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今年以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下简称“宜州烟草”)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组织志愿者队伍深入结对帮扶村及辖区零售商店,开展“反诈宣传进村进店”主题宣传活动,将反诈知识送到群众身边,筑牢基层反诈“安全防线”。
“韦大爷,现在骗子专挑咱们老年人下手,咱们村老人多,有的儿女在外打工,骗子就钻这个空子,冒充‘公检法’人员说你犯事了,或者说你孩子出事要交押金,这些全是骗局!”在结对帮扶的小隘村,宜州烟草志愿者带着精心准备的反诈宣传手册,走进村民家中、村口广场,用“接地气”的方言与村民们拉家常、话安全。
![]()
宜州烟草志愿者进村入户向村民宣传反诈知识。覃业军摄
针对帮扶村老年群体占比高、防范意识较弱、易成为诈骗目标的特点,宜州烟草志愿者结合近期高发的“养老诈骗”“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等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从“甜言蜜语”博取信任,到“威逼利诱”诱导转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清晰透彻。
“之前有个自称是检察院的人给我打电话,说我儿子在外面犯事被抓了,让我赶紧转钱过去周转,当时我差点就信了。”村民韦继光听完讲解后,后怕地说道。志愿者再三提醒他遇到此类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与家人核实,绝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更不能向陌生账户转账。
“您看,点这个图标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骗子电话一来它就提醒,比我们记性还好呢。”志愿者手把手教村民下载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并讲解APP的使用方法和作用,让“反诈神器”成为守护村民财产安全的“随身盾牌”。
针对帮扶村部分村民存在的“怕麻烦”“无所谓”等心态,宜州烟草志愿者们通过分析身边真实案例的惨痛后果,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引导村民主动学习反诈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
宜州烟草志愿者进店向零售商户宣传反诈知识。张文双摄
零售商店作为人员流动较大的场所,既是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反诈宣传的重要“阵地”。针对零售户日常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冒充烟草工作人员订货”“虚假扫码支付”“中奖诈骗”等场景,宜州烟草志愿者结合行业特点,开展“点对点”精准宣传,为零售户群体送上“反诈套餐”。
“王老板,最近有三种骗局要特别当心:一是冒充烟草工作人员要‘许可证年审费’,烟草证延续不用交这笔钱;二是说有‘紧俏卷烟货源’要收定金都是假的,没有‘内部指标’;三是有人拿大额订单,让你帮忙代收代转货款,这很可能是‘洗钱’,这些信息千万不要信。”在零售商店内,宜州烟草志愿者一边向店主王美玉发放宣传资料,一边结合近期发生在辖区零售户中的诈骗未遂案例,详细讲解常见诈骗手段的识别技巧。
此外,宜州烟草志愿者还向零售户普及“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功能,指导他们完成注册、实名认证和预警开启全流程,并鼓励零售户发挥“哨点”作用,在店内张贴反诈宣传海报,向进店消费的顾客普及反诈知识,让零售商店成为反诈宣传的“流动课堂”。
“前几天有人给我打电话说我的烟草证准备过期了,让我转500块‘加急费’,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劲,找市场管理员核实了才知道是骗局。现在骗子的手段太多了,以后我不仅自己要提高警惕,还要提醒来店里的顾客多加小心。”零售户张荣广在听完宣传后表示,将积极配合烟草部门,共同做好反诈宣传工作。
反诈不是“一阵风”,而是守护群众“钱袋子”的“持久战”。下一步,宜州烟草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把反诈宣传与乡村振兴帮扶、零售终端服务等工作深度融合,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常态化开展反诈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烟草力量。(覃业军、黄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