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网)
转自:安徽网
在安庆老城区的核心地带,华茂 1958 商圈以其庞大的体量、丰富的业态和完备的功能,成为展现宜城活力的 “城市之芯”。然而,这里曾因常住人口 1.26 万人、C 区流动人口占比超 50% 的复杂构成,面临管理难度大、矛盾纠纷多等突出问题,一度是省级挂牌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
近年来,大观区菱湖街道宜纺社区党委锚定 “党建引领、商圈壮大、服务为民、和谐共治” 宗旨,从群众需求出发,向问题矛盾发力,创新探索出 “五方协同、八维服务”的 “58” 治理路径。通过整合多方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创新机制载体,推动商圈实现从 “杂乱拥堵” 到 “井然有序”、从 “矛盾扎堆” 到 “治理顺畅” 的蝶变,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
“警社联动”调处群众矛盾纠纷
五方协同聚合力 搭建共治 “朋友圈”
基层治理的效能,源于各方力量的协同联动。据大观区菱湖街道宜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娟介绍,宜纺社区打破治理壁垒,以 “社区合伙人” 计划为纽带,成功凝聚商户、居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物业、共建单位五方力量,组建起一支 200 余人的专业化、多元化、复合型社区管理服务团队,让“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
在组织架构上,社区依托 “街道党工委 — 社区党委 — 网格党支部 — 党员商户(中心户)” 四级组织轴,加强商圈工作统筹,通过内部发掘、社区推荐、居民优选、街道审核等严格程序,确保 “社区合伙人” 队伍的专业性和代表性。为让协同治理常态化、规范化,社区建立网格联席会议机制,坚持一季一议、要事一事一商,今年以来已协商解决政策宣传、民生实事、权益保障、环境卫生等各类问题 200 余项。
在合作模式上,社区创新推行购买服务项目、公共空间共营、志愿服务积分等多元形式,引导 “社区合伙人” 以 “公益 + 商业” 模式深度参与社区服务。针对 “一老一小一新” 重点群体,推出 “银龄关爱”“童梦乐园”“新新向融” 等系列志愿服务项目,让治理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辖区内 12 家超市、餐饮店、银行、口腔医院等商户主动融入服务网络,为其他合伙人提供专属折扣;新地锐意物业公司作为 “社区合伙人”,建立 “接单 - 整改 - 反馈” 台账,修复破损健身器材 6 件、更换老化路灯 12 盏,还为骑手提供免费停车区域和充电接口,形成了“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利益共赢”的良好治理生态。
![]()
“与邻同行”小哥志愿服务活动
八维服务暖人心 打造惠民 “服务圈”
“治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服务到不到位,需求是导向。” 宜纺社区立足以人为本、共享融合的理念,针对商圈内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量身打造“八维服务”品牌,推出一系列管用好用的“小而美”项目,让服务更精准、体验更立体。
“警服管家・网格 110” 筑牢安全防线。社区将商圈划分为 21 个网格,专项配备 10 名民辅警兼任网格员,形成 “社区网格员 + 民辅警网格员 + 流动网格员 + 党员志愿者” 的齐抓共管格局。身着警服的网格员不仅提升了管理效能,更为夜间 “58 夜访”“敲门行动” 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让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
“友好商圈 520” 情系新就业群体。针对快递配送、网约家政、电商直播等行业群体集聚的特点,社区推出涵盖 “阵地、就业、邻里、服务、治理”5 大方面的 20 条具体举措,打造集教育、服务、休息、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 “方圆邻里 暖新驿站”,绘制 “友好线路图”,设立取餐快速通道,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友好生态。
“职场搭子来帮忙”破解就业难题。为畅通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信息渠道,社区搭建精准化职场协作与人力对接平台,促成 32 人成功就业,实现了 “社区助力企业、企业反哺社区” 的良性互动。
“铁脚板巡防队”守护商圈平安。联动公安、物业、商户等力量,聚焦夜市、商业街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常态化开展街面巡逻、敲门行动,推动商圈矛盾纠纷发生率较去年同期下降 50%。“大姐小哥跟你港” 调解品牌成效显著,金牌调解员与网格民警搭档,每周摸排、调度社区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 47 起。
“红黄绿”平安BUFF实现精准管控。针对C区流动人口占比高的特点,社区对辖区人员实施“红黄绿” 三级分类管控,通过精细化管理叠加平安保障,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效能。“智慧宜纺 e 家亲”守护独居老人,居家养老安全提醒系统 24 小时监测老人生活轨迹,异常情况自动报警,相关做法在全省范围作典型交流。“搭把手马上到” 激活治理活力,激励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通过 “随手拍、随手带、随手帮” 反馈问题、助力宣传、解决小事,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
