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垃圾的杀伤力超乎想象,一颗1厘米的铝粒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撞击,威力堪比手榴弹爆炸。
2013年厄瓜多尔刚发射的卫星两个月就被太空垃圾砸坏联系不上了。2016年国际空间站的窗户玻璃突然裂开,后来发现是被直径0.001毫米的金属片击穿的。这些碎片虽然小,但速度比子弹快好多倍,撞上空间站能直接打穿。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当国际空间站因太空碎片击穿舱体被迫紧急修补时,中国航天员正在400公里高空安装一套革命性防护系统。
2025年9月26日凌晨,神舟二十号乘组陈中瑞、王杰完成我国首次双第三批航天员协同出舱,将问天舱最后一块"太空铠甲"安装到位。这套单平米重量不足2公斤的防护装置,究竟如何抵御每秒7公里的致命碎片?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太空碎片的威胁并非新问题。1996年,法国“樱桃”卫星被一颗直径仅0.5毫米的碎片击穿,导致功能失效;2009年,美国“铱星33”与俄罗斯废弃卫星相撞,产生数千块新碎片,直接引发国际社会对太空安全的担忧。
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增加,碎片数量呈指数级增长。NASA模型显示,近地轨道每10年碎片数量增长约5%,而微小碎片的累积效应可能使航天器表面材料在数年内被侵蚀殆尽。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中国空间站作为长期在轨运行的载人航天器,面临的威胁更为严峻。其轨道高度约400公里,处于太阳同步轨道与低地球轨道的交汇区,是碎片密集分布的“重灾区”。
2021年,国际空间站曾多次执行避碰机动,以规避直径仅数厘米的碎片。中国空间站虽具备自主避碰能力,但长期依赖机动会消耗燃料、缩短寿命,因此主动防护成为必然选择。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此次安装的“太空铠甲”全称为“新型复合材料防护装置”,其核心设计理念是“以轻搏重”。单平米重量不足2公斤,仅为传统金属防护层的1/3,但抗冲击性能提升2倍以上。这一突破源于材料科学与结构力学的深度融合。
多层复合结构:从“硬挡”到“缓冲-分散”。传统防护层多采用单层金属板,通过硬度抵御碎片。但面对高速碎片时,金属板易产生裂纹甚至贯穿。“太空铠甲”采用“缓冲层+分散层+吸收层”的三明治结构。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缓冲层:由高弹性聚合物制成,厚度约2毫米,可吸收碎片初始动能,减少冲击力传递。
分散层:采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蜂窝状结构能将碎片冲击力分散至更大面积,避免局部穿透。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吸收层:内嵌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通过塑性变形进一步消耗碎片能量。
实验数据显示,该结构对直径1厘米、速度7公里/秒的铝球碎片,可实现完全防护;对直径5厘米碎片,能将穿透深度控制在10毫米以内,远优于国际空间站同类装置。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动态自适应设计:应对不同角度冲击。太空碎片的撞击角度多样,传统固定式防护层难以全面覆盖。“太空铠甲”创新性采用“模块化+可变形”设计。
每个防护模块由多个六边形单元组成,单元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当碎片从斜角撞击时,连接件可允许单元发生微小位移,将冲击力转化为模块内部的能量耗散,避免应力集中。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此外,模块表面涂覆了自修复涂层。该涂层由微胶囊包裹的修复剂与催化剂组成,当涂层被碎片划伤时,微胶囊破裂释放修复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快速固化,填补损伤。实验室测试表明,涂层可在24小时内修复直径1毫米以下的划痕,恢复90%以上的防护性能。
将“太空铠甲”安装至问天舱外壁,是一项高风险、高精度的任务。此次出舱活动持续6小时23分,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时长纪录。两名航天员需在微重力环境下,完成24块防护模块的精准对接,每块模块重约15公斤,对接误差需控制在±1毫米以内。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安装过程中,航天员借助空间站机械臂完成模块吊运。机械臂末端装有高精度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模块与舱体的接触力,避免因用力过猛导致模块或舱体损伤。
同时,机械臂采用视觉导航系统,通过舱体表面标记点实现模块的毫米级定位。在最后一块模块安装时,机械臂反复调整3次,耗时47分钟才完成最终对接,确保密封性达标。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航天员需使用特制舱外工具完成螺栓紧固。传统扳手在微重力下易飘移,此次采用的“磁吸式电动扳手”通过内置电磁铁吸附在螺栓上,减少操作难度。
工具手柄表面覆盖防滑涂层,并优化了握持角度,以适应航天员手套的厚度。据航天员反馈,该工具使单颗螺栓紧固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8分钟。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太空铠甲”的安装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空间站防护体系系统性升级的一部分。除物理防护外,空间站还配备了:碎片监测雷达:可实时追踪直径大于5厘米的近地轨道碎片,提前72小时预警潜在碰撞风险。
激光避障系统:通过高能激光束改变微小碎片轨道,降低撞击概率。在轨维修机器人:可自主更换受损防护模块,延长空间站使用寿命。
![]()
太空碎片威胁升级!神二十已携带“太空铠甲”,为天宫加防护罩!
这些技术形成“监测-预警-防护-修复”的全链条闭环。例如,若某区域防护模块被碎片击穿,系统会立即启动避碰机动,同时派遣机器人更换模块,确保航天员安全。
与国际空间站的防护体系相比,中国“太空铠甲”具有三大优势:轻量化:国际空间站采用“惠特希尔防护层”,单平米重量约6公斤,而中国方案重量降低60%,有助于减少发射成本。
模块化设计:国际空间站防护层多为整体式结构,维修需切割舱体,中国方案可快速更换模块,维护效率提升3倍。自修复能力:国际同类装置尚无自修复涂层技术,中国方案可延长防护层使用寿命2-3年。
“太空铠甲”的成功应用,为中国后续航天任务奠定了基础。2026年,中国计划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其防护需求更高;2030年,载人登月任务中,月球轨道空间站需抵御更复杂的微流星体威胁。目前,研究团队已开展“月球尘埃防护层”预研,探索在极端温度与辐射环境下保持防护性能的技术路径
仅作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