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女儿三个月内必有血光之灾!"当60岁的王女士听到手机里"风水大师"斩钉截铁的断言时,她颤抖着取出未到期的3万元定期存款。这场始于3999元风水课的骗局,最终演变成全国1400余名老年人总计4600万元的集体悲剧。央视曝光的南京诈骗案背后,隐藏着针对银发群体的精准心理狩猎。
![]()
央视曝光"风水骗局"案件回顾
南京警方破获的诈骗团伙呈现工业化运作特征:前期以免费国学讲座吸引老年人,中期由"督导师兄"每日嘘寒问暖建立信任,后期通过AI生成的定制化话术实施恐吓式诈骗。该团伙租用整层办公楼设立20余个主题直播间,仙风道骨的服饰搭配《易经》术语,让80%受害者为50-65岁女性的群体深信不疑。
典型案例中,王女士从购买3999元课程开始,逐步被诱导支付29800元"消灾费"。警方查获的客户档案显示,骗子会根据老人经济状况调整诈骗金额,条件好的收取3万元,困难的则骗1万左右。
健康焦虑:迷信心理的温床
62%的受害者最初因"调理身体"接触骗局。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老年人对慢性病的恐惧成为最佳切入点。骗子将高血压等常见病与"命盘凶煞"强行关联,用"血光之灾""家宅不宁"等话术激发恐慌。
案件中,诈骗分子专门研究《黄帝内经》等典籍,用"五行相克""阳气不足"等专业术语包装伪科学。一位受害者笔录显示,对方能准确说出其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并归因为"祖坟风水问题"。
情感空缺:嘘寒问暖背后的精准狩猎
警方统计发现,87%受害者的子女每周联系少于1次。诈骗团伙编写的AI剧本中,包含"多夸孙子照片""记住宠物名字"等细节。"督导师兄"们每天早中晚三次问候,其热情程度远超亲生子女。
![]()
查获的诈骗培训资料记载:"要像谈恋爱一样对待客户"。某"督导师兄"的聊天记录显示,其连续三个月陪老人聊家长里短,最终以"女儿婚姻危机"为由骗得5.8万元。直播间还安排演员分享"改运成功案例",利用从众心理强化洗脑效果。
信息甄别:数字时代的认知落差
诈骗团伙刻意规避平台监管,用"文化养生"替代"算命",以"家居布局"代指"风水改运"。某短视频平台审核记录显示,这类内容举报通过率仅23%,因其表面符合传统文化传播规范。
更隐蔽的是信息轰炸战术。一位受害人手机显示,连续28天每天接收6条"劫数预警"短视频。警方实验证明,持续两周的负面信息灌输,可使70岁以上老人判断力下降40%。
![]()
防骗指南:构筑三道防火墙
家庭层面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央视报道的诈骗录音模拟话术,帮助老人识别"消灾""改运"等关键词。某社区试点显示,经过3次情景演练的老人受骗率降低76%。
技术层面可建立敏感词预警系统,当老人搜索"国学课程""八字测算"时自动推送防诈提示。社会层面可借鉴浙江"银发反诈团"模式,由退休教师用方言解读骗局,其劝阻成功率比子女高3倍。
骗局背后的人口老龄化课题
这些案件暴露出老年心理健康服务的缺位。现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关注物质赡养,而忽视精神欺诈防范。专家建议增设"防心理诈骗"条款,同时将社区心理干预纳入医保范围。
当我们在严打诈骗团伙时,更需思考如何填补子女关爱缺位造成的心理空洞。毕竟,再完善的法律也替代不了儿女每日的那声问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