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孩子住校,老公出差,她一个人把客厅灯全打开,还是压不住心里那股痒。
![]()
昨晚11:47,北京朝阳区,她把“他”微信删了第21次,两分钟后又发去一个“在吗”。
![]()
导火索只是一杯速溶咖啡的味道——和去年三亚那晚同款。
戒不断,不是道德差,是身体先投降。
手机屏一亮,她手心立马出汗,像老烟枪摸到火机。
哈佛刚说的,多巴胺要蹦跶6-8个月,比戒烟还久。
她试过把头像换成“禁止联系”,没用,系统一提示新消息,心跳直接120。智能手表震得手发麻,提醒她“情绪超标”,她反而点进对话框,像故意跳轨。
一个人回家,电梯里那30秒最漫长。2024年的调查摆在那儿,78%的人会在独处时闪回,她闭眼就听见他在耳边喘气。
厨房那罐椰子味护手霜,一拧开,三亚夜里的海风直接拍脸上,科学叫“嗅觉记忆强度×7”,翻译成人话:鼻子比脑子记仇。
公司新上线“职场社交规范”弹窗,她直接点“不再提示”。62%的婚外情从钉钉、飞书开始,她就是在群里回了个“收到”,私聊就炸出小火花。
现在群里一有人@她,膝盖先软,怕是他,又怕不是他。
有人花1500块去“情感戒断门诊”,她嫌贵,在B站跟练正念,评论区全是“姐妹今天没手贱吧”。
练到第12周,真的有一天没查手机,她截图当勋章。
![]()
可第二天开会,对方一句“你香水味好熟”,她直接破功,回家把收藏的表情包又发了一遍。
新招是“21天应急机制”:想发消息,先跳15分钟刘畊宏。
跳完大汗淋头,内啡肽顶替多巴胺,人像被拔掉电源。
她数着,今天第17次跳,大腿淤青一片,手机还在原处,没挪窝,算赢。
最管用的一次,是误进小区画画班。
老师让她给橘子打阴影,她一笔一笔,两小时没想起任何人。
回家发现未读消息0,居然没失落,反而踏实。
专家说这叫“替代回路”,俗一点:给大脑找个新男人——名字叫丙烯颜料。
删到第30次,她没再发“在吗”。
她把护手霜拧开,倒进马桶,椰子味冲下去,像给过去放了个大招。
手机依旧震,她不再秒回,先深呼吸,再点开——是10086。她笑了,第一次觉得,移动都比他靠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