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牧原
猪价低位,牧原凭成本优势狂揽超百亿利润!然而,降本盈利难、海外风险多,牧原能否在复杂局势里突围,开拓出全新增长版图?
![]()
从1992年靠22头仔猪起家,到2024年出栏生猪7160.2万头,位居全球养猪公司之首,牧原股份走出了一条难以想象的扩张之路。
抓住非瘟时代红利,靠规模化和低成本抢占市场,以巨额融资支撑扩张,这家曾经的行业追随者一跃成为全球猪王。
但如今,随着行业正式进入下行周期,规模红利消退、千亿负债压顶、降本逼近极限……曾经的增长神话,正面临结构性危机的拷问。
01
风口上的“猪王”
牧原的登顶之路,堪称一部“风口上的扩张史诗”。
2018年之前,它还只是行业的“追随者”。2014年登陆A股时,年出栏量仅186万头,市场份额仅0.25%,远不及温氏等龙头。
彼时,全国7.35亿头的出栏量中,中小养殖户占据主导。
非洲猪瘟成为牧原飞升“猪王”的关键转折点。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突袭中国,导致生猪供给断崖式收缩。2019-2020年,全国生猪出栏量锐减至5.4亿头、5.3亿头。
![]()
这轮“超级猪周期”中,中小养殖户因防疫能力弱、资金不足大量退出,而牧原的“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成为破局关键。
2020年,牧原出栏量同比暴增77%至1812万头,一举超越温氏坐上行业头把交椅。
此后,牧原开启狂飙模式:2021年起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生猪出栏量第一,2024年市场份额达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总和;2025年上半年更是创下764.63亿元营收、105.30亿元净利润的佳绩。
上市11年,牧原营收规模翻了50倍,净利润翻了200倍。
![]()
对比同行,2021年猪价跳水后,新希望年亏近96亿元,温氏两年累计亏损超198亿元,而牧原仅2023年短暂亏损,差距持续拉大。
自2019年初,牧原股价亦开启暴涨模式,2021年初猪价高峰时,其市值一度站上4700亿元。
真正印证了那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02
千亿债务压顶
牧原的增长神话背后,是踩着周期激进扩张的“赌性”。
非瘟期间,大量中小养殖户退出市场,资本涌入养猪行业,养殖企业在高利润的刺激下加速举债扩张。
2019-2023年,牧原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资本开支总计高达1402亿元;上市以来该项支出累计金额超1584亿元。
![]()
公司通过增发、可转债、借款等方式,累计募资超4000亿元,其中借款现金流入达3593.61亿元,硬生生堆出了全球最大的8100万头养殖产能,足以支撑1亿头年出栏规模。
规模大举扩张同时,牧原资产负债率飙升。2023年,牧原负债总额创下1213.68亿元的历史峰值,资产负债率达62.11%。同年,猪价低谷期下,千亿负债的弊端显现,牧原录得42.63亿元巨亏。
![]()
尽管牧原将2025年降负债100亿元列为目标,但截至6月末,公司负债总额仍高达1045亿元,资产负债率56.06%。
更严峻的是流动性压力:公司流动负债804.93亿元,短期借款464.1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202.85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此外,截至2025年6月末,牧原应付账款及票据规模超160亿元。这相当于把供应商变成了“隐形债权人”,潜藏着合作危机。
03
“猪王”的突围之路
面对行业下行周期,成本优势被视为牧原对抗猪周期的“护城河”。
目前,牧原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从2024年的14元/kg左右,降至2025年7月的11.8元/kg左右。公司制定的成本目标是全年平均12元/kg,年底计划降至11元/kg。
![]()
与其他企业相比,牧原确实拥有一定的成本优势。温氏股份养殖成本在12.2-12.4元/kg,其他上市公司约12.5-13元/kg,散养户约13-15元/kg。
然而,牧原股份目前的成本优势或许能部分抵御价格波动,却无法对冲猪价暴跌。
自今年春节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并在10月上旬创下年内新低。以斤为单位测算,“5元猪价区”已覆盖全国2/3区域,行业已进入亏损状态。
拉长时间线来看,历史上猪价跌穿5.5元的日子比比皆是。且牧原近期的成本下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饲料原材料价格的阶段性低位。若未来玉米、豆粕等原材料价格大幅反弹,其成本优势将被快速侵蚀。
面对行业困境,牧原正在多条战线上寻求突围之道。
首先是在国内市场积极响应产能调控政策。近期,国家实施生猪产能综合调控,牧原出台了三项具体举措:一是调减能繁母猪存栏,有序淘汰低产低效母猪,预计年底能繁母猪存栏降至330万头;二是优化生猪出栏体重管理,预计本月底降至120kg;三是规范销售端流向,已全面停止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育肥猪。
其次是加速布局海外市场。牧原已成立海外业务团队,正在积极考察海外市场。公司计划将在国内已经验证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复制到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海外市场。
今年上半年越南非洲猪瘟高发期间,牧原通过轻资产模式为当地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人员培训,有效提升其生物安全水平与疫病防控效果。
当前,公司正在搭建本地团队,充分调研当地市场环境,未来会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业务,除了轻资产模式,未来也探索在海外新建产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收并购等多元化发展的模式。
从2025年半年报看,牧原正在努力平衡规模、负债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截至二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相比年初下降56亿元,降负债目标已完成过半。
资本市场似乎也对此投下了信任票。10月27日,牧原股份获融资买入2.18亿元,连续2日融资买入额增长率超50%,说明杠杆资金看好其后市。
但能否在行业风暴中成功突围,仍需时间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