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见过这样一种“病”?它不发烧,不咳嗽,却能让一个曾经眼中有光的孩子,变得对一切都意兴阑珊。它叫“厌学”,但很多人误读了它,把它简单归结为“懒”、“不懂事”、“青春期叛逆”。今天,我们必须撕掉这些肤浅的标签,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这看似消极的行为背后,那颗正在呼救的、聪明的灵魂。
厌学,从来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某种痛苦开始的信号。它更像是一种生物本能的“休克反应”——当承受的刺激远超身心负荷时,机体自动进入的一种保护性休眠。从心理学角度看,这绝非懦弱,而是一种精密的、甚至有些悲壮的自我防卫。
让我们直面核心:许多孩子的厌学,根源在于内在动机系统的全面崩盘。
心理学告诉我们,驱动一个人行动的根本力量,来自内在动机——即出于兴趣、好奇、征服感和成就感本身而去做事。当一个孩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他们眼中闪耀的就是这种最纯粹的光芒。然而,我们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环境,是如何对待这份天赐的礼物的?
我们用一个无比强大的外部动机系统,粗暴地覆盖并摧毁了它。分数、排名、家长的夸奖、老师的喜爱、未来的“好前途”……这些外部胡萝卜和大棒,成了驱动孩子前进的唯一燃料。一开始或许有效,但久而久之,问题暴露无遗:学习不再是为了探索世界的奇妙,而是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以取悦他人为目标的绩效竞赛。
在这场竞赛中,聪明的孩子会迅速完成一道冷酷的数学题: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我付出所有的课余时间,牺牲睡眠、友谊和游戏,换来的可能只是一个并不靠前的名次,和父母一句“还有进步空间”的冰冷评价。我感受到的,不是知识带来的心流快感,而是无尽的焦虑、疲惫和挫败。当“成功”的门槛被无限拔高,而“失败”的惩罚如影随形时,任何一个理性的决策者都会选择——“退出游戏”。这不是懒惰,这是一种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的、清醒的“罢工”。他们的灵魂在用自己的方式宣告:这个游戏规则,我不玩了。
更深一层,厌学是对“习得性无助”的绝望呐喊。
这个概念由心理学家塞利格曼通过实验提出:当一个人反复经历失败,且认为失败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时,他会学会一种“无论怎么做都于事无补”的绝望感,从而放弃所有努力。我们的孩子正深陷于此。一次次考试,无论他如何挑灯夜读,总有人比他分数更高;无论他如何努力,似乎永远达不到那个被期望的“标准”。他开始相信:“我就是不行,我就是笨,我的努力毫无意义。”
这种信念是精神上的癌症。它吞噬的不仅是学习的热情,更是对自我价值的根本认同。一个认定自己“不行”的孩子,你如何要求他充满动力地去迎接挑战?他拒绝上学,不是在逃避知识,而是在逃避那个在既定评价体系里,被反复证明为“失败者”的、令人痛苦的自己。
更令人心痛的是,许多孩子的厌学,是对扭曲关系的一种沉默抗议。当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被简化成“分数”的附属品,当爱变得有条件——“你考好了,我们才爱你,才是好孩子”——那么学习就异化成了换取爱的筹码。这是何等沉重的负担!有些孩子敏锐地意识到,他们爱的,不是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我,而是那个能为他们脸上贴金的“成绩单”。于是,他们通过“不学习”这个最具杀伤力的武器,来测试无条件的爱是否存在,来攻击那个让他们感到被物化的世界。这行为看似自我毁灭,其内核却是在绝望地寻找真实的情感联结。
对此,怎么看?跟往常一样,谈谈我的个人两点看法:
第一,我们必须承认,很多孩子比这个系统更“清醒”。他们用身体和情绪的“罢工”,精准地指出了系统的病灶——它枯燥、功利、压抑人性,且回报率极低。我们成年人往往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学会了妥协和忍受,甚至成了这个系统的维护者。但孩子们不行,他们的心灵更敏感、更真实,无法忍受这种长期的扭曲。所以,当孩子厌学时,我们先别急着修理孩子,而应该和他一起,审视他所处的这个“系统”是否早已病入膏肓。他的“病”,或许是这个系统投下的最真实的阴影。
第二,解决问题的钥匙,不在于“如何把马拉回水边”,而在于“如何让水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强按牛头喝水只会让牛憎恨水。我们能做的,是竭尽全力去保护那奄奄一息的内在火种。带他去科技馆,不为学习,只为好玩;陪他读一本与考试无关的闲书,只为故事精彩;和他聊聊历史上的趣闻轶事,告诉他知识本身有多么迷人和性感。我们要做的,是把学习从他律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重新与那个最初驱动人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相连。这很难,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但这是唯一的正道。
所以,请不要再轻易地对一个厌学的孩子说“你太懒了”。或许,你应该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真诚地说一句:“我看到了你的痛苦,也看到了你的清醒。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好吗?”
他的“罢工”,或许正是重建一个更健康、更真实的人生的开始。
周二安好!
感谢你读到最后!
作者:@洪生鹏专注青少年厌学/休学问题。以专业共情陪伴成长,助力青少年突破困境,重拾学习动力,促进家庭和谐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