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通报显示,遭乌军两次轰炸的大坝,闸门液压系统已完全报废,尽管抽水泵和临时排水渠连轴运转,下游农田的积水还是漫过了田埂,依赖水库供水的当地冶金厂不得不暂停两条生产线。
![]()
更关键的是,乌军无人系统部队指挥官当天公开承认,这不是临时起意的袭击,而是策划已久的“大坝行动”:目的很明确,用洪水冲毁俄军在锡维尔斯基・多涅茨河沿岸的补给通道,逼前线俄军分兵回防。
10月27日当天,俄罗斯国防部就通报,全天摧毁了193架试图突袭的乌克兰无人机,而乌克兰空军也不甘示弱,称拦截了100架俄军无人机——双方的无人机攻防战从边境蔓延到纵深,强度比前几天翻了一倍。
![]()
面对乌方的袭击,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久拉夫列夫直接提议,用“匕首”导弹打击乌克兰水电站大坝,“以牙还牙”的态度很明确;俄军已动手切断乌军补给线,不仅炸了运送武器的铁路列车,还端掉了两处远程无人机生产车间和无人艇仓库——显然是要掐断乌军的“武器源头”,但不同于单纯的强硬,俄方当天也释放了软信号:总统助理乌沙科夫明确表示,普京与特朗普的会晤意愿“从未改变”,这为紧张局势埋下了谈判的伏笔。
就在双方常规对抗升级时,普京前一天宣布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在10月27日有了更具体的威慑细节。
![]()
![]()
俄媒援引军方消息称,这款能连续飞行十多个小时、绕开反导系统的导弹,计划2027年正式列装;普京强调其“保障主权完整”的表态,明着是回应本土大坝遇袭,实则是说给乌克兰背后的支持者听的。
果不其然,美国国内当天就出现“限制对乌武器使用范围”的呼声,欧洲12国更是重申支持特朗普此前提出的停火方案——乌军原本想靠炸大坝扭转战局,却意外让背后的“靠山”态度松动。
![]()
但矛盾的是,乌克兰这边还在硬撑,泽连斯基27日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重点讨论“提升远程打击能力”,可俄媒同时披露,乌军在红军城前线已出现自发撤离,泽连斯基本人也松口说“准备好就停火条件对话”。
这一松一紧的动作说明,乌军炸大坝或许不只是战术牵制,更是想靠“制造危机”为和谈争取筹码——可惜这条路走偏了。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27日表示,“袭击民用设施只会让俄方反应更强硬”,现在俄军不仅在前线包围态势更稳,还开始用远程滑翔炸弹打击乌后方居民区,150公里外的洛佐瓦市都成了目标,以前被认为“安全”的区域,现在也笼罩在风险中。
![]()
说到底,局势升级的每一步,最终都落到平民身上:别尔哥罗德州1200名居民刚在临时安置点安顿,乌克兰后方的居民又要躲滑翔炸弹;乌军想靠“基础设施绞杀”破局,却引来了俄方从常规打击到战略武器的层层反制,美欧态度的微妙变化更让乌方失去了后盾。
现在最清晰的是,冲突越升级,民生代价越沉重,而谈判的窗口或许就藏在双方“硬对抗”下的“软信号”里,毕竟再先进的导弹、再激进的战术,也换不回被洪水淹没的农田,更换不回平民安稳的生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