙升40%,制造周期更是缩短了90%。
![]()
以往战机生产都是靠工人围着飞机转,现在是让飞机可以定时移动到不同工位,每个工位只干一道工序,车间里同时出现的6架量产型歼35,证明生产线早已进入“下饺子”的模式。
而且按照这样的脉动生产线节奏,即便保守估计,沈飞每年也至少能够交付30到40架的歼35,这个速度已经是目前美国F35生产线的1.5倍了。
此外更绝的是生产过程中采用的3D打印技术,将歼35主承力框结构的零件从2000多个直接砍到个位数,但相应的强度反而提高了15%。
甚至生产线一公开,眼尖的军迷就立马发现亮点,9月阅兵时歼35的编号是还是“3506”,10月初就立马就变成“3557”,大半个月编号跳了50多,虽然不可能全部都是刚生产的,但起码能证明绝大部分是今年生产的,因为去年年底歼35A才在珠海航展上正式露面,表明这款战机的研制相对成熟,那么正式批量化生产肯定要在这之后。
![]()
照此推理也就意味着歼35的年度量产要突破60架大关。对比美国F35从首架量产到交付60架用了整整3年,歼35仅用一年便已经达到了量大管饱的程度,美国这下估计要破防了。
技术碾压
不过更让美国破防的,恐怕还是歼35的技术性能已经全面碾压F35。当美国还在为F35的800多项技术缺陷头疼时,歼35已经实现了全面超越,最基础的就是动力系统完胜,歼35配备了两台国产涡扇19发动机,总推力可达24吨。
尽管要论单台发动机的理论数据,还是F35的F135发动机推力更大,可F35的单发设计也存在先天“心脏病”风险,2022年美国就一度因为发动机故障停飞全部F35机队。
而歼35的双发不仅让动力拥有双保险,舰载起降更安全。同时总推力更大,也更能实现极速2.2马赫的超音速巡航,相比之下F35只能达到极速1.6马赫。
![]()
相应的作战半径也被碾压,歼35能够达到至少1350公里,同样远超F35约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还有歼35既然动力更强,载弹量也更大,不但载弹量可达8吨,内置弹舱还能塞下6枚导弹,包括4枚霹雳15和2枚霹雳10,相比F35C的4枚也能做到更胜一筹。
当然除了动力是弱项,F35在隐身技术代差上也输的心服口服,采用超材料隐身技术的歼35,不仅雷达反射面积仅为0.01平米,而且维护成本只有F35的10%,因为它不像F35一样涂层动不动掉皮,需要频繁补涂隐身涂层,而是将隐身材料直接融入机体结构自带隐形战衣。
![]()
可是隐身拼不过也就算了,没想到航电系统歼35也是领先一代,机载氮化镓雷达能同时扫描30个目标,探测距离也比F35更远,甚至座舱大屏直接公开,表明显示系统在咱家已经不是啥“尖端机密”,而是成熟产品了。
就在这样性能全面领先的情况下,歼35甚至还在成本控制上秒杀F35,坊间流传的价格在8000万美元左右,相比动辄就一点多亿美元的F35系列,性价比简直不要太高。而如此高的性价比也给歼35的出口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一机三吃
不要觉得歼35是一款我军才刚刚装备的五代机,对外军售可能还要等好久,但其实歼35的前身FC31最初主打的就是外贸版五代机。甚至这次曝光的生产线视频里最劲爆的彩蛋,就是同时出现了海军舰载型和空军陆基型的歼35A,这对海空双雄正在同步量产,不仅是在全球五代机发展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
而且也为外贸版的布局奠定了基础,毕竟我军已经拥有大量的歼20战机,歼35A只是作为补充,而歼35舰载版即便填满现有三艘航母也不会有太多架,那么量产一但起来,多余的产能自然就可以服务于外贸版生产。
实现生产线“一机三吃”的布局也不是什么难事,歼35通过同一个平台变出舰载型、空军型和外贸型,零部件通用率很高。
其中舰载型歼35作为航母的闪电利剑,不仅强化了起落架,能够承受着舰冲击,并实现“弹滑兼容”,也就是说既能电磁弹射上福建舰,又能在辽宁舰、山东舰上滑跃起飞,而且机体90%部位都采用新型复合材料,耐盐雾腐蚀性提升了数倍。
![]()
当然更受关注的还是空军版歼35A,放在我国它是与歼20组成高低搭配作战体系的重要帮手,不仅能够覆盖第一岛链全境,而且挂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超过200公里,无论是打击预警机还是专克敌方战斗机都是一把好手。
如果出口到国外,不管是面对一众四代机还是F35,都堪称绝对的主力。一些潜在的客户比如巴基斯坦、沙特等国都在期待咱们正式“发售”。
领跑宣言
那么现在公开生产线,就更是在展示质量管控流程,打消国际客户对中国制造的疑虑。相比美国对F35技术的严格封锁,除了铁杆盟友根本没得谈。中国外贸版的歼35不仅性价比高,而且不会额外附加政治条件,这样的开放态度肯定会更受国际市场欢迎。
![]()
而且生产线能同时出现舰载型和空军型,就证明中国已经建立了歼35一机多型的装备体系能力。这种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后勤保障难度,使的战时产能可以快速转换。
而且更表明在和平时期我们的军售产能不会像F35那样卡壳,可能我国这次如此高调的展示歼35生产线,都不是为了向美国秀肌肉。
![]()
而单纯只是因为歼35已经落后可以展示,并且正准备着手往外卖。从而为后续六代机的定型生产奠定基础,毕竟以咱家的习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和预研一代的节奏,只有后一款快要定型了,前一款战机才不会是秘密。
这是不是说明同样是沈飞研制的六代机歼50,可能很快就要正式揭开庐山真面目了?歼35生产线的大公开,应该就是中国军工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的宣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