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管债务、内部分拆不利、市场等等因素,使相寓正在遭遇内忧外患。
文| 房互
图| 网络
房互君从多个渠道获悉,我爱我家旗下长租公寓品牌相寓,其上海总部目前正在进行较大规模的人员优化,一些总监级别的中层被列入优化名单中。此次调整涉及业务线和多个职能部门。
对于这波调整,相寓总部对内尚未给出明确的官方说法。由于优化对象集中于管理人员,使得这次调整更像是一场有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
尽管此次并非相寓首次优化调整,且这波调整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相寓内部员工担心,此波调整尚未结束,仍会有更多岗位被波及。
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相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从2021年到2024年,其毛利率分别为-7.05%、-5.99%、-5.40%、-5.5%。2025年上半年,相寓营业收入为27.03亿元,同比下降17.41%,毛利率为-5.37%。
根据我爱我家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显示,相寓在管房源达31.9万套,平均出房天数为8.8天,出租率稳定在95.2%。
截止目前,我爱我家和相寓尚未发布第三季度财务报表。但种种迹象表明,三季度以来,相寓遭遇前所未有的内忧与外患。
今年8月,因2.8亿元个人债务问题,我爱我家董事长谢勇持有的我爱我家总股本4.88%被公告进行司法拍卖。9月27日法拍当日,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而如果谢勇无法继续偿还个人债务,不排除债权人以债转股方式行权,从而对我爱我家及相寓的运营造成更实际的影响。
除了高管的个人债务问题之外,据接近相寓的相关人士表示,相寓的内部管理问题,也是阻碍相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寓总部设在上海,由我爱我家百分之百控股,其总经理刘洋同时兼任我爱我家副总裁、上海我爱我家总经理。
由于历史原因,作为相寓最重要的两个城市,北京和上海的业务并不在相寓总部的管辖范围。在运作上,北京和杭州的管理各自独立。
在北京,相寓由我爱我家副总裁、北京公司总经理高晓辉直管。而在杭州,亦由当地我爱我家负责人直接管理,此外,在2023年杭州经历总经理“陈毅刚团队出走”()变动后,其负责人也由北京公司派往,这也就意味着,相寓的杭州公司,或亦在高晓辉的管控范围内。
数据显示,北京相寓房源量已达到12万套,杭州相寓在管房源量也达到12万套左右。按照相寓在管房源总量31.9万套计算,北京、杭州的在管房源量占相寓房源总量近75%。
此前,市场频繁传闻我爱我家欲独立分拆相寓,并寄望独立上市。房互十问此前曾专门分析过()。
有接近相寓的人士告诉房互君,因一直无法实现对北京和杭州两大业务城市的合并,相寓从我爱我家的拆分和独立融资进展十分缓慢。
相寓官方的相关介绍显示,相寓已经进入北京、杭州、苏州、上海、太原、天津、南京、郑州、成都、无锡、南宁、武汉、广州、长沙、深圳等15个城市。
![]()
· 图为相寓官网截图
但实际上,相寓在南宁和长沙的业务已经停止,除了太原、无锡为合资公司之外,相寓总部直管的公司只剩下9个。
按照在管房源量计算,总部直管城市房源量仅7万套左右。京杭占比过高、城市集中度过于明显,成为相寓“诸侯割据”的重要因素。
从相寓的产品来看,既包括传统的全委托方式和集中式公寓模式,也有类似于贝壳省心租的轻委托管理模式。“委托管理”即二房东模式,即从业主端拿下房源之后,相寓再进行出租,以此赚取差价,相寓承担租金下跌以及房源空置期的风险;而轻托管方式,则由相寓和房主共同承担房源空置的风险。
从整体的市场环境来看,租金市场已经持续进入下降通道,这让住房租赁市场的委托管理商业模式,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如果积压的房源无法得到及时出租,则意味着相寓的资金风险变得更大。
另一方面,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也让租房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数据显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贝壳省心租在管房源量达到59万套,同比增长88%,租赁服务净收入108亿元。预计今年年末将达到70万套。贝壳省心租成立仅4年,无论是增速,还是规模,已经远超运营超20年的相寓。
这些内外交困之下,相寓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持续亏损、管理割裂、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下,此次针对中层的优化,或许只是其针对新市场环境调整的开始。(完)
联系作者、商务等,房互君 微信:aiqiyi2046
法律支持:北京中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刘检玲
《房互十问》推荐
丨刘天旸丨李文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