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明日(10月29日)便是九月初九了,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了。
今人都是盼着重阳节当天有好天方便去登高赏菊,但是老辈人却常说“最怕重阳一日晴”,甚至还说“不怕重阳十日雨,就怕重阳一日晴”。
![]()
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晴天反倒不是好兆头?其实这背后藏着农耕时代的生存智慧,老祖宗的这些谚语早已道破天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雨,一冬雨”,这可是在北方农家最熟悉的一句老话。古人发现,重阳作为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天气状况往往预示着整个冬季的气候走向。若这天万里无云,大概率整个冬天都会雨雪稀少。相反在重阳节下雨,这样冬季的雨雪就多,这里的淋不只是下雨的意思,也包括下雪!
而对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冬旱意味着麦田缺水,来年返青时便少了生机,就像另一句谚语说的“今年重阳不打伞,明年地里光杆杆”,直白道出了丰收的隐忧。
而“重阳阴,一冬水”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照。重阳节下雨或阴天,反倒预示着冬季雨雪充沛。
这正是农人心心念念的“瑞雪兆丰年”,积雪像棉被护住麦苗,融化后又能滋养土壤,还能冻死藏在土里的害虫。
![]()
毕竟在古代可没有什么农药,农民都是靠天吃饭,而农业的一大潜在威胁就是虫害了,一般头一年冬天冷,雨雪多,第二年的虫害就要少很多!
“今年九月晒重阳,来年牛马奔山岗”,这句农谚就更显沉重了,它说的是重阳节当天是大晴天,意味着来年粮食可能歉收,连牛马都得赶到山上去觅食。
在没有饲料储备的年代,这直接关系到全家的生计。而“重阳有雨大宜禾,来年丰收不消说”则给出希望,雨水滋润的不仅是当年的晚稻,更为来年的收成埋下伏笔。
还有一句就是 “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这也是古人的“双重保险”。若重阳没雨,还有十月十三这个观察节点,这天下雨的话,冬天不缺雨雪!
可要是连这天也晴空万里,那整个冬天大概率会干旱缺水。这背后是古人对降水规律的精准把握,毕竟冬季雨雪直接决定着来年春耕的基础。
![]()
不过,有些地方则是说“重阳不下看立冬,立冬不下一冬干”,意思是差不多的,就是这两个时间节点很重要,这也是古人长期观察后的经验总结!
另外,古人还通过重阳节来提前预测冬季的冷暖,比如“重阳遇晴暖烘烘,重阳遇雨冻死牛”,它就揭示了当年冬季冷暖的玄机。
重阳晴天往往是暖空气主导,易形成暖冬;雨天则是冷空气掌权,预示寒冬将至。虽暖冬让人舒服,但“该冷不冷,不成年景”,暖冬里害虫易存活,第二年开春以后,麦苗也可能提前返青遭倒春寒,反而影响收成。
这些谚语虽有地域性局限,比如南方“重阳雨,米成脯”说的是多雨可能导致晚稻霉变,但核心都是对气候与收成关系的总结。如今我们有气象预报,但老祖宗“观象知时”的智慧仍值得回味。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里,看天气预报,虽然我这里今天是大晴天,可是预告说明天是阴雨天气,这可是好兆头,哪你家乡的天气如何呢?你还知道哪些重阳节的谚语呢?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