外卖骑手何一彬清晨送单时,发现 4 号楼 2 单元外墙瓷砖鼓胀脱落隐患,立即放置锥筒警示并通过 “随手拍” 微信群上报。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响应,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赶赴现场,不到3小时便完成隐患处置,彰显了“八维服务”的高效与暖心。
![]()
宣传思想政策传递文化风尚
机制创新破难题 构建宜居 “生活圈”
治理效能的持续提升,离不开机制创新的有力支撑。宜纺社区通过运作 “社区主导、商业补充” 模式,梳理打通商圈治理中的堵点痛点,在品质提升、服务优化、激励保障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让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
在品质社区建设上,社区开展商圈环境大提升行动,重点改善公共环境和街区秩序,新建智慧停车场,完成占道经营、外墙脱落等30余件问题整改。建设智慧安防小区,集成运用 AI 识别、电子巡查、抓拍摄像等核心功能,实现重点区域监控 100% 联网。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横向连接“家政 + 养老”“物业 + 生活服务”等跨界生态,引导商户迭代升级,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美好生活。
在服务窗口优化上,社区将分散的服务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推行 “全科社工” 坐班制,落实 “前台一窗受理 — 后台分类办理 — 网格跟踪反馈” 闭环模式。今年以来,依托该模式高效处置热线诉求166件,解决群众身边小事 397 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在激励机制完善上,社区创新推出“项目投放 + 即时激励 + 商家互动”积分管理方案,设立扫码快学、隐患排查、志愿服务等可量化积分项目,实行“2 分 - 5 分 - 10 分” 三档计分,建立专属积分档案。联动 50 余家餐饮、超市、便利店等组建积分兑换联盟,新就业群体可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餐饮抵扣券、购物优惠等福利,实现 “贡献-积分-服务” 的正向循环。
积分制不仅让新就业群体得实惠,更激发了他们参与治理的热情。美团外卖骑手谢敏累计获暖新积分27分,她积极参与社区反诈宣传、传递高龄群众生活需求、帮助独居老人代购药品,用实际行动践行“送餐 + 关怀”服务模式,今年3月获评 “安庆好人”称号。目前,已有100余人次参与积分兑换,协助社区解决安全隐患、环境治理等问题180余件,物业投诉率下降 35%。
![]()
健康服务进社区
四维融合显成效 谱写治理 “新篇章”
经过持续探索实践,宜纺社区的“58”治理路径成效显著,实现了“党建、警地、商居、智治”深度融合,让基层治理焕发勃勃生机。
党建融合凝聚治理合力。通过构建 “1+1+4” 红色网格机制,建设非公党建示范街区,组建 “与邻同行” 等志愿服务队伍,有效激活新就业群体等 “治理增量”,推动治理从 “组织松散”到“合力凝聚”转变,让党的旗帜在基层治理一线高高飘扬。
警地融合筑牢平安防线。统筹五方力量组建平安 “义警” 巡防队伍,常态化开展 “敲门行动、十户联防、58夜访” 等活动,加密商圈夜市巡逻频次,实现治安防控向 “群防群控”转型,显著提升了见警率与群众安全感,昔日的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如今成为群众安心的宜居之地。
商居融合构建和谐生态。建立商圈内协同议事平台,实现常态化对接会商、同题共答,推动商居关系从 “管理对立” 迈向 “共治互信”。商户主动参与社区服务,居民支持商圈发展,形成了 “商居同心、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智治融合提升治理效能。通过加强技术支撑,畅通移动端上报渠道,形成 “科技预警 + 人工巡查” 合力,实现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预判” 转变。智慧安防、智慧养老等系统的应用,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为基层治理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如今的华茂 1958 商圈,环境整洁有序、商户经营红火、居民生活舒心、治安状况良好,成为安庆老城区基层治理的标杆。10月28日,菱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吴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菱湖街道将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持续深化“58”实践,扩大参与群体覆盖面,研发线上积分小程序,拓展品牌效应,让积分制成为服务新就业群体、激活基层治理的“长效引擎”,不断书写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章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