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张飞是涿郡涿县“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起码比《水浒传》里的晁盖和宋江要强上好几个档次。
东汉末年的豪强地主是什么样子,我记得初中课本专门有一章讲述,按照东汉末年的传统,张飞是不可能不读书的,而且还有资格被州郡长官推举为茂才甚至孝廉——汉朝是“察举制”而非“科举制”,所以有人把茂才比作隋朝以后的秀才(茂才在西汉就叫秀才,为什么改名,那得问汉光武帝)、把孝廉比作举人,是不完全准确的。
张飞为什么没有被举为茂才、孝廉,是因为他跟随刘备的时候,刘备还没有举荐的权力,后来刘备以左将军领豫州牧,有了推举权力,又把手中的名额给了袁绍的长子袁谭,所以他投奔袁绍的时候,受到了热情接待:“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将步骑迎先主。先主随谭到平原,谭驰使白绍。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
![]()
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张飞为假节右将军,马超为假节左将军,关羽为假节钺前将军董督荆州事,刘备称帝,封马超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这几个将军谁大谁小、座次谁先谁后,《汉书·百官公卿表》和《后汉书·志第二十四·百官一》、《《蔡质汉仪》》中有明确记载:“将军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
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会有微小调整,但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一直是三公级,而车骑将军、卫将军有时候比三公,有时候只能与九卿同列,四方将军以谁为首,那就得看皇帝更信任谁了,但三本史书中,左将军都在右将军之前,骠骑将军都高于车骑将军。
在刘备集团,张飞应该是头等亲信大将,“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即使没有桃园结义,他们三个也算得上好兄弟。
![]()
刘备对张飞这个好兄弟,似乎只是亲近而不给太高的官职和太大实权,在任命汉中太守这件大事中,刘备就有令人惊讶的安排:“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张飞当汉中太守实至名归,但是刘备却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部曲”魏延——部曲在东汉末年还有特殊的含义,不仅仅专指部下:带有人身依附性质的私人军队也叫部曲,魏延可能还是刘备的亲兵家将。
刘备宁肯用魏延也不用“亲家”张飞,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从时间上推算,刘禅在建安二十四年应该已经娶了张飞的女儿,因为古人结婚都比较早,刘禅生于公元207年,当“汉中王世子”的时候,已经十三四岁了(古人按虚岁计算,这个年龄已经可以结婚了),张飞的女儿在刘禅继位后马上受封皇后,应该就是从“太子妃”直接水涨船高的。
![]()
刘备可以让关羽假节与并担任“代理荆州牧”,是因为关羽跟他顶多算“兄弟”,而张飞跟刘备,则是“兄弟”兼“亲家”,“姻亲”关系在汉朝有个专有名词,叫“外戚”,外戚专权,恰好是刘备和诸葛亮最忌惮和痛恨的,这对两位蜀汉核心人物曾对坐长叹,说的就是这回事儿,诸葛亮还郑重其事地写进了《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桓帝刘志有大将军窦武、梁冀,灵帝刘宏的大将军何进,刘备可能还亲眼见过,张辽也曾为何进部下。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的争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且似乎都以外戚失败告终:窦武自杀,“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梁冀“宗亲送诏狱,无长少皆弃市”;大将军何进的脑袋是怎么飞出宫墙落在袁绍脚下的,看过《三国演义》的也知道。
在刘备和诸葛亮眼里,外戚几乎是可以与宦官划等号的“小人”,张飞当然不是小人,但他却是不折不扣的外戚,所以刘备称帝后不设大将军,还弄了个骠骑将军马超压在车骑将军张飞头上。
![]()
张飞既没有在关羽败亡后成为蜀汉军方第一人,也没有镇守一方成为封疆大吏,不是他能力不够,也不是跟刘备关系不够好,而是他特殊的“外戚身份”——刘备和诸葛亮那一声叹息,注定了张飞既不能当大将军,也不能录尚书事。
这里咱们有必要解释一下:录尚书事和尚书令是两码事,汉朝最早的“录尚书事”是霍光,蜀汉的诸葛亮和蒋琬也都“录尚书事”,担任此职名义上是管理尚书事务,但实际职权涵盖朝廷所有政务,凌驾于三省之上;尚书令名字看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在汉朝却是两千石少府卿手下的一千石属官,其手下的尚书仆射、尚书都是六百石。
尚书令曾经一度由宦官担任,也就是相当于皇帝大咪:“武帝用宦者,更为中书谒者令,成帝用士人,复故。掌凡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
尚书令地位不及九卿,这一点从他们的“配置”上就能看出来:四方将军和九卿都是“金印紫绶”,尚书令是“佩铜印墨绶”。
![]()
我们细看三国史料就会发现,蜀汉国祚四十三年,却只在前期有过诸葛亮一位丞相,诸葛丞相薨逝后,蜀汉政务一把手就是“录尚书事”,军方一把手就是大将军(有时候大将军兼大司马,有时候只有大将军而没有大司马)。
张飞如果活到刘备驾崩刘禅继位,也不可能升任大将军,马超更不可以,因为马超是“外人”,而张飞则是“外戚”,刘备和诸葛亮那一声叹息,注定了张飞既不可能当大将军也不能录尚书事,因为汉桓帝、汉灵帝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即使张飞跟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再好,在涉及到国运的重大问题上,这一帝王一丞相也会守住底线。
后来吴太后(并非刘禅生母)的兄弟吴懿吴班分别担任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也就到了极限,同样不能当大将军录尚书事。
实事求是地说,东汉末年的三大弊政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和卖官鬻爵都没有在蜀汉出现,那个黄皓虽然很受宠,但在诸葛亮、费祎、蒋琬面前根本就嚣张不起来,也对姜维没有约束力——姜维之所以忌惮黄皓,是因为黄皓有个盟友叫陈祗,陈祗是以侍中兼守尚书令、镇军将军——镇军将军原来就是赵云的岗位。
![]()
比较而言,蜀汉政权还是十分稳定的,直到灭亡,也没有出现可以威胁到皇帝的权臣或外戚、宦官,卖官鬻爵更是没有的事儿,反观曹魏和东吴,后期都乱成了一锅粥。
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张飞当了蜀汉大将军,或者录尚书事,在刘备驾崩后, 还能“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吗?
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忠贞不渝,他们君臣二人可谓知音,他们总结东汉倾颓的经验教训,喟然长叹后肯定会定下原则,那就是外戚权柄不可过大,宦官必须压制,所以刘禅虽然不算英明神武之君,但还是稳稳地当了四十年皇帝,读者诸君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张飞当了大将军、录尚书事,他跟诸葛亮能一直和睦相处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