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底的时候,《纽约时报》发了一篇很有深意的文章,说中国已经在全球核能竞赛里面,暴打美国。
这不是美国报纸吹中国,而是实打实的碾压,让美国人不得不敲警钟了。
![]()
![]()
我们可以看看具体的数字对比,美国这个世纪到现在才建成2座新反应堆,花了11年,砸进去350亿美元。
而中国呢?同一时间修了13座,还有33座正在建。
核电站具体花多少钱,不是看单座的价格,因为每一座可大可小,更多看的是每瓦产能对应的成本。
美国在建的核电站,是每瓦15美元,而中国是1.67美元到2.58美元,差了快10倍。
![]()
而且核电站那东西,压力容器得用10英寸厚的特殊钢,成千上万公里的管线,双层钢筋混凝土穹顶,哪样都省不了,随着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货币贬值,按理来说应该是越来越贵的。
但中国的成本比2000年前还降了一半。
怎么做到的?
政策支持,咱们的国有核电企业能拿政府担保的低息贷款,这笔钱占项目成本三分之一。
而且电网还得按优惠价收电,来推进中国的清洁能源发展。
当然,更关键还是标准化,就盯着华龙一号这几个成熟型号反复建,流程越跑越顺。
上海那边的工厂,反应堆压力容器流水线生产,专业焊工团队全国转场,是真的把造核电站这件事情做到了类似于汽车流水线一样的玩法。
反观美国那边,特别有意思。
私营开发商各搞各的设计,这家要这种部件,那家要那种规格,供应链乱成一锅粥。
缺政策支持,市场前景也不明朗,企业投钱都犹豫。
这导致中国建个反应堆五六年搞定,西方国家十年打底,时间,又会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
所以中国是有速度,也有性价比。
![]()
都知道,现代核电站堪称地球上最复杂的建造工程之一。
2021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在福建福清商运了。
完全自主的三代核电技术,700多项专利,90%以上是发明专利。
比如双层安全壳设计、177组燃料组件堆芯、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安全系统等等,14项重大关键技术全是自己啃下来的。
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快堆,能把天然铀利用率提升60倍,美国法国上世纪50年代就搞这个,对中国严防死守,现在中国不仅搞出来了,还在往产业化推。
这背后是整个体系在发力。
中国在量子技术的公共投入153亿美元,是美国19亿的8倍,并且专利影响力每年提升12%,预计2027年反超美国。
我经常听人说,中国在科研领域投入不足,不像美国有那么多高校来做基础研究。
那量子技术和核电站研究,就狠狠打了这种说法的脸。
我们不是不做基础性研究,我们是更喜欢做能有落地空间的基础性研究。
所以中国在核能方面超越美国,不是哪一个领域偶然突破,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全线发力的结果。
美国两党扯皮,私企外包追逐短期利润,工业空心化,人才外流,花再多钱也翻不了身。
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建了6台核电机组,已经准备向更多国家出口设备和技术。
华龙一号走出去,带走的不只是几台设备,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建设经验、运维体系,还有长期稳定的合作网络。
![]()
这核能力出口是什么概念?
比咱们的战斗机出海,更有威力。
我们不光向世界展示了自己强大的核能力,还愿意把这些能力出口到和中国友好的国家去,随着核能国际化里面中国逐步占优,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会让我们领先优势进一步加大。
又有面子,又拿里子。
都知道,未来肯定是AI时代的竞争,算力意味着巨大的电老虎。
能源是国之根本,核能发电是终极赛道,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比整个西方世界都提前布局了至少20年。
提前预判,恐怖如斯,各位大佬觉得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